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之所以被稱爲“改變世界的戰爭”,完全是因爲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動用了大量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接觸過的先進武器,這瞬間刷新了大家對於戰爭的認知,原來一場戰爭真的可以這麼簡單、這麼迅速。

而在隨後的時間裏,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現代化武器,還由此衍生出了信息化作戰,也就是通過雷達等探測裝備,隨時掌控其他國家的動向,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提起雷達,世界各國爲了有效掌握其他國家的動向,都在此方向上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美國的海基X波段反導雷達、俄羅斯的沃羅涅日DM雷達還有我國的量子雷達等等,這都能夠躋身於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雷達種類之中。

不過,其實在雷達的研發和建造方面,蘇聯也是非常有發言權的。在美蘇冷戰時期,爲了能夠和美國的現代化武器相抗衡,隨時知曉美國的動向,蘇聯科學家們建造了一座名爲“杜加3”的雷達,僅佔地面積就超過了1.8萬平方米,堪稱是一座“巨獸”。

巨大的體積也爲它帶來了強大的能力,據悉,在蘇聯對“杜加3”進行開機測試的時候,瞬間對全球各國的通訊系統都造成了影響,覆蓋面之廣、威力之大令人咂舌,而由此數據可以推測出,該雷達的探測範圍極廣,甚至可以對千里之外的敵機進行偵測,這在當時簡直成爲了美國的心頭大患。

不過,雖然“杜加3”絕對算得上是蘇聯的得意之作,但是它同樣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就是體積非常大,建成之後基本上是無法移動的,而這在某種程度上,幾乎就成了一個“活靶子”,敵人如果發動攻擊,首要摧毀的肯定是該雷達基站。

其次,由於功率巨大,所以啓動的時候相當消耗資源,當年的蘇聯甚至專門爲這座雷達修建了一座發電站,才能讓它順利投入使用。尤其是,一旦想要啓動這座雷達,就必須要4000多人通力合作才能夠成功開機,這也顯得非常麻煩。

而且,“杜加3”對於經費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所以蘇聯到了後期根本就承擔不起這座雷達站的開支。再加上世界各國研發雷達的方向逐漸朝着小型化發展,“杜加3”就更顯得沒有用武之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