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三次去过甘肃兰州。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没有注意到兰州火车站的铜奔马,第三次才专门去看了铜奔马。

不过,这个铜奔马太熟悉,当年在小学教语文时,有一篇课文就叫《马踏飞燕》,因此,当年,我们记忆中,它就是马踏飞燕。

第二次和女儿去宁夏沙坡头玩,看地图,发现从中卫到兰州很近,于是,坐火车到兰州,准备晚上继续坐火车回成都,这样,有一天的时间,够我们在兰州玩一玩。

当然,主要是为了去兰州博物馆。

当时,兰州还没有地铁,等我们坐着动车从中卫到兰州,已经中午了。吃了著名的兰州牛肉面,坐公交车直奔兰州博物馆。

于是,第一次看到曾在语文课本上的《马踏飞燕》。我和女儿都记忆深刻,因为我教过这篇课文,她学过这篇课文。只是,无论当年教书,还是这次在博物馆,我们都没有看出这匹马脚下踏着什么鸟。

而这次,我们却真切地看到那匹铜奔马。那是一匹马,在马群中昂首而立,与众不同,矫健的身姿呈现飞腾的状态,马身呈现古铜绿色,三足腾空,昂首张嘴,尾部扬起,最奇异的是,马的右后足下踏着一只飞鸟,鸟似乎正在回首,吃惊地望着飞起来的骏马。

是的,这就是天马,在《史记》里被司马迁描述过的那匹横绝四海的天马。“西汉时期,汉武帝得乌孙马,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史记大宛列传》)

西汉之前,中原缺乏优良马匹,汉武帝渴望得到良马,听闻大宛国有良马,不惜发动战争,千里征战大宛,只为夺得良马。

大宛国是葱岭之外的大国之一,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农业较为发达,国内有城池七十余城,人口几十万。而大宛国出产的粮食、葡萄酒、汗血宝马、苜蓿等物产,畅销于西域。

于是,当汉武帝派李广利两度征伐大宛,求得来自遥远的西域大宛汗血宝马,这些汗血宝马外表英俊神武,体形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具有无穷的持久力和耐力,可以日行千里。它们到达长安之后,受到朝野尊崇,被称为“天马”。

汉武帝还亲自写了一首《天马歌》:“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认为只有神圣的龙才配和天马成为遨游云端的朋友。

有了汗血宝马,西汉的国力更加强大,更所向无敌。

而汗血宝马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被《史记》记录,天马行空,这正是大汉独有的英姿飒爽。

只是,现代社会,我们很难见到战马,似乎战马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可是,我们依然能够在唐宋边塞诗词中,在古典小说中见到战马的身影,在徐悲鸿的《八骏图》中,看到骏马的雄姿。

1969年,甘肃武威的农民在城北两公里,一个名叫雷台的地方,在一个荒芜的高土台挖掘出一个古墓。于是,这个后来被学者郭沫若命名为马踏飞燕的国宝问世。

只是因为它造型奇特被专家关注,但却被文化部门忽略,于是,被存放在甘肃省博物馆陈列室中。

两年后,著名学者诗人郭沫若来兰州,在博物馆看到冷落在陈列室的这个铜奔马,诗人独特的眼睛发现这匹马的特立独行,大喜过望,于是,赋予它马踏飞燕的名字。

于是,马踏飞燕这个称呼叫了近40年。

在我们去兰州博物馆看到马踏飞燕后,从网络上看到铜奔马被选择为中国旅游形象代言。当然,这也许是旧闻,只是过去我们忽略了。

无意间,了解到央视三台制作了一个节目,叫《国家宝藏》,这起节目和其他讲述国宝的故事不同,它专门请一些著名演员来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

而《国家宝藏》第二季,甘肃省博物馆贾建威馆长携手黄轩、杜淳、吴磊三位国宝守护人带领甘博三大“镇馆之宝”铜奔马、人头型器口彩陶瓶以及驿使图画像砖,亮相央视,向全国观众展现了甘肃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当著名演员,国宝第一讲述人张国立讲述铜奔马时,我们感觉到似乎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多年前的大汉朝时代,来到远古时期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看到万马奔腾的场面。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战马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一只强大的骑兵是一个国家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从赵国效仿北方游牧民族,用胡服骑射改革自己的军队,让赵国在诸侯国中迅速强大,到秦始皇率领铁骑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到西汉卫青霍去病率领铁骑远征西域,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四郡。到后来成吉思汗远征欧洲。

战马的雄姿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边塞诗词中,在画家的丹青中。

铜奔马守护人黄轩讲述他与铜奔马的情结,作为兰州生长的他,虽然童年时代早早离开兰州,甚至连甘肃许多著名景点都没有去过,但每年回家乡兰州,在火车站看到铜奔马雕塑就从内心感觉到回家了。

这到让我惊奇,我怎么没有看到这个雕塑呢?心想,下次去兰州,一定要看看。

黄轩讲述完后,开始演绎铜奔马“前世传奇”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在汉武帝征伐大宛后一百多年,时间到了东汉末年。而东汉面临的敌人却是羌人。

汉羌之战打了近百年却没有结果。

黄轩饰演的张掖县长倾尽家产,招兵买马,马贩子却趁机抬高价格,张掖县长也不断杀价,终于,二人成交。

一对老少,老人八十多,小孩十岁左右,他们非要让张掖县长批准他们当兵。而张掖县长的夫人赶过来,质问丈夫。

原来,张掖县长将自己身家性命献给破羌之战,不斩楼兰(古羌)终不还。于是,他忍痛休妻,只是不想连累妻子。可是,他妻子却愿意等待他,哪怕他战死沙场也要守候他们的爱情。

而那对老少更坚定当兵的信念,老人像边塞诗中的那些老英雄一样,老当益壮,而少年更愿意在战火中成长。

张掖县长感动了,他与张掖军民们同唱汉武帝写的军歌“天马来”。在歌声中,张掖县长亲自带领将士平定羌乱,守护大汉疆域。

九年后,汉羌之战终于结束了,大汉朝维护了边疆安宁。张掖县长带着当年的那位少年回到故乡。那位老人已经战死沙场,少年长大了。而张掖县长苍老了,但眼神依然坚定执着。

他的妻子九年中,始终等待着他归来。

圆满的结局让人感慨欣喜。而黄轩也完成了毕业大戏,在央视平台上上演感人的舞台剧。演绎出了一位英雄的张姓张掖长募军破羌的感人事迹和妻子苦守待归的凄美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对“天马”“龙雀”说也做了呼应,“天马”成了护佑汉军将士的神,“龙雀”则具体化为张夫人心中载“丈夫”和“天马”平安归来的神。

后来,我再次到兰州,专门在火车站看到铜奔马雕塑,这匹承载着历史沧桑的铜奔马正昂首阔步奔向远方。

耳边又想起《天马来》的歌曲

“天马来,径万里兮奔漠外;天马来为君将兮奋死战;天马来,钺王师兮越关山;天马来,熙汉家兮振天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