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域羅非魚氾濫成災,網友建議放生“黑魚”來除害,能成功嗎?

文/小魚

1月7日,廣西河池網友反映,本地小河裏的羅非魚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在巴馬縣某處小橋下,烏壓壓一大片,全是羅非魚,都要把本土魚給搞沒了!

果不其然,從網友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在小橋下的一處排水口附近,大量羅非魚正聚集在一起,看樣子至少有數千條,全是清一色的“麻將非”!似乎並沒有看到有一條本土魚存在。

大量的羅非魚,爲何聚在一起,湊熱鬧嗎?

其實,不是它們願意湊熱鬧,而是到了冬季,這些不耐寒的羅非魚,一是來到淺水區曬太陽,二是可能這個小橋的排水口,水溫應該相對要高一些,從而吸引這羣羅非前來聚集。

對此,網友直言,這些外來的羅非,已經把本土物種給搞沒了,河裏很少能見到其它魚種。可見,它們已經導致區域性的生態災害,讓本土水族失去生存空間。

有網友建議,爲何不投放“黑魚”,來清理這些外來物種。我們知道,黑魚是一種攻擊性極強的掠食性魚類,處於水域生態鏈的頂端,但爲何這些水域中,並不經常能見到黑魚的身影。

放生“黑魚”除害,能成功嗎?

事實上,黑魚雖然是一種掠食性魚類,但並不一定能幹得過這些羅非魚。要不以黑魚的食性,這些羅非魚恐怕是要灰飛煙滅。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羅非魚的背鰭上長着硬硬的尖刺,黑魚可能並不喜歡去喫它們。

就算黑魚會攻擊它們,有了背部的硬刺做護身符,連頂級捕食者——黑魚,恐怕也難以下嚥。更何況,羅非的繁殖速度,可能也遠遠超出被捕食的速度,這也是它們在本土水域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

無獨有偶,在南方某高校校園內,有校友也在網絡上曬出圖片,來“控訴”這種可怕的羅非魚——整個學校的一片湖泊內,似乎也被它們給佔領了。

放眼望去,清可見底的湖泊內,這種小魚的數量讓人瞠目,它們就像蝌蚪一樣,烏壓壓擠在一起,就算放生一兩條掠食性魚類進去,恐怕也難以對付。

面對這種區域性的生態災害,如何纔能有效清理掉這些外來的入侵者,而又不傷及本土魚類。

對此,有網友稱,羅非魚是一種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水中的植物爲食,如水草、浮游植物以及少量底棲型動物,是它們重要的食物來源。如果在水域中投放食量的草魚、鱅魚,來減少羅非魚的食物來源,從而延緩它們蔓延的速度。

另外,羅非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不耐低溫。在冬季,可以在低溫天氣下進行清塘,或者對這種聚在一起的羅非實施集中捕殺,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除此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快速清理這種“禍害”。

而且這種體型較小的“麻將非”,人們似乎並不愛食用,這也讓它們的生存空間,被放大了不少。在南方不少水域,它們似乎已經獨霸一方。

對付這種“橫行霸道”的羅非魚,除了放生“黑魚”除害,網友們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