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浮萍

於正和郭敬明總是招恨的,圍繞在他們身上又是蹭不完的流量。

最新引發羣懟的是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的聯名信,點名有抄襲劣跡的郭敬明、於正不僅沒有對黑歷史公開道歉,還頻頻在綜藝節目中進行話題炒作,嚴重帶歪了社會風氣,呼籲平臺立即停止對這些“劣跡從業者”的宣傳炒作,對相關節目做出修改調整,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將他們從公衆媒體中驅逐出去。

郭敬明、於正的抄襲已經是被法院判明瞭的鐵證,拒不道歉顯示他們人品有問題,不管怎麼洗也難以洗白,如今他們通過各種綜藝節目博話題熱點,纔會引發行業大規模的聯名抵制。

但即使名單中有瓊瑤、高羣書這樣的重量級人物,但這種民間自發的抵制行爲最後大多不了了之,很難有行業性的約束力;相反郭敬明和於正因爲頻頻上熱搜的話題製造能力,說明他們是懂當下用戶情緒心理的,在資本趨利的現實條件下,這種稀缺的話題製造能力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機會。

而聯名事件背後更加值得警惕的是,綜藝節目的宣發越來越“唯流量論”,相比於內容本體和節目質量的討論,宣發資源更多傾向於爭議性話題的發酵,長期以往對於綜藝行業的健康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

7年過去

郭敬明《晴雅集》

難以趕上觀衆審美成長速度

郭敬明是國內少有的、深諳炒作的作家,憑藉這項技能屢屢站在話題流量的高地。

不論是第一季、第二季與李成儒的交鋒,還是第二季被爾冬升導演懟哭,客觀上郭敬明都是受益的,不管口碑是正面還是負面,他已經站在話題輿論的中心地帶,這也正是他希望得到的:爲新作品宣傳背書。

最新一季《演員請就位》還沒結束,郭敬明導演的新作《爵跡2》就宣佈院線轉網,這部號稱投資7億元的特效電影除了郭敬明的宣傳賣點外,很難早找到其他亮點,放在一衆千萬級別的網絡大電影面前,甚至都不違和,豆瓣3.9的評分和第一步3.8分幾乎沒有大的區別。

緊接着就是郭敬明最在意的《晴雅集》上映了。這部電影符合一切商業大片的基本要素:《陰陽師》大IP改編、鄧倫趙又廷流量明星加持,但是根據目前提前看片情況來反饋,這部電影依然口碑不佳,最終的市場票房可能不足5億。

比較糟糕的是《晴雅集》還是2部套拍的模式,這意味着還有第二部等着上映,在第一部口碑不佳的情況下,第二部很有可能淪爲《爵跡2》的悽慘結局。

從2013年《小時代》橫空出世,以4.8億票房開啓“小時代”現象後,7年時間裏郭敬明雖然勤勤懇懇一部接着一部拍攝,但是本質上他的操作套路沒有變化:強流量明星、強宣發矩陣、弱故事情節。

當年的“小時代”系列的成功暗合了中國電影狂飆突進和觀衆不理智的時代語境,如今電影市場和觀衆審美已經較爲成熟,顯然郭敬明的電影沒有同步成長,沒有紮實故事情節的電影越難受到觀衆的歡迎。

於正努力重塑形象

但話題爭議難止

相比較於郭敬明在影視化上不理想相比,於正至少還拿出了一部爆款劇集《延禧攻略》,加上之前的作品,算是在影視行業站穩了腳跟。

這兩年於正沒有忙於自己的作品,倒是在自己形象的再塑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從減肥成功打造勵志典範,再到頻繁參加綜藝節目強調專業精神,於正團隊一步一步在把他的形象往回掰。

但是作品之外,於正的人品仍然是值得商榷的,這也是這次聯名信抵制於正的原因之一,按照汪海林列出的罪狀,於正不僅涉嫌抄襲、還存在行賄、刪帖控評和騷擾男藝人等諸多不當行爲。

雖然於正對於這些指控都矢口否認,但是與汪海林、宋方金之間的罵戰沒有停歇,喫瓜羣衆看熱鬧的同時也一步步加深了對於正熱點炒作能力的理解。

從力挺翟天臨博士論文抄襲到指責TF boys演唱會造型抄襲他2015年《半妖傾城》給何瑞賢拍的定妝海報,再到時不時在微博上爆出圈內話題猛料,於正雖然沒有作品播出但是一直在話題熱點上,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今已經有超過72次熱搜。

他的這種自我炒作能力是有爭議的,能夠以“黑紅”姿態在行業裏持續發聲,很少有人能夠承受這樣的壓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於正也是稀缺的,說明他還是能夠把握住當下用戶的情緒共鳴點,沒有被時代淘汰。

綜藝宣發不能劍走偏鋒

依靠炒話題出圈

111位影視行業從業者聯名抵制於正和郭敬明的背後,是近年來綜藝節目“話題炒作”的逐漸偏激化。

以前衡量一部綜藝好不好主要指標還是內容本身,比如模式的創新、社會價值的探討等專業方面的問題,如今在綜藝創新乏力、觀衆日益圈層化、熱點分散化的情況下,綜藝節目的宣發更加熱衷於炒話題,不論正面還是負面,只要有話題就有可能帶來關注。

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2季中被各種懟上熱搜、於正在《演技派》《我就是演員3》中的各種爭議話題等,都與節目把內容本體有些距離,更多的是節目爲了“出圈”而炒作的話題,也就是聯名信中所謂的“唯流量論”。

在觀衆審美越來越成熟的當下,長期以往不僅會被觀衆拋棄,也會帶歪綜藝行業節目風氣,讓本來就脆弱的市場被外界帶着偏見審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