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局2021|危局與新局:全球秩序演進進入提速換擋新階段

1月13日,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發佈年度國際戰略報告——《危局與新局:復旦國際戰略報告2020》。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教授在報告序言中指出,新冠疫情對和平時期世界造成的衝擊之廣、之深百年未有,但新局也在2020年悄然萌動。而新格局的構建將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探索過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外交學人”欄目今起推出“世局2021”系列,擇取復旦年度國際戰略報告中的部分文章,盤點2020,展望危局難終結、新局未成型的2021。

2020年不僅是“新冠疫情元年”,是影響國際政治發展演變的關鍵一年,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謂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它以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開局,伴隨着美國總統大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改變甚至顛覆了長久以來世人對國際政治的許多傳統認知和經驗性判斷,也無疑對大國關係、世界格局以及全球秩序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危局的陰霾

在以新冠疫情爲代表的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衝擊之下,2020年可謂是波瀾不斷、危機四伏的危局之年。

首先,新冠疫情深刻改變了世界政治和全球治理的面貌。作爲最大的一隻“黑天鵝”,新冠疫情的暴發及其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尤其是很多歐美國家的“神操作”可謂令世人“顛覆三觀”。時至12月底,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然突破8000萬例,累計死亡超160萬例,平均每9秒就有1人死於新冠(編注:到2021年1月10日,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9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達193萬多例。)。

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不僅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也使得混亂、紛擾和動盪成爲2020年國際政治舞臺的底色。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部分國家的無良政客爲了爭功諉過而採取的種種不負責任的政策,令各國之間的政治信任遭到嚴重削弱,對彼此之間的防範和戒備心理得到顯著加強,國家間權力政治博弈和利益爭鬥更趨激烈,也對既有國際政治秩序造成了巨大沖擊。

其次,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逆流橫行。

在全球各國因深陷疫情危機而最需要團結協作的時候,以美國爲代表的一些國家卻在單邊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繼續肆無忌憚地大搞單邊霸凌,使得諸多國際矛盾被進一步激化。

例如在中東地區這一傳統的“火藥桶”,美國在加大對伊朗經濟制裁的同時,不斷增強對伊朗的軍事高壓和威懾,甚至悍然於2020年1月3日出動無人機對巴格拉機場發動襲擊,擊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而伊朗隨即於8日發動“蘇萊曼尼烈士行動”,向駐有美軍的兩個伊拉克軍事基地發射數十枚導彈進行報復。12月,伊朗國防部核計劃負責人、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克里扎德又在德黑蘭遇襲身亡,伊朗方面則指責以色列是幕後黑手,令地區緊張氣氛再度加劇。

又如爲了打壓俄羅斯,美國千方百計阻撓俄羅斯修建對歐輸氣的“北溪-2”和“土耳其流”兩條管道,甚至不惜對德國揮舞制裁大棒。(2020年)12月14日,美國宣佈由於土耳其不顧美國反對,堅持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因此將根據《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對土耳其國防機構和高官實施制裁,從而遭到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憤怒譴責。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爲由,將中、法、德、俄、意大利等國共計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12月21日,美國又宣佈將包括45家俄羅斯企業在內的103家企業納入“軍事最終用戶清單”實施制裁(另外58家均爲中國企業)。

第三,大國戰略博弈持續升級。

隨着新冠疫情在美國的失控以及總統大選的開鑼,(美國總統)特朗普急劇加大了對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社會等幾乎全部領域的“全政府”打壓,不僅極力向中國“甩鍋”推責,而且大放厥詞地攻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治制度,藉助(中國)臺灣、香港、新疆和西藏問題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對無辜中國企業、官員和民衆橫加制裁,拉攏甚至脅迫他國“圍堵”和“對抗”中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使得中美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高度緊張。

特朗普對俄羅斯也步步緊逼,打壓手段也日趨極端,致使美俄之間圍繞中東亂局、烏克蘭、天然氣管道、北極航道、反對派領導人中毒事件等問題上的鬥爭力度也不斷升級。2020年8月,俄駐敘軍隊一名少將在敘利亞遇襲身亡,俄軍指責CIA(美國中央情報局)參與策劃了此次襲擊,隨後俄敘聯軍接連出手打擊反對派武裝,並公開攔截和圍堵美軍在敘巡邏隊,導致4名美軍受傷,並迫使美軍車隊帶傷逃離現場。而在特朗普敗選後,美國又屢屢高調宣稱多個政府部門遭到來自俄羅斯的網絡攻擊,並以此爲由在12月18日宣佈將關閉駐符拉迪沃斯託克總領館,暫停駐葉卡捷琳堡總領館的工作,隨着美國在俄羅斯最後兩處總領事館的關停,令本已不佳的美俄關係更加雪上加霜。

第四,地區熱點層出不窮,甚至多地爆發流血衝突。

2020年9月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兩國在納卡地區爆發的衝突可謂是今年最爲血腥的局部戰爭,爲期45天的戰鬥導致雙方數千官兵和大量平民的傷亡,最終在阿塞拜疆從亞美尼亞手中奪走了大片土地之後,兩國勉強達成停火。

又如在(2020年)1月28日,特朗普政府公佈所謂“新中東和平計劃”,悍然承認耶路撒冷爲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導致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於2月1日宣佈斷絕與以色列和美國一切關係,並隨即引發巴以之間新一輪的流血衝突。

再如在南亞地區,印巴兩國於2020年的第一天便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槍戰並導致人員傷亡。11月13日,兩國在實控線附近又爆發大規模炮戰,造成至少10餘名軍事人員和數十名平民喪生。12月18日,印軍在印巴停火線的巴方一側無故開火,並擊傷載有2名軍事觀察員的聯合國車輛。此外,印度軍隊於今年4月頻頻越界進入加勒萬河谷地區,挑起中印新一輪邊境爭端。6月16日,由於印軍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導致兩國軍人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這一事件也成爲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後雙方衝突最激烈、最嚴重的一次。9月7日,再次非法越界的印軍又在班公湖地區向我邊防巡邏部隊開槍示威,釀成中印兩國邊境數十年來首次鳴槍事件。

第五,全球治理進程和國際多邊機制遭到沉重打擊。

在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排外論等思潮的衝擊之下,全球化時代自由、開放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機制建設面臨嚴重的打擊和倒退。例如2020年5月22日,特朗普政府向《開放天空條約》所有簽約國遞交退約決定通知,並於11月22日正式退出。11月4日,美國又正式退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成爲迄今爲止唯一退出該協定的締約方,嚴重削弱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努力。

尤其是面對新冠疫情這一“照妖鏡”,多年來作爲全球治理倡導者的歐美國家紛紛“自掃門前雪”,強調本國優先甚至不惜以鄰爲壑,截留和搶奪他國採購的衛生防疫物資,紛紛露出了極端自私自利的“原形”。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更是基於狹隘的民粹主義,對於國際合作抗擊疫情嗤之以鼻,甚至於2020年4月14日悍然宣佈停止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助,並且威脅要對WHO發起“失職調查”;5月29日,美國宣佈正式終止與WHO的關係;7月6日,特朗普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將於2021年7月退出WHO。

歐美一些國家種種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爲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機制和進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也使得以國際制度規則爲基礎的全球治理受到嚴重削弱。

二、新局的曙光

放眼2020年,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危機,多邊貿易體制面臨的諸多阻礙,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遭遇的重大挑戰,如此種種,均對全球各國敲響了警鐘,昭示了維護穩定、加強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此過程中,以中國爲首的世界各國面對危局紛紛採取行動,以積極謀劃和開創新局。

例如,面對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中導條約》,拒絕延長“第三階段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等一系列“毀約退羣”、危及全球戰略穩定的行徑,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於6月20日批准中國加入《武器貿易條約》,彰顯了中國堅定支持多邊軍控機制、維護國際軍控體系的決心。爲了應對氣候變化問題,9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承諾中國將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爲應對氣候變化威脅以及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中國的特殊貢獻。

12月15日,經中俄兩國元首批准,中俄兩國國防部長簽署協定,決定將中俄《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導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有效期延長10年。該《協定》的順利延期體現了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也表明了兩國致力於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決心。12月22日,中俄兩軍實施了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解放軍4架轟-6K與俄軍2架圖-95飛機聯合編隊在日本海、東海有關空域展開了聯合巡航。此外,中俄兩國還積極攜手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在反干涉、反污名化鬥爭中堅定相互支持,以維護全球戰略格局的穩定。

又如爲了應對新冠疫情對全球貿易造成的嚴重衝擊,儘快實現經濟復甦,在歷經8年的艱苦談判之後,11月15日,中、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及東盟共15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根據協定,RCEP各成員國將整體上對90%的產品實行零關稅,並將通過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建立簽約國之間相互開放市場、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統一市場,從而標誌着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讓世人在危局的陰霾中看到了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光明和希望。此外,英國與日本於9月11日宣佈達成《英日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也是英國正式“脫歐”後作爲獨立貿易國簽訂的首個自由貿易協定,也體現了兩國試圖“抱團取暖”共度危機的強烈意願。

再如隨着英國在2020年1月31日正式退出歐洲聯盟,成爲第一個脫離歐盟的成員國,其間所蘊含的巨大不確定性令陷入經濟停滯的歐洲各國憂心忡忡。加之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對歐洲盟國也“一視同仁”地採取霸凌手段,促使歐洲多國開始對美國頻頻“說不”,並更加積極地謀求提高戰略自主性。例如美國一再指責德國與俄羅斯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甚至在國防授權法案中威脅對德國參與“北溪-2”項目的企業施加制裁,但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拒絕退讓,公開批評美國的域外製裁“非法”,並明確聲稱將無視美國的威脅完成“北溪-2”項目。

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是呼籲歐洲必須要自立自強,自己“站起來”,並聲稱歐洲有能力,也有條件組建類似於中美那樣的“獨立防衛戰略”以“與外界侵擾相抗衡”,凸顯了歐洲國家對“去美國化”、重拾自主權的強烈意願。與此同時,歐洲還積極謀求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以對沖美國的壓力。在2020年,中國不僅首次成爲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且雙方於9月14日簽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顯示了中歐共同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12月30日,歐盟頂住美國的強大壓力,與習近平主席共同宣佈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爲全球的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注入了一股新的強勁動力。

三、結語

2020年註定將作爲人類歷史上特殊的一年而被世人所銘記。1月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至今依然在全球蔓延,導致國際間人員往來被按下了“暫停鍵”,大國戰略博弈的烈度有增無減,全球化面臨“脫鉤”和“失序”的風險,全球經濟和貿易發展也隨之陷入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萎縮4.9%。而據世界銀行估計,疫情將導致2億人陷入極度貧困。在西方各國鼓吹“羣體免疫”,甚至爲是否應該佩戴口罩而爭論不休之際,中國則不僅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而且成功實現了經濟復甦,並即將在2021年迎來“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實現,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新冠疫情這場百年大疫和百年大變局的不期而遇和疊加共振,不僅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化了本已在不斷升溫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競爭,也使得世界進入前景晦暗難明的動盪變革期,令國際權力結構和全球秩序的演進開始進入提速換擋的新階段。

(作者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