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准考实干部,功夫在平时。平时考核是干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发现问题、校准方向,提高工作质效。但一些平时考核常常出现千篇一律、机械简单等问题。做好平时考核工作,必须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切莫陷入“平”的怪圈。

科学的标准是抓好平时考核的关键。各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干部的岗位职责和使命任务也不同,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应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原则,分层分类设置考核指标。从分层方面讲,领导干部是指挥的“脑”,要注重看其规划、统筹、领导、推进的能力;普通干部是落实的“手”,应更关注贯彻、落实、执行的成效。从分类方面说,在设置政治品质、职业道德等共性指标的同时,应根据岗位要求制定个性指标,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工作实绩和能力态度。

庖丁解牛数千,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原因在于他找准了下刀处。平时考核要想一针见血,也要找准切入点。如考核窗口单位,可引入群众评价机制;考核行业管理部门,可到对应行业开展调研。可以利用网站、微信等网络工具,为考核安上“千里眼”“顺风耳”,再辅以大数据智能分析,提高考核智能化水平。要简化考评流程,力戒形式主义,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不能让平时考核这把尺子变成干部肩上的负担。

搞“轮流坐庄”、吃“大锅饭”,是考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不仅不能考出真实水平、反映真实业绩,还严重挫伤干部的积极性。要根据单位整体表现调整等次比例,为“好”“较好”比例设置上限,为“一般”“较差”比例设置下限,杜绝“你好我好大家好”,挤掉考核水分。

考核目的在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若是考完事毕,考核结果形同虚设,优秀干部不免心灰意冷。应让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等挂钩,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搭梯子”,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也要发挥考核反向鞭策作用,对能力欠缺、作风不良、整改不力的干部“打板子”,及时给予岗位调整、待岗培训、批评教育等处置,以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