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撤稿的11篇高引論文

在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同時,全球很多高校和科研實驗室都受到影響,在科研工作受阻的同時,很多學者有時間細緻地審閱他人的論文,因此在2020年很多SCI期刊也集中發佈了大量撤稿申明,其中來自中國的科研撤稿數量也衆多,來自四川省成都理工大學童東革團隊的撤稿最引人矚目,截止2020年12月30日,被撤稿11篇高引論文,其中有8篇論文爲影響因子大於10分的期刊,還有3篇國際知名期刊的論文,用學術圈內人的話來說,一次撤稿8篇高引大於10分的期刊和3篇高引SCI論文,在很多高校都可以讓3名教師直接評上教授,童東革團隊此次集中撤稿事件,也讓很多相關作者受益,影響因子超過10分的期刊《JMCA》是主要撤稿的期刊,數量高達8篇,根據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職稱評定標準,被撤稿的11篇論文甚至可以讓3名副教授評爲教授,因此童東革團隊集中撤稿在國內學術圈也引起較大的關注。

一場洪水是原因?

每次科研論文撤稿也有一套嚴格的審覈程序,期刊編輯部當發現已刊發的文章有問題或者舉報,都會給於當時作者解釋的機會,如果論文作者可以對疑問做出合理的解釋或者重複性實驗,期刊方則不會輕易的撤稿,例如著名的韓春雨事件,任何期刊方都不想輕易的撤稿,畢竟經常撤稿會讓期刊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下降,只有萬不得已的時候纔會做出撤稿的決定,因此韓春雨事件中,面對國際越來越多科學家們的質疑,《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給予韓春雨充分的時間來做重複實驗,然而在韓春雨無法重複實驗結果,歷經快兩年的時間才做出撤稿的決定,因此《JMCA》批量撤稿童東革團隊的論文,也是被迫的決定,畢竟多篇論文同時出現問題,而童東革團隊給出的解釋也是讓期刊方決定批量撤稿的原因,根據信息披露,童東革團隊無法按照期刊方的要求提供原始數據,原因是一場洪水把原始數據資料都破壞掉了,面對如此的牽強的解釋,8篇論文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撤稿是常規操作,只是數量有點大,畢竟《JMCA》影響因子高達11。

完美的背鍋俠

不同於其他作者的解釋,童東革團隊把撤稿的原因找打了一個完美的背鍋俠,因爲相關數據圖譜都是第三公司進行操作,而且該公司因爲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造成原始數據被洪水破壞,童東革團隊也是受害者,不同於其他科研撤稿的主觀原因,只是合作第三方公司的不靠譜,造成團隊論文被撤稿,這種科研外包的形式,在出事之後,竟然可以完美的背鍋,這樣的操作令人感到讚歎,就像2020年另外一起學術醜聞一樣,8篇不同作者、不同單位,不同科研領域卻做出同樣結果的科研論文,這類孿生的科研論文背後的推手也屬於第三方公司,只不過性質更低級和惡劣,屬於科研論文中介的湊數的灌水性論文,大部分都是無法做科研臨牀醫生爲職稱而購買的論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