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這|些|熱|淚|盈|眶

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

這一年我們

衆志成城抗疫情

再攀珠峯測“身高”

洪水面前建家園

脫貧攻堅奔小康

共同經歷艱難、沮喪

共同感受激動、欣喜

我們十分慶幸

那些瞬間

能被我們寫進文字中

記在視頻裏時

2020

總有一些溫暖報道

讓你熱淚盈眶

“逆行”火神山

2020年伊始

除夕夜的團圓喜慶

被突發疫情帶來的擔憂取代

在全國人民的“雲監工”下

火神山醫院10天建成

而在動工那天

“逆行”至此的

還有四名氣象工作者

點擊圖片觀看原文

本文作者/ 王亮

那天是大年初三,我撥通了武漢市蔡甸區氣象局副局長易亮的電話,電話接通後他說在開車, 一會兒到了地方聯繫我。我所不知道的是,那天,他的父親去世了,而易亮正忙於各種業務和防疫工作。

時間回到那個除夕夜,彼時的武漢風雨交加,易亮與53歲的蔡甸區氣象局局長何兵、71歲的老黨員李廣振、年輕骨幹黨員同偉、楊培強等氣象人“逆行”至火神山醫院。

一邊,20多臺挖掘機、推土機發出的轟鳴聲不絕於耳,建築工人們抓緊施工;另一邊,幾位氣象人緊急安裝和調試設備。雨下了一夜,九小時後的清晨4時,火神山醫院附近的自動氣象站建成並實時傳輸數據。4℃的武漢雨夜,這些氣象人和運轉着的氣象站猶如一道光,帶來希望。

親愛的,我們一起“上前線”

他們或是夫妻,或是情侶

更是抗疫一線並肩前行的夥伴

特殊時期

這些氣象人

把思念和牽掛轉化成力量

演繹着別樣的愛情

點擊圖片觀看原文

本文編輯/ 劉若馨

在做這期策劃時,我看到了太多正處於蜜月期的新婚夫妻、已攜手多年的伉儷、亦或是熱戀中的情侶因疫情分隔兩地,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以另一種形式並肩作戰。

你說他們彼此擔心嗎、想念嗎、心疼嗎?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然而也正是這份牽掛,讓疫情防控一線上多了一絲浪漫的色彩——“我跟你一起去!”“堅持!有你有我!”“我可愛的老婆一定要平安回來!”,這些簡短、樸實的話語直擊我內心最柔軟處。我爲他們的愛情而感動,更爲他們攜手抗疫的堅定而心生敬意。

再見,地面觀測人工時代

4月1日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

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爲

正式業務運行

那一天

全國氣象人都在告別那個時代

地面氣象觀測人工時代

點擊圖片觀看原文

本文策劃/ 張宏偉

在這篇稿件的留言中,有一句印象非常深刻: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在我的時代裏,付出過,辛苦過,也收穫過,我無愧於這個時代。”

相信這是很多氣象人的共鳴。而我,似乎也通過這些照片穿越時空,與觀測員們一起經歷了那些幾位同事用繩子拉着才強撐着完成的觀測任務的日子,那些手剛碰到鐵製的設備就被生生黏住的日子,那些夜裏驚醒以爲缺測、遲測的日子。

如今,我們對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時代充滿驕傲和期待,但我想,人工時代留給我們的那些美好會永遠在我們心裏。

登頂珠峯

5月27日

跨越45年

中國人在同一天登上世界之巔

本次高程測量登山活動的負責人

王勇峯隊長盛讚

氣象保障是本次成功登頂的

必要條件

點擊圖片觀看原文

本文作者/ 賈靜淅

“終於成功!”“激動啊!”“辛苦了,祝賀大家!”5月27日11時左右,隨着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現場氣象保障服務的微信羣,沸騰了。

儘管不在現場,但這般情緒,仍讓一直在羣裏遠程連線現場、見證服務全程的我,深受感染。如同每一次服務保障重大活動一樣,他們隱於幕後,歷經天氣變幻莫測的挑戰、肩扛精準預報的重擔、頂住影響決策的壓力,最終化爲一句舉重若輕的“人努力、天幫忙”。箇中滋味,事非經過不知難。

其實,這場爲攀登者洞悉“天時”的氣象保障行動,又何嘗不是氣象人的一場不畏艱險的“攀登”?向着高峯不斷進發,我們終將抵達新的高度,收穫更美風景。

守住!鄱陽湖!

7月11日

江西鄱陽站水位破1998年曆史極值

無數抗洪戰士奔赴前線

爲受災人民保駕護航

03:40

採訪記者/ 趙曉妮

在採訪中,不少人說,水來得很急,比如在柴桑區江洲鎮,水位一天就能上漲40公分左右。防汛的壓力幾乎在幾天時間裏就拉到極限。而很多人已經堅持了半個月左右,眼睛佈滿血絲,一天睡不了幾個小時,手中的電話時不時就會響起來。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地堅持着。繃住了勁兒,決不能松。

歷來不太擅長煽情話題的我,在此情此景下也不得不問出一個問題:到底是在堅持什麼?

江西省應急管理廳防汛抗旱處處長李世勤說,鄱陽湖至關重要;鄱陽縣氣象局局長陳周瑞說,守住鄱陽湖,就等於守住了鄱陽人民的希望;鄱陽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縣防辦主任王能耕說,我肯定是要保衛好自己的家鄉……

如今,雨已停,但當問起是否後續可以放鬆一點,每個人都給出了否定回覆。對他們,這是一場更長更遠的路途,與他們自己相關,與他們的親人相關,與他們的家鄉相關。

汛期,氣象人24小時

6月以來

南方地區出現多輪大範圍強降雨過程

長江出現2號洪水

鄱陽湖、太湖超警

王家壩閘13年來首次泄洪

……

在防汛的關鍵時刻

氣象人

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點擊圖片觀看原文

本文編輯/ 王亮

那天是7月21日,下午三時,我接到通知,“汛情嚴峻,用新形式展現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生動實踐”。“海報+簡短文案”的形式是展現的最終形式。

接下來,圖片蒐集、文案梳理、海報製作,我和同事快馬加鞭。汛期如打仗,新媒體編輯製作也是如此。

終於,7小時後,產品全網發佈。我在文章下面留言:“22時15分,氣象科普工作者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仍有很多同事在忙碌着!”沒想到成爲該文中留言點贊最多的一條。

當我離開報社的時候,外面皓月當空、星光燦爛。而8年前的那晚,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在大家的共同守護下,那時的慌亂卻已不在。

從最崩潰到最欣慰

終於

終於

脫貧攻堅戰打贏了

如今

那些扶貧過程中的歡笑與淚水

付出與回報

皆歷歷在目

點擊圖片觀看原文

本文策劃/ 張宏偉

看過各種各樣的扶貧故事,這次想換換角度,講講扶貧的難,講講過程中的收穫,所以選了“最崩潰”和“最欣慰”兩個瞬間。從這些故事看得出來,大家的崩潰各有不同,收穫卻很相似。

幾年的扶貧歲月,讓氣象人見到了最拮据的生活,也讓他們體會了最柔軟的情感。那個沒有經過“彩排”的答案,那戶乾淨整潔的小院,那封理想大學的通知書,和那位笑眯眯的幫扶戶……這些都是我們氣象人,在扶貧過程中,以真心換真心,收穫到最溫馨的結局。

病倒的第一書記

11月23日

全國832個貧困縣

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

一羣羣鮮活的人

奔走堅守在扶貧一線

千方百計也要讓貧困戶享受到國家的政策

點擊圖片觀看原文

本文作者/ 李毅宸

有時候堅持只是因爲一份信念,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長期堅守一線、走村入戶,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 以焦澤紅爲代表的氣象部門黨員領導幹部,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如今,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作爲人類減貧史上這份奇蹟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我們無比驕傲。

寒風中放氣球的你們

在我國

全國120 個氣象探空站

一天兩次放探空氣球

收集到的數據

不僅用於我國的氣象預報業務

還用於國際氣象數據交換

放探空氣球重要卻很難

但他們

卻始終讓氣球按時升起

視頻作者/ 王繼梅

11月19日19時15分,觀測員將探空氣球從氫氣庫房拿出的瞬間,探空氣球就因風速過大嚴重變形。過膝的雪地裏,即便是180多斤的觀測員也依然跌跌撞撞、踉踉蹌蹌,那時感覺自己的心像要跳出來一般。

一個人站在風雨裏本就很困難,抓着比日常要大一倍的氣球更難站穩。然而,大風天只是無數個放球難題之一。

近距離看到這個場景,我更加明白了觀測工作的艱辛,那些能夠按時放飛的探空氣球,靠的不僅是觀測員的毅力,還是他們責任心。

護航!生命大遷徙!

轉場

遊牧民族千百年來

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

在我國新疆

哈薩克牧民每年春季

將牧羣由冬牧場轉到夏牧場

到了秋末

再由夏牧場轉至冬牧場

趕着牛羊跨越百餘公里

穿越三大風口

這場生命大遷徙如何完成?

點擊圖片觀看原文

本文編輯/ 張娟

在城市裏生活久了,特別嚮往自由遼闊的氣息。第一次看到牧區轉場的場景,就被壯觀的場面深深震撼到了!浩浩蕩蕩的牧羣迎着鏡頭而來,彷彿自己也親身融入了現場的雄渾之中,感受到了天地間氣勢磅礴的自由氣息。

從前,遷徙路上的災害性天氣,愁壞了牧民。如今,氣象部門“跟隨式”的轉場服務及不斷提升的觀測覆蓋,讓轉場不再成爲難題。

護送轉場已有27個年頭的老預報員達吾提汗已成爲牧民的朋友,這種親切的陪伴已成爲牧民的安全感和習慣,而即便明年達吾提汗不會再來,他的徒弟也已經可以接過他的這份責任,繼續這年復一年的護送。

如果牛羊能說話,相信他們也會說,謝謝你們,一路風雪相伴的氣象人!

2020年

這些報道是否讓你紅了眼眶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闖過2020

每一個人都足夠勇敢

願今年所有的遺憾

都是未來驚喜的鋪墊

2021

祝你

平安喜樂

萬事勝意

最後

大家別忘了參與投票哦

偷偷告訴你

有獎品拿

↓↓↓

有獎活動!2020最喜愛的氣象新媒體作品,就等你一票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審覈:段昊書

策劃:張宏偉

微信編輯:亭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