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不是一次叛乱,而是至少10次以上。但因为中间所延伸的时间太长,我们就以一个为重点,抛开讲述这些由于和尚造反而引起的“灭佛事件”。

佛教,作为一个源自印度的宗教,在中国快速发展之后并影响了整个亚洲。但今天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和其他宗教一样,也经历了几次巨大的幻灭和沉浮。

这其中原因很复杂,但最大的问题是寺院自身太过贪婪所造成的。在有些时期,这些和尚甚至起兵造反,酿成了一次次大祸。“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次针对和尚的大屠杀

公元455年,长安城内由和尚及其信徒酝酿成了一场巨大的叛乱。此后,朝廷下令,将长安城内的所有和尚和寺院全部“粉粹”,此事并快速波及到了全国。

而像这样以教徒为首领的反叛运动历史上不下于10次,这又是为什么呢?不仅如此,在我国历史上,针对寺院而进行的运动不知道有多少次。

在这些运动中,僧侣被迫还俗,寺院财产并没收,佛家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些看似可怜,却一点都不值得人去同情。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一切都是自己作死的结果,我们先看看寺院自己都做了什么。

·古代寺院的贪婪和扩张

1、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大概有3500万人,僧侣却占了200多万;

2、沙门不敬王,僧侣不劳动、不交税、不服役,还有豁免权、有妻女、有巨额财产;

3、寺院养武僧、放高利贷、经营当铺和旅店,有着严密的等级组织;

4、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和本土的儒教、道教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5、佛教里有些门派提倡“阴阳双修”和“集体阴阳修”,滥交成性;

6、和尚宣传末世论,营造极乐世界,大大削弱了人在本世的积极性;

7、有些教派提倡严格的戒律和禁欲,时间长了容易种族灭绝;

8、寺院不但拥有数量庞大的信徒和号召力,还想参与政治;

9、大量豪华寺院的建造不下于皇宫,但比皇宫要多得多,极大地浪费了帝国的资源;

10、寺院占有大量的土地、财产,还控制信徒的思想,严重威胁到了皇室的统治;

在6世纪的时候,著名的儒学家范缜写了一部《神灭论》,此后韩愈写了《论佛骨表》都直言不讳地揭示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迷信活动。

他们的这些著作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还好他们是在中国,如果他们生活在当时被黑暗宗教势力控制的西方,那他们必死无疑。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那种宗教,他们做大之后都会将贪婪之手伸向权势。而且,几乎这些宗教都有同一个性,就是内部腐化、滥交、贪婪,表面却又无比圣洁。

他们利用一种末世理论或虚构的“天堂幻境”来诱导人将他们的财富、身体、权势,乃至灵魂自动地奉献给这些自称为僧侣的人。

·信仰到底是什么

人没有信仰是可怕的,但迷信起来就更加可怕。

僧侣叛乱仅仅发生在中国吗?日本的战国时期的和尚也想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后来的日本和尚做了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后来日本的崛起归功于“明治维新”,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和尚为日本崛起所做出的贡献绝对比明治天皇更大。

在长达几百年的明清两个朝代中,日本的和尚和寺院一直都在做着一件令很多国人感到脸红的事,那就是大力建造“寺子屋”,也叫“寺小屋”。

什么叫“寺小屋”?就是日本和尚专门针对穷人家孩子所建造的私塾。但和明朝、清朝的私塾不同的是,“寺子屋”只接受穷人捐献,是不主动收费的,也就是义务或半义务性质的。

在整个一个明清两朝,日本和尚通过寺院财产建造了3万多所“寺子屋”,但日本仅仅只有我们的两三个省那么大(37万平方公里)。

这样一直坚持做了几百年的后果是什么?

是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国民识字率达到了45%,这个教育水平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当这些人进入工厂之后,他们成为了日本第一批高素质的制造业工人。

请问,如果你是一家五金制造厂的老板,你手下的工人有90%的文盲(民国末年的国民识字率为10%),你的产品合格率会高吗?

如果读者里有人去过日本旅游,你会发现日本的香客多少都很小气。不但进出寺院不用买门票,其香火钱也几乎都是一毛两毛的。

在日本,你经常能看到身上穿着破烂僧服的和尚在大街上化缘或缓慢地行走着。

作者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说即便是和尚,也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应该太过贪婪。

要说信仰,什么叫信仰?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有些人的信仰坚定,有些人的信仰模糊而已。

佛祖、上帝、真主、太上老君可以是信仰,金钱、美女、学问、荣誉、温饱、健康也可以是信仰。信仰就是人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一定非要是宗教。

佛教,自从公元前1世纪通过西域传入我国以来为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这些金光灿烂的背后,也存在着各种派系斗争。

这些斗争有来自佛教内部的,例如慧能和神秀的斗争,禅宗、净土宗、律宗等“四门八派”之间的斗争,也有来自外部的,它们都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谈资。

如果再看看历朝历代的“灭佛”事件,几乎都是在寺院极端扩张,帝国极端危机的时刻。这除了皇帝害怕僧侣造反之外,寺院的庞大财富也是皇帝们垂涎的目标。

每当帝国经济危机时,没收寺院财产,并将庞大的僧侣团体编入户籍进行征税是解决帝国危机的最快捷的方法。

当看完寺院在中外的发展史之后,很多人对曾经的“灭佛”事件产生了极大的同情。

最后作者就用佛教用语结尾:万事有因才有果,种什么因,就会结出什么果,不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