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恩地

一週後,4年的“特朗普時代”就要畫上句號。而距離任期結束越近,美國這一屆政府的小動作也越多。就在紐交所決定正式摘牌三家中國電信公司的大背景之下,關於中國電信行業以及5G建設的議題再度被提起。

在今天(1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道,“十三五”期間,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固定和移動網絡。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了從2G空白、3G跟隨、4G並跑到5G引領的重大突破。但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個別政客四處脅迫他國不要使用中國企業的5G設備。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趙立堅用數據與事實作出了回應。趙立堅說,中國高科技企業在5G領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近年來,中國已成爲全球重要的5G專利申請聚集地之一。根據工信部有關數據,隨着5G商用開啓,中國5G建設持續提速,目前中國累計已建成5G基站71.8萬個。“十三五”期間,在5G領域,中國已構建了涵蓋系統、終端、芯片、儀表的完整產業鏈,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總量佔全球三分之一,網絡規模和用戶數量均居世界首位,5G產業整體實力躋身全球高端。

羅列成就背後 是中國的底氣

實際上,中方在羅列成就的背後,也向外傳遞了一個聲音:拒絕全球最優異、最高端的技術,只會爲自己帶來無限的損失。而另一方面也用事實說明了中方並不懼怕西方的威脅與打壓,美方打壓行爲對中國公司的直接影響也相當有限。

趙立堅進一步指出:“在科技領域用意識形態給技術發展劃線,人爲製造壁壘甚至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打擊特定國家和特定企業,違背科技發展基本規律,不符合各國共同利益。”

不難看出,外交部的此番表態也超越了簡單的回懟,而是側重對未來的展望,對美國新政府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要求與期待:

“我們希望各國尊重市場規律和企業意願,從自身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出發,爲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紐交所外的標語:“當在一起時,我們會很強大”

美國及其盟友未來的對華政策未必回調

不難看出,美國的這些老牌盟友如今也在暗戳戳“表忠心”。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弗萊登伯格近日以國家安全爲由,否決了中國建築集團對澳建築承包巨頭ProBuild的收購要約。此外,英國和加拿大也跟隨蓬佩奧的步伐,又拿新疆問題說事,無端指責中國。英方更是聲稱要阻止新疆產品進入國際供應鏈等等。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飛濤就分析稱,這樣的舉動就是跟隨美國的腳步,將一些問題政治化。這些被政治意圖包裹的所謂“經貿”、“司法”、“人權”問題,在劉飛濤看來,不過是美國的這些老牌盟友對拜登新政府的“獻禮”。

討好拜登,似乎成了美國這些盟友的首要考慮。而且,做,還不能做得太絕,以免新政府更傾向於“懷柔”的對華政策;而不做呢,又怕美國離自己越來越遠。

CNN的一篇分析就指出,在美國兩黨之間“對華強硬”是超越了黨際矛盾的“普遍共識”。如果說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是擺在明面上的,那民主黨的“反華”手段則更陰險,方式也更狡猾。

CNN指出,同樣是擠壓在美華企的生存空間,拜登政府可能會通過制定更多條款、壓縮中國企業提供審計資料時限等更加具體的方式,加大企業的經營難度、降低中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迫使相關企業不得不另尋出路。輕則縮小在美業務範圍,重則退出美國的市場。因此,相比強硬的,目的、意圖更加明確的特朗普政府而言,民主黨全面執政後可能“耍”的陰招或許更值得我們警惕。

更何況,早在12月初,拜登就對《紐約時報》表示,他認爲對美國而言“最佳的中國戰略是將我們的每個盟友,或者至少是過去的盟友,都放在同一頁上。”而且他也明確表態,但他正式成爲美國總統以後,拉攏過去的盟友“將是我的主要優先任務”。

而就在幾小時前,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指,拜登將設立一個“亞洲事務主管”的職務,希望從各個層面來解決中美之間的問題,而他將提名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該職。

其實,坎貝爾被認爲是對華更爲鷹派的民主黨人。這位資深外交政策專家曾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指,華盛頓需要“深刻反思”曾經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因爲這些政策建立在“對中國發展的錯誤預判”之上。

美國以及它的這些所謂盟友抱團“圍堵”中國的行爲,在未來一段時間裏不僅不會消停,說不定會以更加狡猾的方式與中國相處。而這也正是中方在此時這個時間點,不斷重申立場、積極傳遞我們的期待的一大原因。

“中方願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精神同各方開展包括5G在內的各領域務實合作,更好地造福人類、造福世界。”而這就是中方的一貫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