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迫切的希望農村教育可以得到改善,其根本原因就是希望農民的子女能夠脫離農村,沒有幾個農民希望自己的子女讀完書以後回來種地的。於是也就出現了農村教育越強,農業人才越少的情況。常此以往農業缺少新鮮血液,我們的農業還有未來嗎?

東北農業觀察出品

農村教育越強農村人才流失越嚴重的問題究竟是如何導致的?

我們必須要承認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爲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技能,所以人們經過教育之後所傾向的就業機會一定是市場的最優選擇。顯然讀完書之後回到農村發展農業並不是一個好的市場先擇。

正是因爲農業自身的發展存在極大的問題,所以農業自然就不會成爲高端人才所青睞的行業,即使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就算對農業農村有感情,他們如果有有條件也是會做出最優的選擇的,那麼離開農村離開農業就是必然的事情。

歐美國家的農業從業者工資甚至高於城市就業人員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農業留不住人才說到底就是因爲從事農業行業的工資低,那麼我們只要想辦法提高農業行業的工資是不是就可以留住人才了呢?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實際來說存在很大的困難,我們主要面臨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我們目前的農業從業者工資明顯的高於城市的一般就業人口,這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了所以目前來說從事農業行業的工資再次上漲是很難實現的。

第二,農業行業的科學化程度低,根本就沒有足夠多的崗位容納這些高學歷的農業科技人才。

我們看歐美,他們的農民我們應該叫產業工人,他們本身就是高端人才因爲他們既要懂得經營還要懂得技術是比較難得的高端人才,但是他們賺取高額的工資是依靠大規模的農業種植,來賺取的利潤的並不是依靠擁有較高的農業技能來賺取財富的。

而其他的農業人才,則是通過,農業的研發,營銷或是農業人才對外輸出來賺取高額工資的。我找了一些資料給大家看看發達國家的農業研究領域投資究竟比我們多多少?

我國農業資金的投入只是發達國家平均投資的1/5,而且發達國家每年的投資遞增速度高達8%而我的投資遞增速度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大家說說我們的農業研發領域的投資力度如此的小,怎麼足以支撐龐大的農業技術研發羣體呢?而且這還只是政府部門的投資,外國的財閥的投資比政府投資還多,這麼多的投資自然可以容納很多的農業科技人才了。

除了政府投資之外很多發達國家的農業人才是來自於基層的,農業技術研究出來之後是要用於農業生產的。所以在一項新的農業技術誕生之後,就必須要通過實際使用才能夠用於實際生產當中。很多的農業研究機構都和農民有着密切的聯繫,很多農民也是研究機構的一員,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試驗這些新技術的可靠性,可操作性,以及改良這些技術讓他們在實際生產中可以發揮作用,便於推廣和應用產生實際的價值。

外國的農業研究和我們國家的有着很大的區別,我們國家的農業研究更傾向於院校的學術性農業研究。而外國的農業研究體系較爲健全,有大量的基層生產者參與其中。這樣不但可以大大地縮短農業研究的週期,節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更可以使農業技術得到實際應用和改良。農民在農業科研項目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無疑讓農業研究成爲了有根之木,有利於爲農業科研機構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級人才。

而我們學術型農業機構,學生要想有所發展就只能不斷地考取更高的學歷,不斷地讀死書死讀書。到最後大好的時間都用於讀書了,還能有多少時間用於農業技術研究呢?我想這纔是我國農業技術落後,留不住農業人才的重要原因吧!

我是農民,我爲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