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大家好,又到了曲壇冷知識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聊聊“暗春”。

“暗春”是區別於“明相聲”即“明春”而言的。它是一種“以青綾圍,隱身其中”的口技,又叫“隔壁戲”。

明代時,“暗春”早已出現。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就記述了一位瞽者演出這種技藝。清代徐珂《清稗類鈔》中寫道:“順治時,京師有爲象聲之戲者,其人以尺木來,隔屏聽之,一音乍發,衆響漸臻……自一聲兩聲以及千百聲,喧豗雜踏,四座神搖。忽聞尺木拍案,空堂寂如,展屏視之,一人一幾而已。”關於“隔壁戲”的記載有很多,明代張潮的《虞初新志》、清代李聲振的《百戲竹枝詞》、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都記載了這種藝術形式。

近代相聲的形成有一個由暗春而明春的遞進和兩相交叉的過程。近代北方隔壁戲藝人在演出中糅進笑料,有了故事,頗似相聲,因此被稱爲“暗相聲”。爾後,藝人們逐漸走出幔帳開始注目社會生活,但仍保留“口技”技藝的表現,也就有了“明春”。但無論是暗春還是明春,口技都是一種重要的表演手段。相聲最早的“學”就是口技,在暗春逐漸消失的過程中,“學”又增加了社會生活生態和情態模擬寫真的諸多內容。因此“學”既是相聲反映生活的藝術手段,更是相聲形成的形式基因。

好了,今天的曲壇冷知識就介紹到這裏了。明天的笑動劇場,我們依舊就爲您準備精彩的節目。讓我們相約熒屏,不見不散!

1月13日精彩預告

羣口相聲《跨界演員》

表演者:馮啓南張伯鑫 李鳴智

羣口相聲《大偵探》

表演者:李偉建 董建春 李丁

笑動劇場欄目推出專屬APP啦!大家可以通過掃碼方式下載安裝《笑動劇場》APP,不僅可以在手機上觀看笑動劇場精彩內容,還可以瞭解更多的演員信息、幕後花絮,還有曲藝明星小課堂哦!

點我!點我!!點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