對於喜歡看古裝歷史劇的觀衆或者喜歡閱讀古典歷史演義小說的讀者而言,“年號”一詞並不陌生。在古代,“年號”其實就是一種記錄時間(年)的名號,拿咱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與“公元”一詞相差無幾。

年號首創於咱們國家,創造者爲漢武帝,漢武帝之前是沒有年號的,只有年數。據史料考證,漢武帝即位後便創立了年號,始創年號爲“建元”(其實第一個創立的年號應該爲“元狩”,建元是漢武帝后來追建的)。後來,年號逐漸成爲皇權的象徵,成爲“家天下”的具體表現,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

古代皇帝人物形式形象(圖)

一般認爲我國第一個年號爲漢武帝的“建元”年號,而最後一個年號則爲清朝溥儀皇帝的“宣統”年號,年號在中國橫跨兩千多年的歷史,對後世也頗具影響,比如新羅、日本、越南等國後來也受影響開始使用年號紀年。年號創立之初時,有些皇帝時常更換年號,故而一個皇帝在位時期有好幾個不同的年號,比如武則天在位時期年號則多達17個。

不過發展到後來,年號則變多爲少,一個皇帝僅有一個年號,比如說明朝、清朝的時候,基本上一個皇帝就一個年號,永樂、嘉靖;康熙,雍正,乾隆等,而正因爲明、清兩朝朝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所以也常用年號直接來稱呼他們,如永樂帝,嘉靖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等。年號的取法沒有固定規則,一般講究好的寓意便可。我國封建唯一女帝武則天的年號挺有意思,充滿趣味的,給人感覺起得很隨意,但是卻內涵寓意,體現武則天內心所思所願。

古代皇帝人物形式形象(圖)

武則天所用的年號相繼有“光宅、垂拱、天授、如意、延載、證聖、聖歷、神功、久視、神功、神龍”等等,“光宅”年號是武則天臨朝稱制所用,取自《尚書·堯典》裏的序內容“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序講得是堯禪位的事情,由此窺探出武則天想當皇帝的野心,使其“所居住的地方光彩熠熠”。“天授”是武則天爲皇帝是第一個年號,很直白,不就是告訴別人武則天當皇帝是上天的安排授予的;“如意”可見武則天非常的志得意滿,事事如意的內心想法;因爲武則天的年號太多,咱們就不一一講了,咱們來談談“久視”這個有趣的年號:

古代皇帝人物形式形象(圖)

“久視”這個年號是武則天稱帝第十一年的年號。那麼她爲什麼要以“久視”爲年號呢?《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內中寫道:“(聖歷三年)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復,大赦天下,改元爲久視。”由此可知,原來武則天患有眼疾,具體什麼眼疾我們自然不知道了,有可能是白內障什麼的,反正非常影響武則天的生活質量、視力很差。爲了醫好自己的眼疾,武則天曾派遣“洪州僧胡超合長生藥”“所費鉅萬,三年始成。太后服之,疾小愈”。當然,不管怎樣醫的,武則天的眼疾是治癒好了,內心舒暢,大有體會只有健康的身體纔是人生最重要的,於是有感而發,將年號改爲了“久視”,意寓爲“長生不老”,這也是武則天因一場眼病而改的年號,歷史是也是罕見,挺意思的。(文:悔昔道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