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晉升爲特大城市,常住人口突破900萬

山東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2021年濟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常住人口突破900萬人。而近日,根據住建部公佈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國內500萬人—1000萬人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濟南成功晉級。

對此,專家認爲,這不單單是區劃調整帶來的結果,更與濟南城市實力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增強、國內外知名度提高等一系列因素相關。

常住人口突破900萬

濟南晉升爲特大城市

根據住建部最近公佈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有6個;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濟南晉升爲特大城市。

按照這一指標,濟南晉升爲“特大城市”實至名歸。2021年濟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三五”期間,濟南行政區劃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900萬人。

除了人口數量,更值得注意的是,濟南的省會城市首位度也正在提高。

2021年濟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五年來濟南經濟總量實現歷史突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佔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9.7%提高到14%左右,增長4.3個百分點,在全省各城市中增速一騎絕塵。

以五年爲一個維度計算,記者梳理發現:濟南五年增長4.3個百分點的成績,與“學習榜樣”西安、合肥、鄭州、長沙等城市相比,也頗爲亮眼。

其中,西安市五年來的GDP省內佔比增長了4.2個百分點(31.9%增長至36.14%),鄭州市增長了1.6個百分點(19.76%增長至21.36%),合肥市(25.7%降至25.35%)、長沙市(29.2%降至29.12%)的GDP省內佔比則保持原有水平,未出現明顯增長。

濟南“人才強市”戰略起效

人才吸引力排全國第八

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常住人口破千萬的城市有16座,位列其中的成都、廣州、武漢、鄭州以及西安既是強省會,又是國家中心城市;杭州、哈爾濱、石家莊雖不是國家中心城市,但爲強省會。

而具體到山東,目前只有臨沂達到了千萬人口,緊隨其後的是青島和濰坊,人口數量在930萬左右。濟南緊隨其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濟南常住人口已突破900萬人。

衆所周知,常住人口數量,尤其是人才數量已成爲衡量一座城市實力的重要指標,更是關乎一座城市長遠發展的根本。目前,杭州、鄭州以及西安市落戶門檻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憑身份證、畢業證即可落戶,堪稱“零門檻”。

省城濟南不甘落後,2020年濟南對人才落戶採取了“全放開、零門檻”的落戶新政。而且,爲了吸引大學畢業生來濟留濟落戶就業創業,濟南正在建立普惠性青年人才政策體系,着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努力最終見成效。近日,恒大研究院和智聯招聘聯合推出《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在這個報告中,濟南人才吸引力位列全國第8,超過蘇州、武漢、重慶、天津、鄭州等城市。

“編制年度‘高精尖缺’人才需求目錄,加大量子、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人才支持力度;籌集人才住房5萬套;建設人才特區……”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濟南也對“人才強市”做出詳細規劃。

而把人才吸引到濟南,並不意味着結束,如何讓人才紮根城市、爲城市服務纔是根本。爲此,濟南借鑑了杭州、南京等城市的人才經驗,構建全生命週期人才創業創新服務體系。

“正如產品有其產生、形成、發展和衰退的週期一樣,人才也有其生命週期。”在濟南社科院研究員劉新軍看來,人才生命週期可劃分爲引入、成長、發展等多個階段,“對每個階段的問題提供全程跟進式服務,才能真正把人才留住。”

不單是區劃調整的結果

與實力知名度都有關係

對於濟南晉升爲特大城市,外界專家們普遍認爲,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行政區劃的調整。2018年12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但從全國範圍來看,不少城市尤其是省會城市都在搞“擴張”。2011年合肥拆分巢湖市,2016年成都代管簡陽,2017年西安市代管西鹹新區,2019年南昌行政區劃調整……

“不單單是區劃調整帶來的結果,這與濟南城市實力提升、省會首位度加強、國內外知名度提高等一系列因素都有關係。”劉新軍說。

2020年12月22日,《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開發布,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指出,“濟南常住人口即將突破一千萬,爲我們融入國內大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巨大空間和勢能;轄區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里,有效拓展了濟南發展腹地,濟南正逐步崛起爲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城市做大做強,一方面是靠“版圖”,一方面更是靠“人”。

“強省會背後的實質,是對人口的爭奪,誰有更多的人口流入,就更有優勢。”智谷趨勢創始人嚴九元分析,“有人口基礎和流入的省份會持續做大,反之則會受到冷落。”

近年來,濟南顯然意識到這一點,也正一步步爲此發力。2019年年末濟南常住人口890.87萬人,戶籍人口796.74萬人;而在12日剛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0年濟南常住人口已突破900萬人。

“要全年常住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前不久召開的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也制定了濟南2021年人口發展目標。

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濟南加快步伐

“越來越多的高新科技項目落地,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選擇濟南,足以證明濟南的魅力。”英國索爾福德大學高級研究員孫明旭已經連續3年擔任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評委。

在孫明旭看來,一座城市能否吸引創業人士聚集首先在於它的包容性。“濟南包容度高,而且熱情好客,國內外的朋友、師生的反饋普遍很好”。

除了包容性,一座城市的營商環境也頗爲重要,“近年來濟南服務型政府的構建令人印象深刻,越來越多的創業人士都注意到了這片創業沃土”。孫明旭說。

正因爲對濟南人才引進以及創新創業的切身體會,孫明旭經常推薦一些朋友、科研人員到濟南發展,前段時間一個人工智能保險項目便經其推薦,落地濟南歷下區。

一座城市引得進人才,留得住人才,除了需要自身的拼搏奮鬥,也需要機遇的加持與垂青。如今,三大國家戰略疊加濟南,發展機遇千載難逢。

機遇是客觀存在的,能否抓住、用好機遇,卻要靠主觀努力。國家如此,城市也是如此。三個國家戰略疊加,爲濟南加快發展注入了底氣和信心。

2020年初,濟南出臺《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將推動建設黃河下游城市羣。

隨後山東沿黃七市組成的省會經濟圈開始一體化動作,濟南連同其他六市積極擁抱“黃河戰略”。

2021年濟南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從15個方面謀劃了濟南建設“強省會”的發展藍圖。

“做好了長遠規劃,短期目標自然不在話下。”劉新軍說,濟南邁向“國家中心城市”未來可期,“自身努力與機遇垂青,濟南正加快步伐”。

記者 劉飛躍 王傑

責任編輯:鄭亞鵬 SN2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