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江湖名望很高,講義氣,能急人所難,救助他人,故而江湖人稱他“呼保義、及時雨”,天下英雄對宋江非常仰慕。晁蓋等七位好漢劫了生辰綱,朝廷要拿他們,宋江得知消息後,便暗中傳遞消息給晁蓋,使得晁蓋等人有了可逃之機。宋江,是個知識分子,有着封建時代讀書人該有的意識:讀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等,故而他對於自己的名聲很是看重,不到萬不得已,他絕對不會拿自己的名聲開玩笑,做賭注。

宋江人物影視形象(圖)

後來,晁蓋等人脫困,在梁山立了腳。爲了感謝宋江當初的救命之恩,晁蓋便委派劉唐帶着黃金、書信來見宋江。誰知道,宋江與晁蓋的來往消息被閻婆惜知曉,這閻婆惜以此爲要挾,訛詐宋江,閻婆惜毫無底線的要挾把宋江徹底嫉妒,宋江一氣之下結果了閻婆惜,這樣的舉動無疑讓宋江作爲讀書人的前途披上了一層灰濛濛的天網。爲了突破這層天網,宋江藉機逃回家中避難,官府追得緊,又逃往清風寨花榮處,得花榮庇護。然而因清風寨文知寨劉高老婆陷害宋江下了大獄,被押往青州路途中,幸得好漢燕順等人解救,爲了以後能夠更加安全,宋江本打算暫投梁山。

其實,宋江的思想,有來源於他的父親宋太公的影響。宋太公生怕宋江投奔梁山落草爲寇。若是宋江爲寇,不僅前程報廢,更加辱沒了宋家的門庭,宋家的名聲,於是,宋太公假意發出消息,說其病逝,這便讓以孝爲名的宋江不得不下山回家見宋太公一面,可未料想,剛回家就被官府發現抓進了監獄,最終宋江被髮配江州。

宋江,始終記得宋太公的教導以及封建時代讀書人的理想,對於落草爲寇斷絕自己的前程,他始終是不會去做的。故而,他在發配江州途中,被梁山好漢所救,在晁蓋等好漢的邀請入夥梁山,宋江都堅持不願意落草,選擇去江州。因爲他明白,入了梁山便是賊寇,什麼光耀門楣,前程都化作泡影,而發配江州,他始終還有盼頭,等哪天朝廷出了新政策,或是換了皇帝,他宋江又有了轉運之機,光宗耀祖又有了盼望。正因爲有了這個盼望使得他在潯陽江畔忘我的寫了幾句發牢騷的詩句。

宋江人物影視形象(圖)

誰知,這牢騷詩句,卻被黃文炳視爲升官機會,告發宋江反叛朝廷之意,使得宋江再下大獄,甚至要被處決。此時,宋江的思想,才發生了轉變,因爲命都沒有了,前程,光宗耀祖更是空談,故而保住命纔是最要緊的,於是在梁山好漢救下宋江,再次邀請他入夥梁山,宋江才答應,因爲他不答應,他就無路可去,要是被官府抓到只能是一死。

靠讀書,靠官場升遷光宗耀祖這條道路已經死死地掐斷了。宋江,思想發生了轉換,他想用另外一種可能去創造機會。那就是利用梁山人馬,打出名頭,逼迫朝廷招安。然而,晁蓋橫槓在前頭,他必須在梁山建立自己的威望,籠絡自己的勢力,於是他時常帶梁山兵馬,今天打這裏,明天打那裏,贏下了許多漂亮的戰役,使得梁山進一步壯大,而自己的名望也在梁山建立了起來。

晁蓋隱約知曉了這一點,有他在,宋江就沒有被招安的機會,因爲晁蓋是奉行“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喫,逍遙自在,不受朝廷約束的生活”,晁蓋爲了牽制宋江名望蓋過自己,故而他攬下了攻打祝家莊的活,可誰知道,卻不幸中了毒箭一命嗚呼。然而即便如此,晁蓋也不願意衆兄弟招安,他給出了“誰殺史文恭,誰就做寨主”的留言,如此一來,就斷絕了宋江做寨主的念頭,就宋江三腳貓功夫,一百個宋江也不一定殺掉了史文恭,而有機會的能殺史文恭的,除了林沖外,其他的武藝高強的好漢都有,唯獨宋江沒有。這便又把宋江的路堵死,可是他畢竟是宋江,他有對策,他不能殺史文恭,其他梁山好漢也不能殺,林沖就更別想殺,於是,他想盡辦法,要去搞個有名聲,且武藝高強的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

宋江人物影視形象(圖)

那麼爲什麼要招盧俊義,很簡單,一他武藝高,宋江只要給他創造殺史文恭的機會,盧俊義就能把握住機會;二,盧俊義是個新人,梁山沒有自己的勢力,即便他殺了史文恭,衆人也不會拿他當老大;三,盧俊義是個文武全才,權衡利弊,他能看清梁山局勢,故而即便他殺了史文恭,他也不會去做這個老大,必然會讓出這個位置。果然,一切都按着宋江的預想方向走去,先是佈局拉盧俊義入夥,然後才發動攻打祝家莊戰役,爲盧俊義擊殺史文恭創造條件,而後推舉盧俊義爲老大,盧俊義果然識時務讓出位置給宋江做。宋江有自己的勢力在梁山得到擁護,而林沖等武力高強的晁蓋派也無能爲力,只能順從,宋江當這個老大。

宋江當上老大後,積極謀取自己的機會,以另一種方式贏得朝廷的重視,使得自己能夠爲官,光宗耀祖。這個方式便是招安,要招安就得讓朝廷注意,所以帶着梁山大軍東征西討,朝廷無奈只好招安。果然,一切又盡在宋江的掌握之中,最終,朝廷招安了梁山,宋江如願的再一次迴歸到他惺惺念念的趙家朝廷之下,有了做官之機會,而這個機會是靠犧牲梁山利益,犧牲72位好漢的命換來的。當然最終當上了官,實現了封建讀書的夢想,然而,讓宋江沒想到的是,朝廷的奸佞容不下他,假傳聖旨,賜毒酒。那麼此時的宋江爲何不選擇再次逃匿呢?一則大勢已去,這樣博取東山再起的機會再也不復存在,二則自己光耀門楣的事情已經做到,做到了他認爲可以接受的大官,願望已經實現,現在只需要留個忠君愛國的好名聲就可以了,即便是死也願意,爲了不侮辱自己的名聲,他甚至不惜拉李逵作伴。(文:悔昔道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