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4日消息,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野生動物園的多隻大猩猩在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中呈陽性,這是美國、甚至可能是世界上首次發現此類靈長類動物的新冠病例。

聖地亞哥動物園的執行董事麗莎·彼得森表示,據信園中的8只大猩猩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幾隻出現了咳嗽。據推測,這場感染可能是來自動物園野生動物護理小組的一名成員,他也被檢測出病毒呈陽性,但一直沒有症狀,而且在大猩猩周圍一直戴着口罩。

彼得森稱,獸醫們正在密切關注這些大猩猩,它們將繼續留在位於聖地亞哥北部的動物園棲息地。目前,工作人員主要爲大猩猩提供維生素、液體和食物,但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殊治療方法。

彼得森說:“除了有些鼻塞和咳嗽,這些大猩猩的情況還不錯。它們仍然被隔離在一起,可以進食和飲水。我們希望它們能完全康復。”儘管此前已有其他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比如水貂、老虎等,但這是已知首次發現大猩猩感染病例,目前尚不清楚它們是否會出現嚴重反應。

野生動物專家對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表示了擔憂。大猩猩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它們的基因與人類的相似度高達98.4%,是一種天生的社會性動物。在聖地亞哥野生動物園被感染的是西部低地大猩猩,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的數據,該亞種由於偷獵和疾病,其數量在過去20年裏已經減少了60%以上。

1月6日,有兩隻大猩猩開始咳嗽,動物園的有關部門檢測了一些大猩猩的糞便樣本,兩天後的初步結果顯示了病毒的存在。1月11日,美國農業部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證實了陽性結果,報告中寫道:“檢測結果證實了一些大猩猩體內存在新冠病毒,但不能絕對排除該病毒在羣體其他成員體內的存在。”

動物園管理人員正在與治療人類冠狀病毒的專家交流,希望防止這些動物出現更嚴重的症狀。目前還不清楚大猩猩是否會對新冠病毒產生嚴重反應。它們會一直呆在一起,因爲分開的話,可能會對這些生活在緊密羣體中的大猩猩造成傷害。彼得森表示,作爲野生動物,大猩猩具有自身的韌性,它們痊癒的方式與人類不同。

1月11日,聖地亞哥野生動物園爲工作人員增加了新的預防措施,包括要求在與動物接觸時使用口罩和護目鏡。自去年12月初以來,由於南加州的新冠感染病例激增,聖地亞哥野生動物園已經對遊客關閉。

該動物園表示,工作人員在接近大猩猩時,都必須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在其他一些圈養的野生動物中也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包括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數只獅子和老虎,以及西班牙巴塞羅那動物園的四隻獅子。但聖地亞哥動物園的大猩猩被認爲是首次發現的猿類感染確診病例。

新冠病毒也出現在許多家庭的狗和貓身上。2020年12月,美國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通報了全球首例本土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這是一隻自由放養的水貂。此前,歐美多個水貂養殖場就曾爆發新冠疫情,導致上千萬只水貂被撲殺。

如何保護類人猿免受新冠病毒感染?

研究和保護靈長類動物的專業人士正在積極採取措施,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及其未知影響。

史蒂芬·恩古魯是一位野生動物獸醫,他一天工作的開始通常就是從遠處觀察黑猩猩喫早餐。他會特別留意流鼻涕、咳嗽或其他疾病的跡象。這些天來,恩古魯和其他在肯尼亞甜水黑猩猩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一直密切關注着黑猩猩們的身體狀況。

黑猩猩和其他類人猿——猩猩、大猩猩和倭黑猩猩——都十分容易感染許多人類病毒和多種困擾人類的傳染病。因此,當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傳播時,研究人員和保護人士不禁擔憂起來。德國柏林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傳染病生態學家法比安·林德茨說:“我們不知道病毒傳染給類人猿會發生什麼,可能會非常嚴重,”。這些瀕臨滅絕的猿類具有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時所需的相同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 (ACE2)——使得它們感染的可能性明顯增加。更加難以預測的是類人猿感染新冠病毒後的症狀會有多嚴重。

我們與每個類人猿物種至少有96%的DNA是相同的,如此高的基因相似性意味着它們容易感染許多感染人類的病毒和細菌。儘管一些人類病原體(比如會導致普通感冒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只會給動物帶來輕微疾病,但另一些病原體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印尼猩猩獸醫顧問弗朗西絲卡·蘇里斯托說:“曾經有過一些常見的人類呼吸道病原體傳染給黑猩猩的事件,造成了致命的後果。”

例如,1999年至2006年間,科特迪瓦塔伊國家公園爆發了多次黑猩猩呼吸系統疾病,包括2004年一次有44只黑猩猩感染,並最終導致8只死亡的事件。分析表明,導致此次感染的病原體是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或人偏肺病毒,它們都能引起呼吸道疾病以及繼發性細菌感染。2013年,引起人類普通感冒的C型鼻病毒在烏干達基巴萊國家公園的56只野生黑猩猩中爆發,造成5只死亡。

即使在正常時期,在保護區內或野外工作的人員也一直在努力避免疾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建議,來自其他國家的野外研究人員和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進入猿類棲息地之前,至少要隔離一週,無論是在野外還是其他地方。他們還應該戴上口罩,與猿類保持至少7米的距離。IUCN還建議,從事類人猿研究的人員應及時接種最新疫苗,篩查與所前往地區有關的傳染病(如肺結核和肝炎等),並注意相關的疾病跡象。保護區應定期對其設施內的表面進行消毒。

美國貝勒大學的人類學家邁克爾·米倫拜因指出,這些都是多年來常見的做法,“現在只需要更加謹慎”。但他也補充道,IUCN的指南只是建議,具體實施的責任取決於救助中心和研究小組。此前在發表於《人類學年鑑》(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的論文中,米倫拜因闡述了生態旅遊給猿類和其他野生動物帶來的風險。

獸醫恩古魯表示,甜水黑猩猩保護區就採用了這些做法。但在2019年2月,他遇到了類似新冠病毒的病原體突破防線的情況。一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爆發——可能源自一位感染了某種細菌或病毒的無症狀工作人員——影響了保護區內的39只黑猩猩,其中兩隻死亡。“從去年的經歷來看,可以說我受到了火的洗禮,”恩古魯說。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很明顯,甜水保護區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爲此,保護區關閉了遊客區,暫停了志願者活動,只允許必要的工作人員進入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開始工作前必須先隔離14天,之後需要在保護區內駐守一個月,直到另一名工作人員前來接手。

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收緊了相關措施,從4月到8月,當地野生動物管理局關閉了一個名爲J.A.C.K。(法語首字母縮寫,代表在加丹加省沒收的動物幼崽)的黑猩猩救助中心。“我們的團隊在遠離家庭的情況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J.A.C.K。創始人、救助中心經理之一羅克珊·庫特尼爾說,“黑猩猩的肺部十分脆弱,而且由於這種冠狀病毒是全新的,很明顯我們必須保護它們。”

林德茨表示,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經導致許多野外工作中斷或減少,減緩了研究的步伐。他的團隊主要追蹤科特迪瓦靈長類動物種羣中傳播的病原體,但目前幾乎沒有實地工作人員。他說:“仍然有人在收集數據,因爲持續監測這些種羣的數量很重要。”

甜水黑猩猩保護區的前副經理兼獸醫主管喬治·歐蒙迪指出,只要人類和猿類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就有交換病原體的風險。歐蒙迪現在是明尼蘇達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和野生動物獸醫研究員,他說:“每個保護區都存在於一個羣落連續體中。”

因此,越來越多的專家支持所謂的“同一健康”(One Health)方法,認爲這可以更好地保護人和動物健康,並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當地居民的健康並追蹤人類疾病可以防止危險病原體傳播給猿類;而監測類人猿的疾病,在保護區和救助中心實施保護性的健康措施,可以防止病原體從類人猿傳染給工作人員和更廣泛的人類社區。(任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