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鋪張叫“隨便喫”,有一種浪費叫“喫不完”,有一種節約倡議叫“光盤行動”。“光盤”顧名思義就是喫完盤中食物,不留剩菜。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我們曾經耳熟能詳的詩句,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們早已忘卻了這首詩的精髓。

隨着現在人們生活的不斷富裕,浪費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嚼了一半的麪包,咬了一口的饅頭,喫了一半的米飯,喝了一半的湯……這些在貧困地區喫不到的食物卻被我們無情地扔進了垃圾桶。在生活中,許多鋪張浪費的現象沒能得到全面控制。有關數據顯示,中國人在飯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扔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糧食,舌尖上的浪費讓我們覺得十分心痛。

“崇尚節儉,摒棄浪費”從我做起。記得我把飯盛得滿滿的,可是因爲沒有我喜歡喫的菜,我就打算趁着爸爸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把飯倒掉,結果不巧被被爸媽發現了。爸爸嚴厲的問我:“爲什麼要把飯倒掉?我一本正經地說:“因爲沒有我愛喫的菜。”媽媽說:“你不是學過《憫農》這首詩嗎?背一遍。”我一愣,漫不經心地揹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媽媽說:“既然你會背這首詩,那怎麼不在行動上愛惜糧食呢?你知道嗎?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人人節約一粒米,拯救世間千萬人。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煙貴’……”我聽着臉紅了,又重新回到餐桌上,大口大口的把米飯喫完了。從那以後,我心中就有一個概念:愛惜糧食,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在做起。

後來,我從電視上了解到世界上還有許多貧困地區的人們因爲沒有糧食喫,而被活活的餓死,還有一些貧困地區的人們喫的是粗糠和雜糧,個個都是面黃肌瘦的。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愛惜糧食人人有責!”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喫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費糧食,不挑食、不浪費。注意節約適度,綠色低碳,讓我們在崇尚節約的綠色生活方式中擁有更好的未來。杜絕浪費,“光盤行動”,以身作則,從我做起。

瞿明珠

作者系保山第九中學高一83班學生

指導教師:王寒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