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都說新浪衆測不講武德,數碼新品說發就發,新奇好物說送就送。不怕你沒想法,就怕你不行動,加入新浪衆測,和數碼大V一起聊產品,談體驗!

本文來自色影無忌

實際上很多謠言表明,佳能EOS-M系列將在2021年或至少很快會消失。canonnews認爲更好的說法是,佳能似乎正在積極終結APS-C產品。以下觀點完全基於這些謠言的真實性以及佳能可能會或可能不會想做什麼。

儘管懷疑這些謠言真實性,但讓我們假設這些謠言是真的,並且以下謠言發生在2021年:

佳能終結EOS-M產品陣容。

佳能製造了一款或兩款RF APS-C相機機身。我們知道它是EOS R6的外形。

佳能沒有製造RF APS-C鏡頭。

如果佳能確實想要終結EOS-M系統,那麼不更新EF-S系統,也是順理成章的。去年,佳能APS-C每個系統只有一款新相機機身,沒有新鏡頭。最後一個款EF-M鏡頭是2018年的EF-M 32mm F1.4,最後一個EF-S鏡頭是35mm F2.8 Macro和18-55mm F4.5-5.6,兩者均是2017年推出的。將EOS-M和EF-S系統放在一起比較。考慮到EOS-M50長期以來一直是佳能全球最暢銷的相機時,如果他們想將EOS-M50終結,那麼他們也將全部停掉。

佳能扼殺EF-S的動機實際上要大得多,因爲至少它已經將重心遷移到RF上。您可以繼續將EF-S鏡頭與APS-C RF機身通過轉接一起使用。 EOS-M沒有這種可能性,因爲沒有物理方法將EF-M鏡頭安裝在RF APS-C機身上。然而淘汰EOS-M意味着他們願意接受某些用戶可能會改用富士或索尼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問,APS-C系統很受歡迎。是的,但是從佳能的角度來看,他們爲什麼將APS-C用作通用相機?存在三個主要原因。

1。便宜的傳感器。

傳感器的發展近20年,最有可能降低了傳感器的成本,因爲良率在開始時就是問題的一部分。全畫幅傳感器的較大表面積意味着在製造過程中會有更多次品。

2。較便宜的機械和光學元件:快門,鏡盒和光學取景器。

在無反的情況下,相機的機械部件已簡化爲僅一個快門,而在同一卡口全畫幅的外殼中,對於APS-C傳感器而言,快門的成本幾乎與全畫幅傳感器的快門相同。現在,APS-C和無反之間的成本節約很可能沒有意義。

3。較小的相機機身、較小且更便宜的鏡頭。

由於鏡框組件和取景器較大,因此使用數碼單反時,全畫幅數碼單反會比APS-C相機大。但是,對於無反相機,情況已不再如此。 EVF不在乎它是殘幅傳感器還是全幅傳感器。大小將完全相同。如果佳能生產RF APS-C相機,則它們的尺寸實際上將與全畫幅相機相同。唯一的區別是傳感器尺寸。 APS-C和全畫幅的套機尺寸沒有差異,因此有傳言稱佳能不會爲此相機制作任何APS-C鏡頭。

APS-C有一點意義嗎?爲什麼要使用RF APS-C攝像機呢?

對於絕對需要遠攝,是APS-C用戶中的一部分,仍然有對基於APS-C尺寸傳感器相機的需求,這很可能就是我們將會看到1或2個APS-C RF機身支持這種需求,但它們幾乎沒有生態系統來支持。但實際上,除此之外,如果佳能能夠保持傳感器開發的低成本,那麼他們就沒有必要生產APS-C生態系統。

結論。。。。

如果這些謠言屬實,我們將在佳能的後視鏡中看到APS-C,實際上,上述說法已經存在了至少兩年。

當然,謠言可能是錯誤的。事實並非如此。佳能可以簡單地將其擁有的所有資源投入到RF上,並將APS-C置於“擱置”狀態,直到他們感到自己擁有堅實的基礎爲止。這類似於索尼在建立FE系列時對他們的APS-C無反系列所做的工作一樣。

canonnews認爲佳能吹風APS-C戰略是一種危險的策略。索尼,尼康和富士顯然很高興製造出APS-C相機和相應的鏡頭。因爲只能用全畫幅鏡頭,佳能將無法以尺寸或價格與友商這些套機競爭。這似乎也與佳能過去的DNA背道而馳,佳能一直是生產儘可能多的相機以滿足市場細分並讓用戶決定。

canonnews認爲2021年將是有趣的一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