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而冬季,算是近年來較冷的一個寒冬了,北方的很多地方,水面都已經冰封。許多釣友到了這個季節,由於頻頻走空,只能選擇封竿。而熱情較高的釣友,仍堅持在野釣的一線。

冬季,怎麼才能釣到魚。相信很多釣友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釣深水,入冬之後,魚類都到深水區越冬了。

於是,釣友們的魚竿也紛紛變長了,之前用4.5米的,現在換成6.3米的,之前用6.3米的,那就換成7.2米的,畢竟一寸長一寸強嘛,這也符合冬季“釣深水”的思路。

但不知道釣友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候換了長竿,反而卻沒有別人短竿子釣得多,難道釣“深水”錯了嗎?

其實,冬季釣魚,我並不反對釣深水。但有時候,並不是死搬硬套,一定要釣深,其實選對位置纔是關鍵,有些釣位可能更藏魚,選對了纔會“不走空”。

比如,釣草邊

草邊的水位,可能不算深。但對於冬季的魚類來說,有草就是牀,蒲草處不但溫度相對較高,而且浮游生物、腐殖質數量更多,便於魚類覓食。尤其是對於釣鯽魚來說,釣草窩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還有就是尋找水底有障礙的釣點,比如橋墩、樹樁、枯枝處。這一點,家裏有魚缸的釣友肯定深有感觸。冬季氣溫降低的時候,魚缸中的魚都不由自主地躲在缸裏的卵石附近,一動不動。

這和魚類躲避危險的習性有較大的關係,一旦遇到風吹草動,它們就會迅速鑽到這些障礙物附近,把它們當作天然的庇護場所,因此,選擇在這些位置下竿,定會有不錯的收穫。

冬季釣深水,其實就是跟着水溫尋找魚層,找對合適的釣點。但有時候,深水區的溫度不一定就比淺水區高。因此,深淺結合也是釣友們需要掌握的一個要點。

比如,在豔陽高照的大晴天,水面升溫速度要遠快於水底,此時的魚兒大部分都選擇上浮,或者到淺水區取暖,此時一味地去釣深水,那浮漂一定會像“定海神針”一樣,一動不動。

此時,就要果斷改變策略。通過不斷調漂,去找對魚層,或者乾脆釣淺水區試試,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當然,在陰天或者是霧天,水面溫度低,魚兒都躲到深水區了,此時肯定要選深水區無疑。

除了草邊、樹樁、橋墩附近是好的釣點之外,在一些有進、出水口的水庫、河流,也是較好的釣點。

這些進、出水口,一是溶氧量較高,二是水溫普遍會相對高一些,魚類較爲敏感,會習慣性地游到這些地方來覓食或者取暖。

冬季魚兒活性不高爲了更快地找到魚窩,可以多打幾處窩子,決不能死守一個釣位,否則“走空”的概率很大。通過走、守結合,提高作釣效率。在這一點上來說,冬季傳統釣會比臺釣更有優勢,尤其是一些提着長竿短線,不停走動的老釣翁,釣獲的數量可能遠多於懶得走動的小夥子。

總之,冬釣如何“不走空”,選對位置是關鍵,通過走、守結合,由之前的“誘釣”變爲“主動出擊”,去尋找水底魚兒的藏身位置,纔是冬釣的上策!

釣友們對此有何見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