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看評論,還有人在討論一個話題,楊麗萍有沒有權利不生孩子而選擇孤獨一生?對此,我覺得好奇怪。這個話題不應該存在。因爲你不是楊麗萍,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有怎樣的處境,才做出自己的選擇,可以不認同,但若你善良,請不要說三道四。

1 每一個你不贊成的選擇,背後都可能有沉重的無奈。

這世界只有三件事:上帝的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別人的事是別人的,不橫加干涉,不妄加評論,應該是與他人和諧相處的基本修養。

大學四年級時,我們宿舍六個人,五個都報考了研究生,只有小惟一個人忙着找工作。在我們班,她的學習成績很好,無論是專業課還是英語,都可以稱之爲優異。在兩家權威的學術期刊發過三篇論文。她可以享受我校直接保研的資格。

但小惟卻一心一意找工作。有人說小惟目光短淺,再努力學習三年,拿到碩士學位,前途會更寬廣。還有人說小惟不追求上進,只想早賺錢,享受生活。

小惟從來沒解釋過,她在畢業前就找到了一份待遇還算不錯的工作。我們考研被錄取的喜訊都下來後,搞了一個慶功宴。

我們興高采烈地談論着將來如何如何,憧憬着研究生的校園生活,小惟向我們一一祝賀,從來都不喝酒的她,和我們一人碰了一杯啤酒。

有舍友說:“小惟,你將來一定會後悔今天的選擇,咱們學校是普通學校,像咱們這樣的本科生將來發展根本沒有優勢,你要考上985的研究生,肯定不一樣,幹嘛那麼着急賺錢。”

小惟“哇”地一聲哭了,我們都愣了,不知所措。小惟哭了一會兒,然後說:“我何嘗不想繼續讀書,可我讀不起啊,爸爸媽媽都沒穩定工作,供我上大學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我得早一點賺錢養活他們啊。”

我們知道小惟的家庭條件不是太好,卻根本不知道她爸媽都沒有穩定工作。她放棄讀研其實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應該讓人心疼的選擇。

可在偌大的校園裏,熟悉她的人都不贊成她的選擇,甚至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卻從來沒有想過,她爲何會如此選擇。

我一直把這當成人生中的一個教訓,告誡自己,任何時候都不要評判別人的選擇。因爲在選擇背後是怎樣的經歷和處境,你不瞭解。

評議和論斷別人的選擇,總是很容易的,動動嘴就可以了,卻不知道有些選擇背後,當事人揹負着怎樣的沉重。

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去評議別人,往往是偏頗的。只要沒有違法犯罪和超出道德底線,無論你是否贊成,都應該給予尊重。這是做人最起碼的修養。無論關係怎樣,都應該在此保持界限感。別人的事是別人的,他選擇怎樣,併爲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就可以,與他人無關。

何必多言呢。

做自己很難,面對勇敢做自己的人,我們應該給的是鼓勵和溫暖,而不是自以爲是的評判。

2 適合你走的路不一定適合別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選擇自己理想生活的權利。

前些日子,清華副教授劉瑜一篇演講引起了熱議,在演講中,劉瑜說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爲一個普通人。

劉瑜批評當前“軍備競賽”模式的教育,“踩踏式競爭”導致了普遍的焦慮,呼籲大家要擺脫迷茫和焦慮,堅定地成爲一個普通人。作爲孩子一定不要被父母和老師指揮着,要考上名牌大學。

只是劉瑜的普通人的概念可能是很多人窮極一生也達不到的,她是清華的副教授,女兒從小就在清華的附屬幼兒園,然後是附屬小學,中學……這是多少孩子嚮往的“普通人”啊。

真正普通的家庭的父母卻不得不選擇一條很苦很難的路,爲了讓孩子在競爭中勝出,報了一個又一個輔導班;還有很多的孩子進入像衡水中學這樣“拼命學習”的學校。整日不停地刷題、刷題再刷題。

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桂梅老師對學校的學生說:“拼了,不停地刷題,人家說刷題對孩子不好,但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啊,不這樣,我們的孩子就去不了浙大、廈大、武大這樣的學校。”

誰不想自己家的孩子輕輕鬆鬆地一邊成長一邊學習,不用拼命就能輕鬆地讀個不錯的大學。只是,很多家長沒有選擇的自由。誰也不能否認,人和人一生下來,條件就是有差距的。有的人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有的人努力一輩子也得不到。

不是每個人都有可以選擇自己理想生活的權利。現實早早地就把這權利剝奪了。條件不一樣,環境不一樣,所要選擇的路怎麼可能一樣,適合你的路並不適合別人。

沒有對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對別人的選擇臧否。你不知道別人的世界正經歷着什麼,不可以妄加判斷的。

僅憑自己的主觀臆斷,武斷地對別人的選擇加以評判,站在所謂的制高點上滔滔不絕地把自己不容置疑的條條框框強加於人,似乎準確洞悉了一切,其實只是缺乏修養的以己度人。

3. 人各有志,與你不同不是錯。

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僅僅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了喫火鍋的視頻卻引來一條被贊上萬的評論: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的樣子即使你再美麗再優秀都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享受不了兒孫滿堂的那種天倫之樂。

21世紀都過去20年了,竟然還有人用生孩子來衡量一個女人的價值。

你選擇生孩子,追求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把這看成人生的幸福,別人選擇爲了藝術而不生孩子,又何錯之有。

凡是和自己不同的選擇都是錯的,都要批上一通,這樣的人侷限在狹窄的偏見裏,隨意評判別人便會造成無端的傷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別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的人生,不對別人的選擇指手畫腳,面對不同,保持尊重,懂得包容,纔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裏的教養。

人各有志,與你不同不是錯。如果我們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把別人的不同都視爲不可理解的異端,這個世界不會多姿多彩,和諧更不會存在。

認識一做房屋中介的哥們,211大學畢業的,放棄了回老家過安逸生活的機會,在北京做房產中介。他說,他就喜歡帶人看房子,每當看到客戶選到自己喜歡的房子那開心的樣子,他也感到快樂。

別人不理解,一個211大學的畢業生怎麼去幹房屋中介?有親戚質問他:“父母培養你,讓你讀大學,是爲了讓你幹中介嗎?”

他最初還解釋,後來便保持沉默。隨別人怎麼說,他覺得只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就不管別人怎麼評價。

他用心、用情,真誠地和客戶做朋友,在他的服務理念裏,不是給客戶找到房子拿到佣金就萬事大吉,而是讓客戶通過租房買房收穫幸福。

他從普通店員升任店長,到片區經理,再到大區經理,年薪不低於50萬。他用了9年時間。現在的他在親戚朋友眼中成了“成功人士”,再也不是那個“走上歧途”的糊塗蛋了。

他發過一個朋友圈:我慶幸當初沒有被別人的非議所阻擋,我感謝我自己,給了自己足夠的勇氣和力量走自己想走的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更慶幸的是,我從別人的非議中學會了接納和包容,懂得了尊重的珍貴。

足夠自信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指指點點,而指指點點則可能讓一個不夠自信的人唯唯諾諾、猶猶豫豫,被別人的嘴支配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不對別人的選擇妄加評判,是一種善良。隨隨便便干涉別人的人生,就是一種惡。

狄更斯說:“別人的事,也許和買來的舊衣服一樣,穿脫隨意,用不着多動心思。”可笑的是,有些人是真的‘不動心思’,只動“嘴巴”。

下一次,當你想對別人的選擇評判時,請先想一想,你能否代替別人生活,如果不能,那還是把嘴閉上。在別人眼裏,你也會變得可愛一點。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別人的人生我們不應該插足;別人的選擇,我們不應該干涉。尊重對方的選擇,給予一份理解和寬容,就已經足夠了。看不慣的事情越來越少,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