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結束,作爲2021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性會議。會議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也就是說,隨着經濟增長新模式(即以內需爲主導的內循環經濟增長模式)的確立,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路,由2015年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爲“注重需求側管理”。對此,多數市場評論認爲,這是今年經濟工作會議最大亮點,它將促使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轉向。這勢必會對未來的經濟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般來說,市場經濟基本上是過剩經濟,而與計劃的經濟短缺經濟是完全相反的概念。正是因爲有商品的過剩,生產者就會根本過剩的狀態來調整商品的價格及商品的結構,價格機制也正在這種過程中形成。所以,在市場經濟中,商品需求或居民消費永遠是生產者決策的第一前提。居民消費發展到什麼程度及擴展到哪裏,商品供給就得跟隨到哪裏。從現實的市場生活到處都可以看到,只要需求出現,供給很快就會跟上,根本就不在於這種需求在哪裏,需求規模有多大。如果某種商品沒有需求,立即會遭到市場淘汰。

最爲明顯的例子就是住房的需求。可以說,在現代各國住房市場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住房按揭貸款,居民不能夠利用金融槓桿把其未來幾十年的收入流用於現在來購買住房,居民潛在的住房需求是不可能出現,現代住房市場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繁榮。而當有了住房按揭貸款,把居民的潛在的住房需求轉化現在的住房需求,現代住房市場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住房供給也隨之擴張了再擴張,從而打造出了現代房地產市場繁榮及現代經濟繁榮。所以,建立以內需爲主導的內循環經濟增長模式,核心當然要放在居民消費這個基點上。因爲,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4億中產階級的大市場。如果這個市場也能夠如住房市場那樣,把居民消費潛力發揮出來,那麼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自然轉型。

那麼,從目前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居民消費堵點在哪裏?居民潛在消費如何才能夠發揮出來?從國內這幾年公佈的數據來看,儘管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高,但今年新冠病毒之後,不僅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始終沒有跟上其他方面復甦程度,而且中國經濟同樣也出現了K型增長。從已經公開的數據來看,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只增長4.3%,遜色於預期,特別是10月黃金週長假期也沒有改變這種狀況。再看不同類別消費,表現嚴重不平衡,高檔消費品增長遠好於基本消費品的增長。單是汽車零售額增長達12%,如果撇除汽車消費品零售額頓時變爲3.6%。有研究者分析,今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包括豪華車、奢侈品及豪宅等)總額佔全球奢侈品消費比重將達到40%以上!

也就是說,就中國目前的現狀來看,中國只有少數人有能力消費,而且少數人有能力鋪張性浪費、炫耀性消費,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其消費能力非常非常弱。因爲,就目前中國收入和財富分配的格局來看,基本上是四分天下:政府官員、國有企業及官員、民營企業家、80%以上的絕大多數(特別是農村居民)。在這樣的收入及財富分配格局下,少數人當然有能力炫耀性消費,可以買盡國際市場的奢侈品,因爲這些少數人,同樣是一個非常大的量(儘管佔中國人口比重小,只要有10%,就有一億以上的人口)。但是對於中國的絕大多數居民來看,特別是對農村居民來說,他們是沒有能力消費的,他們的消費潛力根本無法發揮出來。如果中國絕大多數居民的消費潛力不能夠發揮出來,中國要確立以內需爲主導的內循環經濟是不容易的。

中國絕大多數居民消費能力弱,其消費潛力無法發揮,不僅在於他們在整個國家收入分配及財富持有中所佔的比重極低,更在於高房價導致了絕大多數居民消費出現最爲嚴重的擠出效應。因爲,近幾年,通過地方政府的託市,全面把各城市的房價都推到絕大多數居民難以負擔高位。而近幾年進入高房價市場購買者,除了住房投資者之外,進入這個高房價市場的購買者基本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作爲生活必需品,他們購買住房之後,其生活負擔全面加重,其消費嚴重擠出。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居民的消費從何而來,更不說增加消費了。所以,除了收入分配嚴重不均之外,高房價也是一種變相的收入分配機制,讓低收入居民些微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高收入者手中。這同樣是當前居民消費嚴重的堵點。而疫情後中國經濟K型復甦更是把上述兩個方面矛盾加劇。

所以,按照會議的部署,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這些提法都非常好,但這些提法年年在講,政府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實際上與化解堵點的要求還是相關較遠。因爲許多具體政策一到落實,就不知道到哪裏去了。比如,徵收房地產稅的問題,我曾在2004年做了研究,也寫過相關報告給政府部門,但是在中國搞了近20年還是無法出臺相應的政策,而在發達國家只要一兩年就可解決的問題。何也?關鍵在就於利益分配機制向誰傾斜的問題。所以,政府要借這次觀念上的重大轉變,真正找到影響居民消費的堵點,下決心大刀闊斧地破解一些老問題,如果還是繼續沿用老方法,只是把問題掩蓋起來,消費的堵點無法上化解,要建立起中國經濟增長新模式是不可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