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老人言,喫虧在眼前”

“富貴本無根,盡在勤裏得”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很多老人家會在日常生活中

將自己的人生感悟掛在嘴邊傳授給晚輩

對於經歷過苦日子的他們來說

勤儉節約、避免浪費

是永不過時的主題

關於糧食

廣東這位阿婆有些話想跟大家說

一起來看看吧

勤儉爲持家之本

文丨阮文星

奶奶一天的生活軌跡無外乎三個地方:菜地,果園和池塘。

她種東西與別人不同,大家上墟鎮買肥料,她非得親自漚肥。喫剩的橘子皮橙子皮柚子皮花生皮混着大糞在糞缸裏發酵,大家都說臭的不行,她非說這是好東西,還佯裝生氣,說我們讀書讀傻了!

我們笑着附和她:“奶奶說的對,您這是廢物利用,節約環保,生態可持續發展呢!”

奶奶在淋菜

奶奶的菜地裏,蔬菜應有盡有,西蘭花菜心清脆爽口,黃瓜新鮮沁甜,辣椒大蒜味道醇厚,辣勁兒足,十分下飯!我們換着喫一個星期,都不會重複,爛菜葉子也不浪費,給兔子和魚喫,乾淨利落。

梅州地處山區,蜜柚沙田柚是中國一絕,因此奶奶的果園裏,以種柚子爲主。奶奶種的柚子皮薄肉厚,顆顆都是精品。除柚子外,奶奶還種了不少其他水果,砂糖橘水分充裕,甜到膩口,百香果大小不一,卻比市面賣的飽滿得多,橙子各個金黃,老遠就聞到香氣;還有枇杷,香蕉和甘蔗等。

樹上果子香,樹下小雞喜洋洋。奶奶的果園除了種果子,還養雞!雞喫掉落下來的爛果子和她灑下的糟糠,滿果園地撒歡,拉的雞屎直接給果樹作肥,一天下來,成羣的雞還會下土雞蛋,滿滿一捧,夠一大家子人喫。

除此之外,奶奶還承包了一畝池塘。塘裏養魚養蝦種蓮藕,每年春天,蓮藕熟了,魚也肥了。種出來的蓮藕粉的粉,脆的脆,街坊四鄰都爭着要買。養大的魚足有四五斤重,肉質細膩鮮美,熬的湯濃稠雪白。

每逢收穫時節,我們總能收到奶奶寄來的一大箱東西。在收到東西后,奶奶總是語重心長地提醒我們:“留着細細喫,別浪費!”

奶奶準備去幹農活

奶奶總說自己是文盲,大字不識一個,但她卻常把《增廣賢文》中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這句話掛在嘴邊。奶奶說,她們那一輩是苦過來的,生產力落後的年代,人都是看天喫飯。三年饑荒餓死不少人,她是扒拉着野草野菜,才餓着肚子艱難地活了下來!她活到這把歲數,對食物的早已沒有了執念,可即便是這樣,在這個豐衣足食的大時代裏,她還是捨不得浪費點滴。

家裏人在一塊兒喫飯,奶奶總是變着法地給我們做得豐盛而富有營養,有菜有肉還有湯,大家喫得都開心極了!最讓人叫絕的是,奶奶心裏像是有桿秤似的,知道做多少飯多少菜能讓我們喫飽又喫好,一丁點也不浪費。喫剩的骨頭丟到院子角落的狗碗裏,小土狗高興得直搖尾巴,湯漬油漬倒在雞食桶裏,算是給雞加餐了!

村裏人笑我們家是老派作風,什麼都不浪費,摳門到極致。奶奶可不高興別人這麼說她,在她看來,這是美德,當然,我們也這麼認爲!我們爲有這樣一位勤勞節約的奶奶而驕傲!

奶奶的節約影響着我們一家人,我們外出喫飯從不鋪張浪費,該點多少就點多少,但饒是如此,每次奶奶隨我們出門,還是會忍不住吐槽一番。

“你們看看那些人,去飯店喫個飯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點那麼多,又不喫完,全給浪費了!”奶奶說這些話時,眼裏總流露出惋惜的神色。

我們只好安慰她:“別人是別人,咱們做好自己就行了!”

奶奶心疼地感嘆道:“光咱們自己做好有什麼用,大家一起節約糧食纔行啊,你們是沒餓過肚子,餓過肚子了,就知道糧食的金貴了!”

以前奶奶這麼說時,我們總是打着哈哈就過去了,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告訴奶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已經成爲一種社會風尚了!現在的人,都知道了節約的重要性,畢竟勤儉爲持家之本,立國之策啊!”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有這樣的奶奶真是太讚了

《勤儉爲持家之本》

是南粵女聲推出的第9篇家庭“光盤”故事

奶奶的一言一行有沒有讓你有所觸動呢?

喜歡這篇文章就給作者加油吧!

作者能否C位出道獲得

由省婦聯主辦的

“粒粒珍惜 節儉最美”——曬曬我家的“光盤”故事

徵文活動網絡人氣獎

全靠你們啦!

獲獎名額共3個,

獎金800元/個

如何爲作者加油?

蹭蹭蹭上漲的

閱讀量+“在看”數鴨!

每篇徵文展出時間爲一週

快快全羣轉發贊起來

每天都要加油鴨!

來源:南粵女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