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婦聯好聲音
01:18來自廣東婦聯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婦聯好聲音”廣播音頻

◆◆

提起東莞

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想到的

就是手機和“世界工廠”

很少會有人將東莞與美食聯繫在一起

其實

東莞的美食只是低調

名聲不顯

他們的飲食文化

就如東莞這座城市一樣

求實、包容

不講究排場

按需點菜、打包帶走

節儉樸素的風氣

早已成爲東莞人的“金字招牌”

與東莞美食一起

贏得了無數異鄉客的認可

莞之味

文丨朱萬能

嘿,什麼情況,民警開始幫廚了!?

只見倆大老爺們兒從廚房裏擡出一盆熱氣騰騰的喫食來,沉沉地放在了圓桌中間。單薄的餐桌爲之一顫,竟晃盪出陣陣香氣,瞬間瀰漫在了那間僅夠三五十人用餐的小飯堂裏。越來越濃,越來越密,直引得所有人胃液倒流,飢腸轆轆。

那盛食的鋁盆,很像早年間在部隊裏揉麪用的大盆子,厚厚的邊,紮實的底。至於大小?你想啊,能夠得上一個連隊百十號人喫飯,那得多大呀!是的,就有那麼大,盆子的沿上還靠了兩把大馬勺,正是在連隊當戰士那會兒,喫刀削麪時的感覺。

下午巡查回來的時侯,透過飯堂半開着的窗戶,老早就看到有三五個同事和廚房的阿姨們在熱火朝天地忙碌着什麼?當時還好奇地問過值班室的小葉和小李,以爲有人要在大白天過生日呢。可他倆卻神神祕祕地告訴說:好東西,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由於要忙着整理巡查材料,也沒顧得上繼續打探。晚飯時間,我照常從窗口領了正餐的飯菜,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一邊目不斜視地用手機翻看着新聞,一邊美美地喫了起來。

偶覺不對時,我抬頭環顧才發現,飯堂裏好些人都還空着飯碗呢,他們坐在座位上正煞有耐心地等待着什麼?我這才記起小葉和小李剛纔的那段“神祕”來。

果然,見“大菜”一上桌,一幫人便立馬從四周圍了上去。大家爭先恐後地搶了勺子就往自己的大碗裏盛,然後,又利索地退回到各自的座位上,開始津津有味地狂喫、猛喫起來,趁熱、趁燙,迫不及待。

他們興致勃勃地邊喫邊聊着那些我聽不太懂的本地方言,嘴裏呼哧呼哧地吹冷着即將入口的美味。那種幸福滿足的表情呀,就跟兒時喫到了來之不易的肥豬肉一樣,美得如癡如醉,饞得我呀確實有些把持不住了。不行,必須得來上一碗纔好!

等我來到盆邊時,已快見底了,原來是一盆半稀半稠的湯食。我颳了大半勺,澆在喫了一半的米飯上。哎呀呀,都是些什麼東西哦?亂七八糟的!有地瓜、芋頭、白菜、豆腐、海帶絲、麪粉丸子,還有雞肉、豬肉和星點兒的魷魚須腳等等,都稀裏糊塗地熬在了一起,跟東北的大燴菜差不多。

我和着米飯試扒了兩口,嘿,味道還真是不賴呢!想必裏面定是加了不少佐料的。只是,像我這般不倫不類的喫相,比起身邊這羣大碗大碗光喫“燴菜”不喫飯的本地兄弟們來,終究還是顯得不夠“狂野”。

詢問年紀稍長的同事才知道,此菜用普通話講應喚作鹹丸盆菜。雖已無法考究與南宋流傳至今的“大燴菜”有無關聯,但是,關於石碣人喫鹹丸盆菜的習俗是有一個傳說的:早年間,當地百姓的日子過得都不容易,要逢過年過節或嫁娶賀壽,才能喫上頓好的。所以,每次宴席過後的剩菜,主人家總也捨不得丟掉或拿去喂牲口,而是待客人都散去後,七七八八地倒混在一起,留着下一頓加些麪粉丸子熬了,自家人再將就着“團圓”。

這一簡單的做法,原本是爲了節儉。可誰曾想,久而久之,人們竟慢慢地習慣起來,覺得放到第二頓的菜還更入味,多種菜餚混到一起熬出的味道反而更鮮美。漸漸的,這道鹹丸盆菜便成了石碣乃至全東莞的普通人家日常團聚時的常備菜式。

或許是源於這些純樸習俗的傳承吧,現在的東莞本地人依然“小氣”。

他們到飯店裏請客喫飯,首先詢問的不是哪道菜最貴、最時興,而是問當天有無特價菜。然後,點菜也是嚴格按人頭來的,等到盤子快光了,確實不夠,再加。飯後剩下一點稀稀拉拉的菜,還要統統打包帶走,也不覺得丟人。這與我老家講豪氣、耍排場的習慣可是截然不同的。

爲此,初來東莞時,我常有不習慣。可日子久了,我也打包,每次都打。這日子久了呀,我才終於感受到這是一座求實、包容的城市。不管你富有還是貧窮,無論你睿智還是平庸,這裏都虛懷以待,絕不嫌棄。

如今,國家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老百姓的日子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再也不用穿破衣服和餓肚子了。只是,從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六零後、七零後和八零後們,卻怎麼也忘不掉兒時的味道、母親的味道,以及兄弟姐妹們閤家團圓的味道。

他們不管是否過年過節,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便會在家裏做上一頓來喫。正所謂:兜裏有錢,天天過年。在單位也是如此,大家會自發地買來各種菜品,像北方人過年包餃子似的,一塊兒動手切菜、揉麪、烹飪,再圍到一塊兒熱火朝天地碰頭分享。

中秋在即,又快到團圓的日子了。

端起這碗地道的鹹丸盆菜,我彷彿又聞到了一縷代代傳承的莞香。聽着同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縱情渲染,我好像又聽見了一曲來自艱苦歲月的懷舊挽唱。

如今,在這和平安康的歲月裏,我們雖然少了拋頭顱灑熱血的國恨家仇,雖然少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存優患,但是,先輩們“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遺訓不能忘。

看似“大雜燴”的石碣盆菜

就是東莞飲食文化的縮影

樸實無華、包羅萬象

其中美好,需要人們用心去挖掘

《莞之味》

是南粵女聲推出的第10篇“光盤”故事,

這位警察大哥的文章是不是很贊呢?

喜歡就給作者加油吧!

作者能否C位出道獲得

由省婦聯主辦的

“粒粒珍惜 節儉最美”——曬曬我家的“光盤”故事

徵文活動網絡人氣獎

全靠你們啦!

獲獎名額共3個,

獎金800元/個

如何爲作者加油?

蹭蹭蹭上漲的

閱讀量+“在看”數鴨!

每篇徵文展出時間爲一週

快快全羣轉發贊起來

每天都要加油鴨!

來源:南粵女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