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大中小學校將新增一門必修課。昨日,記者瞭解到,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

中小學校開設手工、非遺傳承等拓展課程

《實施意見》提出,根據勞動教育目標和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針對不同學段、類型的學生特點,分別設置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爲主要內容的勞動教育。

中小學校應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開發開設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遺傳承等勞動實踐類拓展課程,掌握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養成基本勞動習慣;要將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無縫對接,引導學生走進農村、走進勞動實踐基地。

職業院校要以“雙高計劃”爲引領,結合專業特點和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依託實習實訓、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等實踐體驗,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增強職業認同感、榮譽感和勞動自豪感。

普通高校要依據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與專業能力培養相結合,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相結合,設置新型服務性勞動、科學性勞動、創新性勞動的內容,提升創新創造和就業創業能力。

勞動素養作爲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實現平時表現評價和學段綜合評價相結合、勞動能力評價和勞動態度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重點加強學生參加學校勞動、家庭勞動和社會勞動的評價,建立公示、審覈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可靠,使學生在勞動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將“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爲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爲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作爲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

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實施機構和人員,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的勞動時間、勞動內容、勞動方式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爲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

大學本科階段勞動教育不少於32學時

普通高校要結合自身辦學實際,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爲主,組織學生走進農場、企業、社區等開展勞動教育實踐。

《實施意見》還指出,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鼓勵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加強對家庭勞動教育的指導,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途徑,建立以學校爲主導、家庭爲基礎、社區爲依託的協同實施機制。

要挖掘紅色資源中的勞動教育元素

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實行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相結合。依託江西特有的紅色資源,創新紅色教育課程,豐富勞動教育內涵,將勞動教育納入研學實踐課程體系。

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創客空間,引導學生基於興趣,以項目學習等方式,在技術製作和藝術創作等過程中進行創意製造實踐。挖掘紅色資源中蘊含的勞動教育元素,融入思政課教育和課程思政、學科德育建設中,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通過志願服務、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基因。

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以建設高素質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其專業化水平,確保勞動教育教學質量。

各級各類學校要因地制宜設立校本勞動技能培訓基地,採取多種方式拓展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公益勞動實踐基地。

來源:熊子易 晨報首席記者 饒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