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舒淇憑藉《色情男女》拿到了最佳女配角獎,得獎後她立下了誓言:要把過去脫掉的衣服一件件地穿回來。

原來90年代,香港風月片盛行,王晶就曾評價道:“那個年代你不拍風月片,根本就沒得拍。”

舒淇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拍了很多風月片,這成爲了她演藝生涯的“污點”。

24年過去了,舒淇早就憑藉精湛的演技將脫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來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現在的華語影壇已經步入了“男色時代”,那些男星脫掉的衣服,誰來幫他們穿回來呢?

1、女性時代是一種進步

現代社會一個趨勢就是:男性越來越“媚”,女性越來越漢子。

作家劉慈欣《三體》第三部中就預言人類未來會進入“女性時代”,小說中程心從冬眠中甦醒,她來到未來世界,發現街道上全部都是女人,她們各個婀娜多姿身材矯健,男子女性化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

論其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女性的壽命普遍高於男性。

第二,對於當人類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體力勞動會大幅度逐漸,男性的優勢就會下降。

第三,對於繁衍後代,試管嬰兒、克隆等技術讓男人變成了可替代品。

因此男子女性化是一種必然趨勢。

而現實世界也在印證這一觀點。

我們的鄰國日本比我們早幾十年進入“男色消費”時代,當年日本口紅一支口紅品牌的銷量只有50萬支,木村拓哉做了口紅廣告後,立刻賣了500萬支。

目前日本最當紅的藝伎也是面容姣好能說會道的男生,而牛郎文化在日本也很盛行。

在中國,這股風潮古已有之。

到了現代,女強男弱的趨勢也開始現象。

李宇春的走紅說明女性開始流行中性風,這就是一種“女權意識”的萌發,代表着女性試圖和男人爭奪話語權。

鹿晗這類小鮮肉的走紅代表男性逐漸媚化,代表着男性開始試圖和女性妥協,男女之間的天平在逐漸傾斜。

這些年中國的女權鬥爭逐漸激烈,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出一場“女拳師”和“直男癌”之間的戰爭,男人在節節敗退。

女性一方面爭奪到了話語權,一方面在消費能力上對男性實現了壓制。

據統計,中國普通家庭中,女性消費佔據了75%以上,網上流傳的這張消費能力排行榜也絕非玩笑之語。

女性的強勢崛起還誕生了一個新的經濟學名詞“她經濟”,即一切行爲服務女性爲宗旨的經濟。

2、消費男色已成財富密碼

娛樂圈作爲社會的風向標,態度也在發生變化。

逐利的資本,把目光鎖定在了女人身上,發現女人們是真捨得爲男神花錢,打call、應援、P圖、衆籌樣樣都很給力。

並開始找男性代言和推銷女性化妝品,結果起到了奇效。

我們熟知的李佳琦就是直播帶貨界的“口紅一哥”。

他以30秒塗完4個口紅的成績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他以1分鐘售罄14000支口紅的成績一次次刷新自己保持的紀錄。

中國開始效仿韓國,選出了很多面容精緻的偶像練習生。

我們熟知的“歸國四子”,已經成了娛樂圈的中流砥柱。

蔡徐坤、肖戰、李現這樣的後浪,也在呈翻湧之勢霸佔着微博。

中國的影視圈,口味也變得詭異起來,傳統的男女CP已經不流行了,似乎“賣腐”才能敲擊出時代最強音。

肖戰王一博通過《陳情令》大紅大紫,他們在劇中組成的“博君一肖”CP也長期霸佔微博CP榜第一名,而去年227事件的導火索就是有人寫了他們倆的同人文小說。

李現陳立農的最新作品《赤狐書生》裏也極盡賣腐之能事,儘管影片中有哈妮克孜這樣絕色美女出演,但觀衆的目光全被兩位男神的“打情罵俏”吸引了。

當然最深喑男色之道的,還是郭敬明了。

他的文字就是典型的陰柔之風,那45度的憂傷,那逆流成河的悲傷,把很多初中小女生迷的不要不要的。

他的影片裏幾乎都打着消費男色的擦邊球。

這是《小時代》裏的男色秀。

這是《爵跡》裏的男色秀。

到了大製作《晴雅集》,郭敬明找來《妖貓傳》的團隊負責美術,找來《長安十二時辰》團隊負責造型,找來日本名家川井憲次給電影配樂。

而他自己,依然負責販賣男色。

連主演趙又廷都看不下去了,當場diss小四。

3、時代的新衣

誠然時代在進步,大家的審美也在寬容,我們能玩得了小清新,自然也能咽得下重口味了。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從“物化女性”這個極端跑到“物化男性”另一個極端,性別對立的堅冰並未真正消除。

番茄君前面說了,男子女性化,女子男性化,男女中性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這不意味着男人就只能學女人的搔首弄姿,女人就只能學男人的頤指氣使,而應該是雙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男人要學習,就要學習女人的堅韌、溫柔、母愛與善良。

女人要學習,就要學習男人的剛毅、果敢、穩重與責任。

至於那半身那檔子事,真的難登大雅,不值一提。

小時候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做《皇帝的新衣》,皇帝明明沒有穿衣服,大家卻視而不見,只有一個小孩說出了真相。

現在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時代的新衣”,誰有勇氣去做那個說真話的小孩呢?男星們脫掉的衣服核能能穿回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