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在糧食生產、交通區位、人口資源、工業體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十四五”開局之年,對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河南如何找準定位邁好第一步?今後5年,河南有何規劃和舉措再上新臺階?記者採訪了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

權威訪談 | 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談短板也是新的增長點

“到了河南在更多領域奮勇爭先、作出更大貢獻的時候”

記者:“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河南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河南應如何找準定位邁好第一步?

王國生:河南答卷可以用兩句話概括:一手抓防控,全力以赴把疫情管住了;一手抓發展,千方百計把經濟穩住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從一開始就清醒認識到河南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艱鉅性。河南一是緊鄰主戰場,二是返鄉人員超1370萬。我們紮實開展羣防羣控,在一個人口上億的大省,將死亡病例控制在22例,築牢了“中原防線”。同時服務全國大局,疫情最重時貢獻了全國支援湖北三分之一的醫用防護服、五分之一的N95口罩、七分之一的普通醫用口罩,並及時將大批生活必需品送往抗疫前線。

此外,推動經濟逐季回升,增速由負轉正,有兩個可喜亮點。一是戰疫情不誤搶農時,全年糧食產量1365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在特殊年景起到了增信心、穩預期的壓艙石作用。二是穩外貿、擴需求,“空中絲綢之路”不斷航,中歐班列(鄭州)率先恢復常態化開行,前11個月進出口值增長11.5%。

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上,河南有幾個優勢。一是區位交通優勢正加速轉化爲樞紐鏈接優勢。隨着“四條絲綢之路”通達全球,米字形高鐵網加快形成,以鄭州爲中心的4小時高鐵圈、1.5小時航空圈覆蓋全國主要經濟區域,讓河南省以大交通帶動大流通、以大流通促進大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二是人口資源優勢正加速轉化爲人力資本優勢。河南6500多萬勞動力的優勢將更加凸顯,而且人力資源呈現結構優化、層次提升的良好態勢。還有農業農村優勢轉化爲鄉村振興優勢,人文歷史優勢轉化爲文旅融合優勢,等等。這些都是河南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可以說,已經到了河南在更多領域奮勇爭先、作出更大貢獻的時候了。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發力,一是搞活流通優環境。把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爲戰略任務,促進生產和消費高效連接。二是挖掘潛力擴內需。三是項目帶動抓投資,實施基礎能力和民生補短板行動。四是擴大開放提水平,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五是注重龍頭牽引優佈局,持續優化中原城市羣空間佈局。

“河南鄉村面大,是發展的短板,也是新的增長點”

記者:作爲中原糧倉,河南將如何繼續落實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特別是做好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解決我國存在的種源“卡脖子”問題?

王國生:河南是產糧大省,“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我們牢記囑託,糧食總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在佈局“十四五”規劃中,我們明確提出要打造新時期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全國重要的口糧生產供給中心、糧食儲運交易中心、綠色食品加工製造中心、農業裝備製造中心和麪向世界的農業科技研發中心、農業期貨價格中心。

今年我們將着力抓好幾項工作。一是堅決守住耕地紅線,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二是持續提高耕地質量。在建成6910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再新建750萬畝,把更多“望天田”變成“高產田”。三是提升品質品牌。打造更多“豫農名片”,持續走好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提質增效之路。四是強化科技支撐。河南是重要的農作物和畜禽制種供種大省,我們將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重點培育一批“豫麥”品牌,爲中國人的飯碗裏裝上更多優質河南糧。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爲農業和農村人口大省,河南將採取哪些措施?

王國生:河南鄉村面比較大,既是發展的短板,也是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在外部挑戰日益增多的情況下,“三農”的戰略後院作用更加凸顯。推動鄉村振興,是河南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空間、最大潛力、最大優勢所在。

我們今年將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爲抓手加快產業振興,以鄉土人才迴歸爲抓手加快人才振興,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爲抓手加快文化振興,以接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爲抓手加快生態振興,以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爲抓手加快組織振興,着力在一些關鍵環節上破局開題、立柱架樑。

一是有機銜接。比如做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後續幫扶工作,確保已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入貧。二是做強產業。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三是建好鄉村。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爲契機,促進農村和城鎮資源共享、設施配套、功能互補。四是深化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和集體產權等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讓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更足”

記者:河南作爲工業體系較爲完備的省份之一,裝備製造業已成萬億級產業,當前在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規劃舉措?

王國生:總書記要求我們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爲主攻方向。河南省製造業發展基礎堅實,工業總量長期居全國第5位,擁有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40個,但製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較爲突出,結構層次偏低、創新水平不高仍是我們的短板,傳統產業佔比達46.7%。

圍繞挺起產業這個脊樑,我們將大力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力爭到“十四五”末,培育十個萬億級產業、十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羣。通過發展先進製造業,做大做強實體經濟,讓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更高、更足,努力在科技創新上走在中西部前列。

一是把優化產業鏈和提升創新鏈協同起來。近年來,河南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盾構、新能源客車、耐火材料等產業技術水平和市場佔有率全國領先。我們將大力實施科教資源引聚突破行動,以創新驅動贏得發展主動。

二是把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結合起來。實施數字產業集聚發展工程,打造千億級鯤鵬計算產業集羣,拓展“數字+”“智能+”應用領域,構建數字經濟新高地。

三是把持續鍛長板和加快補短板統籌起來。在裝備製造、食品製造兩個萬億級產業的基礎上,着力打造十個戰略新興產業鏈、壯大六個戰略支柱產業鏈,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同時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力度。

策劃:趙承、王丁、劉潔

監製:鄔煥慶、王聖志

統籌:崔潁、張維革、李亞楠、王敏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