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小牛資本涉嫌非吸被立案,警方對嫌疑人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深圳南山公安”微信號1月13日通報,小牛資本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小牛資本集團”)涉嫌構成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深圳南山警方於1月8日依法對小牛資本集團(“小牛在線”“小牛私募”平臺)立案偵查

經全面收集證據,1月13日,深圳南山警方對小牛資本涉案嫌疑人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深圳南山警方介紹,在前期偵查中已調取掌握全量投資人數據,投資人如需另行報案,可通過線上、短訊、郵寄、電話四種方式報案。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小牛資本集團倒塌

官網介紹,小牛資本集團是一家綜合性金融科技服務集團,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深圳,旗下擁有財富管理和普惠金融兩大事業部,平臺包括小牛普惠、小牛在線、小牛新財富、小牛投資等天眼查APP顯示,小牛資本集團法定代表人、實控人爲彭鐵,持股比例佔93.6%。

針對此次被立案調查的小牛在線,小牛資本集團官網信息顯示,小牛在線2013年6月正式上線運營,至今已經超過六年。平臺累計成交額1171億元,累計註冊人數達608萬,在清退前夕,借貸餘額104.2億元。

2020年5月9日,小牛在線發佈《平臺網貸業務良性退出公告》,稱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平臺將停止發佈任何新標及停止計息,並關閉出借人開戶、充值、投標等功能;同時暫緩兌付,待兌付方案經全體出借人公開投票表決通過以後,按照兌付方案啓動兌付工作。小牛在線還在公告中稱,良性退出期間,平臺股東及高管不跑路、不失聯、不撤資,與全體出借人共進退。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關於兌付進展,小牛在線方面表示,自2020年5月9日宣佈良退以來,平臺已啓動第十期的兌付工作,良退以來累計兌付2.38億元。而根據平臺宣佈良退時(2020年5月9日)披露的數據顯示,彼時其借貸餘額爲104.2億元。這也就意味着,平退出半年多以來,其兌付比例僅爲2.28%

立案調查涉及的另一個平臺小牛私募也被稱爲小牛投資。據悉,小牛投資成立於2012年,在2014年在中基協登記爲私募基金管理人,因未按要求進行產品更新或重大事項更新累計2次及以上,此前還被列爲異常機構。2019年5月,小牛投資就已經陷入兌付危機。在此之前,小牛新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被立案偵查。

2020年7月24日,深圳證監局通報深圳私募基金一線監管情況,通報主要提到了在私募基金銷售環節存在的公開宣傳推介、向不特定對象募資和誤導欺騙社會公衆等三方面典型問題。小牛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私募基金、同盈投資、中金國瑞基金等多傢俬募均被點名。

“小牛”系幕後掌控人彭鐵

據界面新聞報道,彭鐵是小牛資本集團關鍵人物。公開資料顯示,彭鐵1976年出生於湖南邵陽市的一個小鄉村,是家中六個兄弟姊妹的老幺,邵陽師範畢業,後去湖南大學讀書,中山大學金融學研究生。其最被人所知的個人從業經歷則是擔任過佳兆業金融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該公司隸屬於香港上市公司佳兆業集團

在2012年創辦小牛在線之前,彭鐵曾參與創辦了網貸平臺人人聚財,負責風控方面的業務,之後離開創辦了小牛在線。2015年,彭鐵率領小牛在線重新入股人人聚財,但在2017年再次退出。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根據天眼查數據,彭鐵圍繞着小牛資本集團打造出了一個巨大的金融帝國,與他產生控制關係的公司多達88家,有些小牛旗下的小公司甚至沒有命名,直接以數字代號一、二、三代指。得一提的是,其在股權投資中最大的特點並不是參股,而是控股,投資佔比基本在80%以上,擁有絕對話語權。

“彭鐵是一個個人能力很強,有野心,眼光獨到的人,對公司有着很強的控制慾,當時小牛在線發展態勢很猛,也有VC機構想投資入股,但因爲價格談不攏,以及他不願意稀釋股權,所以就錯過了,再到後面風投也不敢進來了。其實大傢俬下都喜歡叫他鐵哥,身上還帶有江湖義氣。”一位前小牛內部人士曾這樣評價彭鐵。

全國P2P已全部清退

據券商中國報道,2020年11月6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壓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不到一個月內,劉福壽再次宣佈:互聯網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峯時期的約5000家,我們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

2020年12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演講時再度表示,到11月中旬,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經全部歸零。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回顧我國P2P網貸簡史,不過10多年的時間

具體來看,2006年至2011年是P2P的萌芽期,2012年至2015年進入野蠻擴張期,2016年至今則是P2P的整頓規範和清退期。

據統計,過去14年裏先後有1萬多家P2P上線,高峯時同時有5000多家運營,年交易規模約3萬億元,壞賬損失率很高。

“那些資產端不夠紮實的P2P平臺,機構資金瞧不上,連轉型助貸平臺的資格都沒有,只剩下退出清盤一條路。這些年,P2P行業風風雨雨,從輝煌走向覆滅,只不過再次向我們證明,要尊重基本的商業邏輯,要敬畏風險,要尊重金融業的本質。”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曾表示。

記者:餘繼超

編輯:陳偲

責任編輯:畢丹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