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40岁后人体内激素水平会开始下降,身体的免疫能力也就会降低,此时许多疾病也就会开始爆发,尤其是肝病。

虽说肝脏无痛觉器官,在发生受损的时候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但是,皮肤被称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内脏中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诸多的蛛丝马迹。

40岁后,若皮肤出现3种异常,多半肝病已上身

异常1、发热

身体出现异常的发热,不仅仅是感冒发烧,还有可能是因为肝脏病变后,导致肝脏内肿瘤组织释放出一种致热源。

之后进入到血液循环内,导致身体出现发热,抵抗力开始下降。

异常2、黄疸、皮肤瘙痒

黄疸可以说是肝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主要是因为体内胆红素过高所致,因为肝功能下降后,胆红素飙升进入到血液内,通过血液循环,加速皮肤黄染。

并且,高胆红素的出现,会加速胆汁中的胆盐刺激到皮肤的末梢神经,诱发皮肤瘙痒,特别的难以缓解。

异常3、瘀斑

肝脏受损后,也会影响到凝血因子的合成,此时肝功能会下降,促使体内的凝血因子减少,凝血机制也就会发生异常。

此时部分人会出现流鼻血,皮下淤血,也就会慢慢的形成"瘀斑"。

引起肝脏病变的三大因素:

因素一、黄曲霉毒素

食物在霉变后极其容易沾染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B1,进入人体后会不断地刺激肝细胞,加速肝脏病变。

研究发现,当食物霉变后,一旦误食就很容易损害到肝脏。常见霉变后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有大米、玉米、小麦、食用油等。

因素二、酒

饮酒伤肝可以说是一种"常识",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为啥喝酒会伤肝,也就不会特别的在意,其实,主要是因为乙醇在肝脏酶的作用下进行代谢,会产生乙醛。

当大量的饮酒,肝脏代谢不及时,就容易导致乙醛堆积在肝脏内,慢慢的就会刺激到肝细胞,诱发肝脏病变。

因素三、乙肝肝炎病毒

临床"乙肝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脏病的三部曲,而乙肝肝炎是常见的肝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乙肝患者已经达到了1.2亿人次。

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检查,排查乙肝肝炎的病变因素,尤其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每6年需要坚持一下乙肝五项。

保护肝,日常做好3件事

一、药食同源

对于肝不好的人来说,平时饮食上是一定要多加注意的,吃得不好就很容易导致肝脏受损,危害到身体的健康。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吃得对了,也有利于肝脏的健康,建议,每天在喝水的时候泡一包,有助于护肝。

玫瑰:滋阴补肝,促气血;香橼:疏肝理气,和中化痰;桃仁:味苦性甘,梳气;枸杞:益精明目,顺气。而五顺茶中除了这4种食材,还有陈皮、薄荷、桑葚等,搭配在一起每天泡一点,坚持一段时间效果更佳。

二、补睡眠,修损伤

中医认为"肝藏血",而《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则血归于肝"。可见睡眠对于肝来说尤为重要,只要一个好的睡眠,才能够让肝血修复受损的肝细胞。

另外,肝经当令的时间段是在晚上的凌晨1点-3点之间,此时若还不睡觉很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肝经不顺,肝郁气滞。

因此,建议每天在11点之前入睡,每天睡觉的时间在7-8小时。

三、不动怒,舒肝气

人们常说"怒火伤肝"经常生气很容易造成肝火过于旺盛,加速肝气郁结在肝脏内,诱发肝脏受损。

从西医角度来说,人在生气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毒素"儿茶酚胺",这种物质会引起血糖血脂的升高,同时还会加速肝脏受损。

因此,平时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遇到事情要开开心心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