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以“南方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爲主題的南方絲綢之路申遺保山雲端論壇在保山市舉行。此次活動由雲南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和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

範南丹 攝

市委副書記、隆陽區委書記韓開柱,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侯勝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保山地處滇西咽喉,自古就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和印度洋最便捷的陸上國際大通道,是我國南向互利合作戰略的最佳陸上路徑選擇,是雲南省唯一具有雙向開放通道的州市。搭乘南方絲綢之路申遺的東風,保山將主動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化落實“一條路子、兩個前列、三城定位、四化發展、五馬競爭”的發展思路,更加積極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加快形成“一線兩園”雙向開放格局,把保山建設成爲滇西輻射中心、滇西工業重鎮、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世界康養旅遊目的地。

範南丹 攝

論壇中,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博士曹津永發布《推動“南方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決策諮詢報告;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金瑩、段渝、範建華、任佳、周智生、馬勇、史軍超聚焦論壇主題,從不同專業視角作了主旨演講及主旨發言。

專家們認爲,南方絲綢之路申遺不僅將夯實和豐富雲南對外開放的歷史厚度,還將提高雲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通過以南方絲綢之路的保護開發、申遺爲契機,整合南方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資源,還將進一步推進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民心相通,助推“一帶一路”和“輻射中心”建設邁上新的臺階。今天的雲南作爲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開放的重要支點戰略地位更加凸顯,今天的保山以打造“山水田園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創新之城”爲新戰略走在了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前列。

範南丹 攝

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李汶娟主持論壇。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左光虎,市政協副主席李宗華出席論壇。

乘東風 展作爲 促開放 創新高

——“南方絲綢之路申遺保山論壇”

助力保山成爲對外開放新高地

12月29日,全國全省知名專家學者相聚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文獻名邦、歷史文化名城保山,舉辦“南方絲綢之路申遺保山論壇”,交流南方絲綢之路研究成果,推動“南方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助力雲南、保山成爲對外開放新高地。

論壇中,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博士曹津永發布了《推動“南方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決策諮詢報告。來自省內外在相關領域深耕多年、學術底蘊深厚、研究成果豐碩的知名專家學者聚焦“南方絲綢之路申遺”主題,從不同的專業視角進行了精彩的演講。

“雲南在‘南方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優勢突出。”曹津永分析了“南方絲綢之路”申遺的重大價值和緊迫性後,指出了雲南開展“南方絲綢之路”申遺工作的優勢。他說,“南方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的主體位於雲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我國尤其是雲南具有重大價值,能有效推動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與跨國文化遺產聯合保護的良性聯動。近年來境內南方絲綢之路沿線重鎮保山、大理等地積極開展了相關領域的前期工作,建議雲南省將“南方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並推動成爲國家戰略。

“要以申遺爲紐帶,推動我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往、文明對話,建立起世界文化遺產多國聯合申報和保護機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金瑩建議在開展申遺工作中,一要以學術爲基礎,組織國內外跨學科研究團隊,盤點文化資產,挖掘遺產價值,精準打造申遺項目。二要以地緣優勢爲抓手,重視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交往能力的申遺人才,勇敢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南亞東南亞地區文化遺產的勘探和保護工作。三要以保護爲核心,讓文化遺產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蜀身毒道作爲南方絲綢之路三大走廊中最具成熟條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川、雲南)與緬、孟、印,四國五方應聯合申遺。”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呼籲南方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應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大背景下,實現互聯互通、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打造命運共同體。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原院長、原省政府參事、二級研究員任佳也有同感。她說,申遺工作是一個強大的系統工程,我們要在各類國內、國外活動中開闢國際文化遺產展示窗口,增強沿線國家申遺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爭取共同推進南方絲綢之路申遺工作。

中師大特聘教授、雲南省社科聯原主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範建華建議,雲南應把“推動文化走出去”作爲南方絲綢之路申遺的一項重點,以文化旅遊線路整合省內沿線資源,打造精品路線,推進沿線旅遊區域的合作,爲今後中、緬、泰、印等國聯合申報南方絲綢之路世界遺產做好基礎性工作。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史軍超建議,雲南要藉助文化交流提升保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地方商品、旅遊等方面的發展,把區位優勢真正轉化爲發展優勢。

深秋意猶在,初冬南風暖。專家們聚焦主題進行的精彩演講,猶如寒冬中的暖陽,照進了大家的心間,堅定了保山推動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決心和信心。

走在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前列的保山,正在用實際行動積極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力爭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

楊樺、楊茜

編審:李賽航

責任編輯:楊冬燕 施媛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