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曠

近年來,短視頻行業迎來爆發,許多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短視頻平臺,新老玩家的排位賽長期進行。隨着激烈的角逐,短視頻平臺的市場格局逐漸成型。其中,抖音和快手穩穩地佔據短視頻雙巨頭的位置,抖快之爭也一直被熱議。

無論雙巨頭如何制衡對方,終將要分出勝負,抖、快之間一直硝煙瀰漫。從用戶到內容,如今更是將戰火蔓延到了資本市場,但照目前的局勢來看,快手在某些領域已經領先了抖音一步。

IPO進程加速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抖音快手就頻頻被傳即將IPO,IPO也成爲了“抖快之爭”中較爲重要的一步,誰能率先IPO也意味能夠早日受到資本市場和用戶的關注。而就在11月初,快手先抖音一步交出招股書,踏上了赴港上市的路程。

事過三月,近來快手IPO也有了新進展。據外媒報道,快手擬於下週在香港尋求上市聆訊,如果獲得批准,快手計劃將在2月中旬農曆新年前掛牌。雖然快手官方並未證實此消息,但無風不起浪,快手最近也動作頻頻。

就在2020年底快手的全員大會上,其人力負責人劉峯宣佈,快手將於2021年1月10日全員開啓大小周。按理說,在最近996通勤模式備受輿論的情況下,快手應當避免此類事件帶來的影響,但快手偏偏反其道而行。因此,此次工作時間調整也被認爲是上市前的最後衝刺。

一旦上市成功,快手也將憑藉“短視頻第一股”的頭銜再上一個臺階。另外,雖說是短視頻第一股,但實際上快手近來也屢屢在電商領域發力,比如引進電商方面的人才,爲其業務賦能。

據相關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資深產品專家範理已於近期加入快手電商,擔任產品負責人,向快手電商負責人笑古彙報。另外,哈囉出行技術VP、軟件研發中心負責人陳國成也於12月中旬加盟快手擔任電商研發負責人,向快手CTO陳定佳彙報。

不難看出,快手在發力短視頻的同時,電商也成爲其重點發展對象。隨着快手的電商屬性越來越強,其短視頻和電商之間的界限也在逐漸模糊。

左手短視頻,右手電商

在傳統電商業務和內容平臺的運營模式雙雙見頂後,內容+電商也成爲了新組合,電商平臺以直播、短視頻等業務作爲新增量,反之同理。而從最早的微博帶貨、內容平臺種草,再到視頻電商的不斷進化,內容和電商似乎是天生一對。自然,快手也深諳此道。

內容+電商是快手目前主打的商業模式,也是隨大流的一種表現。從垂直領域去細究,快手在內容和電商方面的佈局已經頗有成效。

從內容領域來看,快手以短視頻在下沉市場起家,依靠多元的內容輸出,已經成爲不折不扣的大流量池。目前,快手坐擁7億月活,3億日活,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短視頻社區之一。另外,相比之其它內容平臺,快手的社區氛圍濃厚,用戶聯繫緊密,私域流量價值更高。

從電商領域來看,隨着2018下半年直播帶貨的風口興起,快手看見了直播電商的機遇,大力佈局電商業務,主打“產業帶電商”的新概念。除了和各大電商平臺打通以外,快手還開啓了“快手小店”作爲商品池,爲其電商業務賦能。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在去年11月收購持牌支付機構易聯支付,從而間接獲得支付牌照。從產業帶到快手小店再到支付牌照,快手無疑已經打造了電商業務的閉環。目前,快手也成爲繼淘寶、拼多多、京東之後的電商第四極,其電商業務仍在不斷增長。

內容帶來的流量加之逐漸完善的電商業務,快手依靠內容和電商的雙輪驅動也將更上一層樓,此次上市快手預期目標直指500億美元估值。表面來看,上市是時機成熟的表現,但實際上,接連不斷的問題一直在阻礙快手發展的腳步,IPO或是一條新出路。

內部挑戰

內容負責引流,電商負責變現,雙方看似天衣無縫、合作無間。然而各項業務環環相扣,由於快手的“放縱”,也導致其經常深陷輿論旋渦,比如前不久的辛巴燕窩事件。

辛巴作爲快手直播電商的頭部主播,知名度和帶貨能力都毋容置疑。而近來卻因“售假”頻頻熱搜,在輿論壓力下,除了召回此產品,承擔退一賠三責任外,辛巴和整個家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號處罰。

更爲嚴重的是,此次的造假事件也給即將上市的快手帶來監管不嚴、以次充好的負面影響,或將導致快手和最終的上市目標有所差距。快手的預估值500億美元與美團IPO時的估值相當,只是與美團相比,因爲仍然有許多問題待解,導致快手的風險顯然更高。

其一,主播家族模式壟斷,新主播很難出圈。快手主播的家族文化是其快速發展的助力,也是目前多元化的弊端。整個平臺家族壟斷過於嚴重,資源和流量集中在頭部主播身上,不但中小主播難以出圈,並且如果一個家族成員出了問題,其它成員也將受到連坐影響。

其二,一二線用戶難以觸達。不甘於下沉市場的風生水起,快手一直在尋求一二線城市的增量。然而下沉容易,進軍一二線卻異常艱難,在這些地區快手的用戶增長並不高,已經陷入了增長乏力的狀態,但坐擁6億日活的老對手抖音卻在一二線城市有較大優勢。

其三,假冒僞劣商品引發電商危機。想要做好電商業務,商品是要點,辛巴事件便是前車之鑑。面對辛巴售假引發的連鎖效應,快手電商面臨着一定的用戶信任危機,也給其後續的電商業務帶來了嚴重影響。

快手如何講好資本故事

不難看出,快手的自身問題依然很明顯,也將阻礙未來發展的腳步,與此同時,來自外部的競爭也不容小覷,抖音頻頻被傳上市,B站也有了回港二次上市的動作,而這兩個平臺不論在內容上還是電商領域都和快手有不小的重合。

目前快手的基本盤已定,和對手的競爭也不僅限於短視頻行業,在遊戲、電商等業務構建上也展開了一系列的博弈,快手如何能夠提高自己的進攻能力和商業化變現能力,在資本市場講出吸引投資者的新故事呢?

首先,加強監管,優化供應鏈。電商的基礎就是供應鏈,在供應鏈到位的情況下,快手不但能夠扶持更多主播,擺脫對頭部家族主播的依賴,也更能大大提高盈利的能力。另外,在優化的同時也應當加強對平臺的管理,畢竟優質產品是最有說服力的保障。

其次,做好內容,多元發展。優質內容是平臺引流的前提,快手的內容一直被打上了“土味”、“low”的標籤,也引發了用戶增長乏力等一系列的連鎖效應。想要持續獲得增長,快手應當在內容上下功夫,保證內容的高質量和多元。

最後,穩紮穩打,才能站穩腳跟。快手自創立以來就以“佛系”著稱,比之商業化,快手的創始人更加註重平臺生態環境。而近一年多以來,由於其它平臺的衝擊,快手也棄“佛性”爲“狼性”,開始了猛烈的回擊。

雖然業務的確在不斷增長,但也出現了一些發展過於急促的弊端。因此,對於快手來說,穩紮穩打纔是長期之道。

快手此次的率先IPO讓許多用戶紛紛感嘆“快手終於快了一次”,但無論是快是慢,我們不能否認它給我們生活帶來的點綴,真正做到了讓用戶看見了大千世界,它所堅守的“公平普惠”亦是難得的品質。

因此,快手在保留自身特點的同時強化其業務,或許能夠避免“上市即巔峯”的尷尬局面,堅守長期主義。未來,率先IPO的快手也應當爲行業其它玩家做出表率,帶領行業良性發展。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

劉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