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公司的加班制度再次受到了大家的熱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吸引年輕人前赴後繼加入的互聯網行業仍然是現在最高薪的就業領域之一,大量依靠股票套現而實現財富自由的傳說在互聯網公司裏流傳着。

這一屆年輕人“苦996久矣”,那麼那些在互聯網公司初創階段就加入的初代員工,他們怎麼看待加班這一問題呢?成功趕上時代順風車的他們,現在都實現財務自由了嗎?

我是2006年加入的這家互聯網公司,主要負責安全方面的業務,那時候我們這個部門特別小,一共不到十個人,有三個工程師,我是其中之一。2005年,我從大學退學,到深圳創業,做嵌入式設備,2006年開始,我經常在這個公司的BBS上發帖,比如有人遇到殺不掉的病毒軟件,我去提供一些幫助,一來二去就跟工作人員熟了。後來老闆就請我去他的公司,我從深圳來到北京,跟他聊了以後,覺得他的想法蠻有意思的,比如提供免費的產品來增加用戶量,這在當時仍然是很新潮的,我就很感興趣。

當時網絡安全還不熱門,很多大學甚至沒有“信息安全”這個專業,這個公司也主要從社會上招聘,對學歷要求也不高。實際上,我算是高中學歷,是野路子出來的,就像是在江湖裏,我耍大刀,亮了幾招,鏢局說,你技藝不錯,來我們這吧,我就去了。後來很多厲害的高手也是通過這樣的方法來的。

那時候互聯網還不是熱潮,選擇這個行業的人都是出於熱愛。我記得我剛加入公司的時候,在網絡安全上面花了超過幾萬個小時,不是有個“十萬小時定律”嗎,你不投入這麼長的時間,怎麼超過別人。這也是對自己的追求,不能抱着打一份工的想法。雖然工作多少壓縮了生活,但是我覺得能否平衡好,在於個人的調節能力,我的私人生活並沒有完全被工作侵佔,我工作之外就常去聽live house。這也是互聯網公司的好處,考勤相對靈活,自由,可調節。再加上那時候還在創業階段,大家也不會特別計較這些事。實際上,我們公司也從來沒有提倡過狼性文化,我覺得這個詞也挺奇怪的,像是房地產中介的標語。公司的氛圍也相對平等一些,因爲它的結構是扁平的,大家想的都是怎麼把事情做好。

到了2011年,公司上市,規模變大。我的收入也隨之增長,也是在那幾年我買了房,買了車。我的職位也從研發工程師,變爲技術經理,再到首席安全技術官,我剛去的時候月薪差不多一萬,到我去年離職的時候,年薪加上股票分成差不多已經上千萬。在這十四年裏,我跟公司和用戶一起成長。我是覺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麼多用戶,我們不去管,沒有人管了。

有些人覺得老一代的互聯網員工要比年輕一代輕鬆些,其實一開始創業的時候有做不完的事,加班也比現在多。那時候什麼都沒有,只能靠自己摸索。不過那是整個中國經濟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我們這一代趕上了。跟我同期的老員工大部分都實現了財務自由,去向很多,留在公司的已經很少了,有做旅遊的,做教育的,有跳槽去其他公司當高管的,還有移民國外的。

當年的互聯網行業裏還有很多草根,現在的話,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和背景,做起來就會喫力很多。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十年以後他們能否達到上一代的高度,我覺得仍然要取決於運氣和堅持。不過,互聯網仍然是一個很有希望的行業。

我是在2008年進入互聯網的,當時我所在的這家公司是中國互聯網中的新秀,正在崛起中,招聘很多,我因爲有一種新聞理想,覺得這是比較理想的工作單位。後來公司要籌建讀書頻道,我剛好合適,就成了這個頻道的創始人。直到2017年8月,我又一次去大學唸書,才從這裏辭職。前前後後,在互聯網十二年。我常常想:我在這裏算是結束了青春時代,完完整整地進入家庭,出來的時候已是中年,三十六歲。我剛去的時候還沒有結婚,離開的時候,女兒已經十歲了。

我記得一開始的時候,待遇是五六千的樣子。加班也是常有的,因爲也算半個新聞從業者,有時候因爲突發事件,或重大事件,或重要的專題,我們經常整個大部門小部門一起加班,通宵也是偶爾會有的事情。那時候不覺得累,反倒覺得做好了一件事情,很有成就感。記得2008年奧運、改革開放三十年、建國六十年,都是整個新聞中心一起聯動協作,花一兩個月做大型策劃專題。那時候感覺很好,也不覺得工作和生活有多麼明顯的矛盾,因此總體上過得開心,是我的美好回憶。

實際上,對於加班,當我覺得對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我不會在意它,但我不能接受被壓榨,996我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不是人人都要成爲公司高層,成爲創業者,我們大部分最多隻是一個公司中的螺絲釘,而並不是那個拿扳手的人,也不是工廠主人;螺絲釘和扳手都有各自的價值,那是他們各自的意義。每個人最好在工作中理解自己的工作目標,爲自己的想法或理想去工作,或者說是去奮鬥。

也許現在的年輕人心態不一樣了,他們可能更強調自己的意願和感受,甚至可能因此和他所處的工作環境和原則有矛盾、相違背,我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而我本人,我更傾向於在某些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工作,比如我會傾向於師徒制。不過,年輕人爲了什麼,都無可厚非,那是他們的選擇。他們年輕,選擇可以更多。我覺得出發點是:自己願意,自己獲得滿足,而不是被強迫的。人類經過了漫長的驅使和被驅使的時期,這種關係也許不會消失,但至少不應該被鼓勵。

我2017年去考研讀書,也離開了互聯網。讀書的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是人生的一箇中間階段,好像一個結節,也許就連接了我的兩個職業:作爲互聯網媒體人,作爲作家。我曾經服務過作家,後來我又自己成爲了作家,這是兩種體驗。相對而言,我當然更願意也更適合作爲一個創作者。

我希望在四五年後,在我四十五歲上下,能進入到文學的行當裏面,一面工作,一面寫作。比如做出版社或雜誌編輯,或做文學的新媒體工作,我想收入上都會不及互聯網,這沒有辦法。這幾天我聽說拼多多校招,給某些崗位的應屆生年薪開到了近五十萬,我很難理解這樣的情況,也許我已經落伍了,或者和那樣的環境相比,我和他們不是一個行業。比如,如果真有“拿命換錢”,或拿生活換錢,那我不會選擇錢的,即便爲了生活和家庭我需要掙錢。

我想,等到我女兒上大學了,家庭負擔降下來,我會考量去一個別的城市,也許是回到老家瀏陽。那裏我很熟悉,有我很多記憶,環境也好,生活水準也可以。作爲作家,生活在哪裏我都可以寫作。

2009年的時候,我開始對互聯網這個行業感興趣,也做了不少功課,但那時候我已經快30歲了,之前的工作也不是相關領域的。後來很幸運地有朋友介紹,我就進入了一家電商公司。一開始的時候,月薪大概是9000多,在同齡人裏也算是中上水平。工作四年多以後,我感覺在工作上遇到了瓶頸,漲薪也不太現實,於是就跳槽去了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職位是總監,月薪變成了三萬多了。再後來,我又到了一家遊戲發行公司,算是跟朋友一起創業吧,職位也變成了副總裁。2020年1月,因爲一些私人的原因,我選擇離職,這時候的年薪差不多有60萬。

在互聯網這些年,我基本是越來越忙的。第一家的時候,我日常下午六點半就能下班,有項目時候也會忙到凌晨三四點。到了第二家,我已經是總監了,管理整個團隊,不好下班就走,就算沒事的時候,日常也是快八點才下班,忙起來更是沒譜;最後這家,我日常就是八九點下班了。要說這樣健康嗎,一定是不健康的,但是你處在這樣一個洪流中,你不跑,你就是被甩開的那一個。

究其原因,我覺得跟互聯網的生態也是有關的。這是一個最典型的不進則退的行業,傳統實業只需要專注於一個方向,但是互聯網要做的是遍及整個生態,就像電商,不僅要做品牌,還要兼顧物流,在線支付等等,你一旦跑得慢了,就會被別人超越。所有互聯網公司的老闆,精力都是異於常人的,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員工精力異於常人,這個東西從上到下,結果就是所有人都在跑。

在互聯網公司,工作其實是做不完的的,永遠都做不完,就算你在待到凌晨五點,也能一直有事做,因爲永遠有東西需要優化。你每天花十二個小時做出來的東西,肯定比你花八個小時做出來的要完善。同時這也是一個勞動力供需的問題,如果用人公司都招不到人,他們也不敢這麼用人的,可是中國人太多了。一直跑當然就很累了,你會覺得我應該跑一會,走一會,但是你身邊的人都在拼了命地往前跑,它不允許你走。這肯定是不好的,但是中國的互聯網行業能發展得這麼快,中國的電商能比美國的電商便利,就是因爲中國的互聯網人都把健康拋開了在拼命。

實際上,不僅是互聯網,傳統實業看到互聯網發展得這麼好,也開始鼓勵加班,像我有一些朋友,在體制內工作的,這些也是逐漸在加班,工資還沒互聯網高。不過,互聯網人從來都不怕累,有事忙的話你讓我忙活到幾點都是可以的,我自己也覺得開心,有成就感,大家怕的是毫無意義的累。

暫別互聯網這一年多,雖然不用跑了,我卻覺得彷彿被互聯網拋棄了。疫情緩和以後,我開始重新求職,但是屢屢碰壁。在互聯網公司的這些人看來,我現在年紀大了,競爭力比較低,但我自認還是有能力的,這也是最讓我難過的地方。公司寧願把機會給一個年輕人試錯,也不願給到一個更適合的中年人。

失業這一年,我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消費降級了。以前最瞭解的可能是奢侈品包包的價格,現在最瞭解的是菜市場的螺絲椒15塊一斤。不過,我並沒有放棄,我肯定是還要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春節後還會有一個招聘高峯期,我覺得會好的。就算不行,我自己創業,也會回到互聯網這個行業的。

我是2012年加入的互聯網公司,那時候已經是第二波熱潮了。我2000年前後畢業,在加入互聯網公司之前,去做過投資,也在國企待過。我當時負責的是品牌宣傳,2014年我選擇辭職,開始自主創業。在互聯網這兩年,我無疑喫到了這波紅利,進去的時候工資是每月兩萬,離開的時候是每月三萬,股票拿了80-100萬,總的收入兩年有100多萬。不止是我,我很多同事,在互聯網工作個五六年攢了兩三百萬,再利用這期間積累的資源出去創業,就算是單純打工的,工作個五年七年,拿了股票,也夠買房子,交首付了。這是在國企工作拿不到的收入。

對於互聯網行業,我是充滿感激的。那兩年的工作,感覺就是在一個很有希望的地方,工作地非常賣力,但是也不覺得累,也不在意收入多少,就是單純地想把這件事做好,想服務這個行業,服務幾千萬用戶。因爲你在這裏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會改變幾千萬甚至幾億人的生活,這是很有成就感的,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公司裏裝了一天的螺絲,賺了一天的錢,會覺得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因此,互聯網的工作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悲慘,它是被妖魔化了的。首先,其實沒有所謂的“加班”,它的作息是彈性的,公司不會規定你幾點必須來,什麼時候才能走。實際上就是你要完成你的工作,你沒做完就繼續做,做完了就下班。很多人晚上不走也是因爲公司的福利待遇很好,像很多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可能租房條件也不好,回去也不做飯,就會一直在公司等着,因爲公司可以包一日三餐,晚上9點以後打車回家還可以報銷。而且公司還有健身房,按摩室,所以不走的原因不是不想下班,而是沒有比公司更好的地方可以去。

當然,如果你每天堅持只工作8個小時,到點就走,也沒有人會管你。但是時間長了,你就會淘汰,因爲別人都在工作,你就提前走了,人家都幹什麼你都不知道,有什麼事人家也不叫你,長時間下去在團隊沒有位置,也就待不下去了。

我們公司當時的考覈標準跟工作時長關係也不大,看的是你的工作成果,也就是KPI,這個標準是非常清晰的。還有網上經常出現的勞務糾紛,互聯網公司的離職率是很高的,一個公司可能每年有幾千人,幾萬人離職,裏面出現一個人有糾紛是很正常的,這是個人原因,不是公司的問題。大部分人都在努力向前奔跑,不會在勞務上有過多的糾纏。

所以說,我覺得對於年輕人,互聯網行業不僅僅是一個有希望的行業,還是少數的幾個能實現理想的高收入行業之一。我們80後這一代,就是出來改變命運,攢錢在大城市安家樂業的,互聯網公司給了我們這個機會。在傳統行業想實現年入百萬是很困難的,但是在互聯網公司做十年實現這個目標,是有很大機會的。你甚至不需要成爲拔尖的那一撮,只需要成爲優秀的那一撮。總的來說,互聯網公司就是像社會主義大家庭一樣,它什麼都包,各種東西都合法合規,有些大廠還有自己的園區,像一個小王國一樣,還有其他行業沒有的自由。

採訪&撰文:伊平&Echo

編輯:Echo

窮到租不起房的世界500強員工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