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三月,春天更是充滿蓬勃生機,驚蟄讓萬物甦醒,雨水滋潤大地,草長鶯飛。

只是,我們還不能出門,還是在家讀書吧。

1、《大自然從未離開》作者:阿來等

《大自然從未離開》是一部散文集,十位作家以故鄉人和本土代言人的身份敘述着他們眼前或者心目中的土地。

無論是生長着雄性的英雄格薩爾王故事的康巴草原,還是沒有文化的熱帶雨林。無論我國大江南北鋪天蓋地的金色的油菜花,還是消失的北方的狼。無論喀納斯的冰雪,還是童年記憶中江南水鄉的粉牆黛瓦。甚至靈性的滇東南,神祕的高黎貢山,以及荊楚大地汨羅江那神祕的巫文化都讓讀者神往。

在書中,我們跟隨作家追尋古老的格薩爾王傳奇,體會藏族文化的神祕,在麗江感受怒江之戰的鐵血豪情。

我們通過追尋青羊,狼的蹤跡表達對自然界生命的憂思。我們看到在騰格裏沙漠一羣治沙人的努力,他們有的人是白髮蒼蒼的老者,就像老愚公一樣治理風沙不止,將荒漠變成綠洲,更表達今天人與自然的應有的態度。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自然文學。

2、《人間草木》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乾淨通透,讓人感覺到人間的溫暖,他筆下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那麼生動鮮活,生機盎然。讓人感覺到春的氣息。

還有老人記憶中童年的色彩,黃臘梅和紅天竺的鮮明。 他筆下的景色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卻不會讓人感覺到沉重,北京的衚衕,昆明的雨,山東泰山的文化,四川成都的味,都那麼生動鮮活。

他筆下的大家沈從文、聞一多、金嶽霖、趙樹理、老舍都那麼個性,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們的音容笑貌。

他的西南聯大的烽火歲月在戰火紛飛中彰顯着文化的個性,生命的魅力,青春的風采,歷史的滄桑。

3、《新月集 飛鳥集》作者:印度泰戈爾

每天讀一句泰戈爾,你會感覺到世界的美好,這種美好是內在的,不受外界風雲風雨變幻影響的。

泰戈爾是自然的兒童,更是人類的兒童,《新月集》是給孩子的,但更是給人類的詩篇。

他就像在暗夜裏依然點着燈的家庭裏的母親,在溫婉地給孩子們念着童話故事。又像調皮靈動的孩子,他們給父母撒嬌,給父母胡攪蠻纏。他們有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觀察與發展,甚至有自己對世界的理解。

他們不想走出來,而他們的母親總是溫柔地看着他們。 突然發現,他們長大了。

而《飛鳥集》卻是泰戈爾思想的吉光片羽,就像在清晨的陽光中翻飛的鳥兒一樣。

這本書是鄭振鐸先生翻譯的,後面還附錄有鄭振鐸先生翻譯的《愛者之貽》、《採果集》、《歧路》等散文詩,可以讓我們全面解讀泰戈爾的風格。

4、《新編美的曙光》作者:蔣勳

《美的曙光》是蔣勳講述人類美學起源的書籍。

他從人類最初產生,從猿到人講起,當人類開始直立,目光更加遠大,看到前面更遠的地方。

而直立的人類解放了雙手,於是,他們開始創造比動物更多的東西,從隨手撿起石塊木棒敲打或者投擲,到將這些東西打磨到順手,到越來越精細。

美開始萌發了。於是,人類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再到青銅時代人類文明的曙光升起。

勞動創造了人類,更創造了美。無論新舊石器時代越來越精緻的石器還是用來盛放食品和水的陶器到玉器,到青銅器,瓷器,絲綢。從實用到裝飾到權利的象徵,比如鼎,比如玉璽。

從東方的青銅器,玉器,絲綢到國畫音樂,書法,詩歌。從古希臘神話到埃及金字塔。

蔣勳通過對東西方文明的起源,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讓我們一道追尋美的曙光,感受勞動創造美,感受金字塔的神祕,長城的壯闊,以及希臘雕塑的壯美。

5、《唐詩三百首》作者橫塘退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從“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從“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到“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從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到樂府,從律詩到絕句,從張九齡到李商隱。

《唐詩三百首》 早已陪伴我們從年幼走到現在,而且,它會繼續陪我們走完一生。

唐詩,是一個朝代的映射,是歷史的沉澱,是人們精神的溝通,它的內容句句動情,字字驚心唐詩是中國古詩的高峯,在唐詩的星空中,可謂星漢燦爛。

無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詩歌都是那麼絢麗,無論山水詩,敘事詩,邊塞詩還是樂府都讓人過目不忘。 遺憾的是,居然沒有《春江花月夜》沒有李賀的詩。

每天讀唐詩,心裏更有詩意,每天讀唐詩,讀生命的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