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恩地

一周后,4年的“特朗普时代”就要画上句号。而距离任期结束越近,美国这一届政府的小动作也越多。就在纽交所决定正式摘牌三家中国电信公司的大背景之下,关于中国电信行业以及5G建设的议题再度被提起。

在今天(1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道,“十三五”期间,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从2G空白、3G跟随、4G并跑到5G引领的重大突破。但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个别政客四处胁迫他国不要使用中国企业的5G设备。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赵立坚用数据与事实作出了回应。赵立坚说,中国高科技企业在5G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5G专利申请聚集地之一。根据工信部有关数据,随着5G商用开启,中国5G建设持续提速,目前中国累计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十三五”期间,在5G领域,中国已构建了涵盖系统、终端、芯片、仪表的完整产业链,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均居世界首位,5G产业整体实力跻身全球高端。

罗列成就背后 是中国的底气

实际上,中方在罗列成就的背后,也向外传递了一个声音:拒绝全球最优异、最高端的技术,只会为自己带来无限的损失。而另一方面也用事实说明了中方并不惧怕西方的威胁与打压,美方打压行为对中国公司的直接影响也相当有限。

赵立坚进一步指出:“在科技领域用意识形态给技术发展划线,人为制造壁垒甚至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打击特定国家和特定企业,违背科技发展基本规律,不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不难看出,外交部的此番表态也超越了简单的回怼,而是侧重对未来的展望,对美国新政府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要求与期待:

“我们希望各国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意愿,从自身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出发,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纽交所外的标语:“当在一起时,我们会很强大”

美国及其盟友未来的对华政策未必回调

不难看出,美国的这些老牌盟友如今也在暗戳戳“表忠心”。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弗莱登伯格近日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中国建筑集团对澳建筑承包巨头ProBuild的收购要约。此外,英国和加拿大也跟随蓬佩奥的步伐,又拿新疆问题说事,无端指责中国。英方更是声称要阻止新疆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等等。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刘飞涛就分析称,这样的举动就是跟随美国的脚步,将一些问题政治化。这些被政治意图包裹的所谓“经贸”、“司法”、“人权”问题,在刘飞涛看来,不过是美国的这些老牌盟友对拜登新政府的“献礼”。

讨好拜登,似乎成了美国这些盟友的首要考虑。而且,做,还不能做得太绝,以免新政府更倾向于“怀柔”的对华政策;而不做呢,又怕美国离自己越来越远。

CNN的一篇分析就指出,在美国两党之间“对华强硬”是超越了党际矛盾的“普遍共识”。如果说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是摆在明面上的,那民主党的“反华”手段则更阴险,方式也更狡猾。

CNN指出,同样是挤压在美华企的生存空间,拜登政府可能会通过制定更多条款、压缩中国企业提供审计资料时限等更加具体的方式,加大企业的经营难度、降低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迫使相关企业不得不另寻出路。轻则缩小在美业务范围,重则退出美国的市场。因此,相比强硬的,目的、意图更加明确的特朗普政府而言,民主党全面执政后可能“耍”的阴招或许更值得我们警惕。

更何况,早在12月初,拜登就对《纽约时报》表示,他认为对美国而言“最佳的中国战略是将我们的每个盟友,或者至少是过去的盟友,都放在同一页上。”而且他也明确表态,但他正式成为美国总统以后,拉拢过去的盟友“将是我的主要优先任务”。

而就在几小时前,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指,拜登将设立一个“亚洲事务主管”的职务,希望从各个层面来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而他将提名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担任该职。

其实,坎贝尔被认为是对华更为鹰派的民主党人。这位资深外交政策专家曾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指,华盛顿需要“深刻反思”曾经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因为这些政策建立在“对中国发展的错误预判”之上。

美国以及它的这些所谓盟友抱团“围堵”中国的行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不仅不会消停,说不定会以更加狡猾的方式与中国相处。而这也正是中方在此时这个时间点,不断重申立场、积极传递我们的期待的一大原因。

“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同各方开展包括5G在内的各领域务实合作,更好地造福人类、造福世界。”而这就是中方的一贯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