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奇葩說》第七季於日前上線,作爲一檔進入“七年之癢”的王牌綜藝節目,《奇葩說》新一季在老奇葩相繼離開的狀況下,展開了“新”的一頁。

第七季《奇葩說》策劃之初,節目就定下了“要輕鬆,要務實”的節目調性,因此從辯題的選擇和選手的選擇來講,都會朝着更接近年輕人的生活,更接地氣的方向去發展。

節目監製李楠楠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節目只希望選手“敢講,講真的”,而不會要求必須懂得辯論技巧,必須正也能說反也能說,節目所希望的就是他們表達生活裏的自己。所以,區別於“打辯論”出身的傳統型選手,這一季節目中出現了大量沒有辯論經驗的“野生”奇葩。

《奇葩說7》海報

“楊冪有很成熟很堅定的價值觀”

率先讓第七季節目“出圈”登上熱搜的,是本季的嘉賓楊冪。楊冪出場就被稱作《奇葩說7》行走的“金句輸出機”。提到“人間清醒”的標籤,她說“清醒的人都是在努力活着的人”;被問到是否把前任當人脈,她可以非常平靜地回答“我纔是那個人脈”。

楊冪在節目中。

李楠楠說,邀請楊冪,是因爲她的“敢”和“不在乎”。節目組在楊冪爲數不多的採訪裏,看到了非常真實且犀利的表達,同時,這也是《奇葩說》邀請導師、嘉賓,包括選擇選手,最基礎亦最核心的需求: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能真誠地表達,能說真話。

“在行業裏,大家可能都會比較小心自己的言論,但楊冪有很成熟很堅定的價值觀,她很直接,非常真實。遇到不真誠的人,她就會直接懟回去。但平常需要楊冪密集表達、集中輸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的機會比較少,剛好《奇葩說》就需要不停地觀點碰撞,所以很適合她。”

哲學與經濟學的碰撞

就是辯題的終極選擇

在導師陣容中,今年新增加了大衆相對不是很熟悉的劉擎教授,劉擎是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政治學系教授。已經有一個薛教授(薛兆豐)了,爲什麼還要再請一個劉教授?

對此,李楠楠表示,節目組邀請劉擎老師,是因爲作爲國內德高望重的哲學教授,劉擎擁有把高深的哲學問題,進行深入淺出闡釋的能力,而《奇葩說》同樣希望把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哲學層面的思考。

同時,哲學和經濟學是滲透人類生活很深的兩個學科,它們天然有碰撞,經濟學比較務實,告訴現代人如何做出理性的選擇,怎樣做更有效率;哲學一定程度上是經濟學的反面,不是爲了效率,而是爲了道理或者人的自由。

薛兆豐和劉擎(右)。

在李楠楠看來,哲學與經濟學的碰撞本身,就是很多《奇葩說》辯題的終極選擇,所以現場兩位教授之間的碰撞非常有火花,一旦劉擎的理想主義表達感動到大家,薛兆豐就會潑一盆冷水,說理性的人在現實中是不會做這樣的事的,反之一樣。

比如,“學哪個容易找到對象”。薛兆豐給出的論點是,哲學會讓人看上去很博學,可以爲自己的所作所爲開脫,且可以被允許“一事無成”。劉擎則提出“經濟學有利於找對象,但不利於保持對象”的觀點,讓場面迅速翻盤。他們在場上的觀點衝突,很大程度代表的就是生活本身的衝突。

新老奇葩更替

00後選手出現

《奇葩說》七年走出過馬薇薇、範湉湉、肖驍、姜思達等人氣辯手,無一不帶着鮮明的個人標籤。老奇葩陸續離開,李楠楠認爲這也是一個很正常的事,老奇葩也有自己的成長路徑。連感情都有七年之癢,何況是一檔節目。觀衆需要新鮮感,這個節目組瞭然於心,每一季節目組也都會面對這個問題,節目和觀衆都需要新鮮的血液。

最近兩季節目也湧現出不少新奇葩,比如第六季中的詹青雲、小黑,這一季裏的冉高鳴、梁秋陽、熊浩等。做到第七季,李楠楠說,最讓她欣慰和有信心的是00後選手的出現。

“他們勇敢地表達想法,具備思辨精神,平等的對待權威,內心能量很大。”比如這一季節目中的小雨、小喬、TK、袁奇奇風格都非常不一樣,很值得被看見。

節目劇照

想找更生動

更接近生活的“奇葩”

過去幾季中,節目組會對“奇葩”進行多輪面試,觀點輸出、表達特色,對抗能力都是必備要求,最終只有幾十人能夠在節目中出現。到了第七季,節目組幾乎拋棄了過去的標準,只要選手有表達能力,就可以進入到“千人奇葩撈”中。

李楠楠說,每一季找人都是一個挑戰,不管是觀衆還是節目組,每個人心裏可能都會有一個自己的關於“奇葩”的標準,如果一定要找極具辯論才華的,像詹青雲、黃執中這樣的人,就會比較困難,因爲這是照着以爲對的傳統好的標準去找的。但每一季都有一個屬於本季的標準,比如第七季,可能就是想找更生動,更接近生活的表達者,這樣的標準無關高低,只有不同,也會讓奇葩說的討論場更豐富。只要選手有表達能力,就可以進入到“千人奇葩撈”中。

所以,往年進入到導演面試環節的,一般只有300人,今年會有1000人。比如 “新奇葩”劉老師,女團成員李佳潔,還有幾位00後選手,他們都是節目需要的 “鮮活”的人。

這一季特別突出的感受是,選手風格分成了“專業”和“野生”兩個類型,專業選手以顏如晶等老奇葩爲主,“野生派”則包括女團成員李佳潔等,其中每個人表達的是自己認同的觀點,而不是用辯論技巧說違心的話。

李佳潔是前女團成員,在李楠楠看來,她在這個行業裏實際上是在掙扎的,但掙扎並沒有讓她失去勇氣,她還能通透得明白現實的規則,並且有力量去面對去努力變得更好。“這是一個很真誠很勇敢的小姑娘。還有一個選手,喚俊,挺可愛的,他在導師間完全不怵這些大人物,這跟《奇葩說》底層的價值觀是很像,不迷信權威。”

宋丹丹任嘉賓。

在線下組織選手不斷打模擬辯論賽

《奇葩說》有專門的選角導演,導演們會從積累的渠道中聯絡一些選手,也會廣發招募海報讓更多想來的選手們看到,自己報名,雙向的選手招募工作都在做。第七季中的絕大部分選手並不是專業出身,也沒有經受過專業訓練。由於這一季的選手相對“野生”,爲了讓大家能夠更快的適應辯論這個場景,節目組會在線下組織選手不斷打模擬辯論賽,現場也會邀請觀衆,去訓練他們的臨場的反應,或者對於觀衆情緒的感知能力;再者後臺會有專業的培訓老師,跟大家做一些表達上的訓練。

被選擇到節目中後,節目組會定期組織一些針對新人選手的培訓,找專業人士幫助他們做一些表達能力、思維方式上的訓練,以及通過模擬真實辯論場景讓他們在短期內有一個快速適應的過程。李楠楠表示,“但我們提供的培訓可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選手在比賽階段也會有強大的自驅力,他們會讓自己快速學習提升,盡全力去發揮。”

辯題更加具有煙火氣

前幾季節目曾經貢獻出不少經典的辯題,比如“是否支持大腦一鍵共享知識技術”;“美術館失火救名畫還是救貓”,但在第七季,《奇葩說》卻開始“接地氣”了。“同事在廁所說我壞話要出去嗎?”“好朋友在朋友圈罵我偶像該懟嗎?”“該不該組織男孩穿裙子上幼兒園?”等題目充滿了生活細節的煙火氣息, 第一道上熱搜的辯題,是“孩子作業多該找老師理論嗎?”

李楠楠說,其實從第一季開始,節目討論的就是這些“小破題”,“該不該看伴侶手機?”“漂亮女人靠男人還是靠自己?”通常辯題就是一個很小的事,大家切進去可以聊到很深。比方說女性停車位,就可以聊到關於獨立關於女權的話題,會考慮縱深。“《奇葩說》實際上一直都追求用題目反映真實困境。”李楠楠坦言,但第七季的辯題的確更加具有煙火氣,希望能夠更貼近大衆真實的生活,幫助大家解決身邊的困惑和問題。實際上,這次《奇葩說7》的初衷,是想要更“務實”一點,希望用非常小的生活瑣事當切口,延展討論到現代人的精神困境,輸出一些有效思考。

在辯題的選擇上,李楠楠介紹,所有的辯題都是從網上篩選的,大概提前半年就開始做這件事情,通過對網友的徵集,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真實問題,有些可以做辯題,有些可能只是一個感觸,有些問題可能太小了,但是啓發了導演組,因此找到了另外的思路,這些都會被蒐集整理提煉成可辨的題目,再發還給網友,做大量的數據測試,哪些題是他們想看的,哪些題是他們想點的,通過反覆的測試來最終確認一季的辯題。

《奇葩說7》首選的題目,一定是更接近當下的。李楠楠說,對於辯題,實際上沒有特殊的限制,觀衆投票最高的,評分最高的,最想討論的,基本上都會放進來。但是從這些最想討論的裏面,節目組可以看出來,大家還是對於情感題會比較在意一點。今年關於職場,關於偶像的題目也會提及率變高,也許與大環境相關。所以這一季也加入一些和今年熱點貼合的題目,比如 “一鍵重啓2020你支持嗎”“家長羣跟風吹捧老師要不要加入”等,希望能夠離大家的生活更近。

本文爲新京報Fun娛樂(ID:yuleyidian)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