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4日,英國與歐盟經過數月艱苦談判,終於就退出歐盟後的未來關係達成協議,英國與歐盟正式宣告“分家”。英國成爲歷史上首個脫離歐盟的國家。英國的“脫歐”之路一波三折,經歷了艱難而漫長的歷程,兩位首相爲此丟了首腦職位,英國政壇一度被脫歐鬧得“雞犬不寧”,但英國人最終還是圓了“脫歐夢”。現在,他們終於可以靜下心來考慮如何塑造未來獨立自主的日子。

歐洲一體化是歐洲國家經過無數戰爭磨難後的自我覺醒,是世界上史無前例的一體化計劃,其一體化程度達到了迄今爲止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在歐洲一體化過程中,英國人始終“患得患失”、若即若離,雖然加入歐盟長達46年,但一直“三心二意”,擔心失去自己的獨立性。2013年,本來主張“留歐”的首相卡梅倫出於競選考慮,誇下脫歐公投的海口,2017年6月,他不得不兌現承諾,舉行了全民公投,結果超過半數的英國人贊成脫歐。公投結果在全球引起震驚,被認爲是當年發生的最大“黑天鵝”事件。

英國脫歐之所以引起巨大反響,主要是因爲它橇動了戰後歐洲的地緣板塊。歐盟作爲歐洲政治、經濟上的核心力量,其整體性終於被英國人打破,歐盟作爲當今世界最大的國家聯盟,其凝聚力受到了質疑。英歐“分家”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地緣政治事件,其影響十分深遠,尤其是對歐盟的未來發展和國際地位將產生重大影響。

2017年英國的全民公投被認爲是當年發生的最大“黑天鵝”事件。

英國脫歐使歐盟失去了一個重量級的成員國,歐盟的份量因此而明顯下降,其未來發展面臨更多不測因素。英國的“身份變換”一定程度上將攪動國際政治的遊戲場,給未來大國關係注入新的因素。英國退出後的歐盟,不僅經濟體量變小了,而且少了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歐盟作爲世界格局重要一極的地位無疑會受到削弱,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也將發生變化。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英國將名正言順地首先考慮本國利益,不會處處與歐盟保持同一個聲音。

歐洲歷來是美國和俄羅斯地緣爭奪的“主戰場”,美俄始終高度重視歐洲的戰略地位。隨着英國退出歐盟,作爲世界地緣政治重要板塊的歐洲將出現鬆動。這將爲美國和俄羅斯利用歐洲、爭取歐洲提供更多空間,美俄介入歐洲事務的方式、程度有可能出現變化。

十多年來,歐盟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其經濟總量由十幾年前的高於美國變爲低於美國。2008年,歐盟的GDP合計爲19.26萬億美元,比美國高出4.66萬億美元,但到去年,美國GDP上升至21.43萬億美元,而歐盟的總量卻下降至不到19萬億美元。從目前看,歐盟經濟不大可能出現根本轉折。也就是說,英國即使留在歐盟,也很難在經濟上獲得多少好處。應當說,脫歐對英國並不完全是一場輕率的“政治遊戲”,而是有着精明的戰略考慮。

歐盟內部的力量對比將發生變化,德法兩個大國將主導歐盟內部事務,過去的英法德三角關係將不復存在,德法失去了第三者的平衡力量,在一些棘手問題上的協調很可能更加困難。總體看,英國的退出將使歐盟的國際影響力受到打擊。 

英法德三角關係不復存在。

下一步,英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對脫歐派領導人而言,如果經濟出現滑坡,或者經濟明顯不如脫歐前的狀況,那麼政治上就會失去選民信任,其政治前途也將受到影響。脫歐後,英國在經濟、財稅、貿易等各個方面可以放開手腳,自由選擇適合本國實際的政策、出臺鼓勵競爭的措施,不再受歐盟統一政策的束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釋放活力、刺激經濟。英國曆來主張自由開放,反對歐盟的保護主義傾向,因此在吸引投資、推動貿易、促進就業、刺激消費等各個方面,英國的經濟活力很可能超出歐盟。

英國將以建設高鐵、創辦自由港和發展金融業作爲提振經濟的三大舉措。英國財政部在年初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英國將利用本國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物流、倉儲、酒店、旅遊和零售等行業。爲此,英國準備籌建10個自由貿易港,通過減免稅收、簡化行政程序等手段,推動港口經濟的發展。

今年年初,約翰遜首相宣佈重啓“二號高速鐵路計劃”。

建設高鐵是英國刺激經濟的重要舉措。如果說自由港建設可以振興沿海地區經濟,那麼高鐵建設則主要用於刺激內陸經濟。今年年初,約翰遜首相宣佈重啓“二號高速鐵路計劃”。該鐵路連接倫敦和英格蘭北部,是打通英國南北的經濟大動脈。據透露,其他高鐵項目也在醞釀之中。

脫歐對英國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倫敦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大英帝國的崛起與金融業發展密不可分,雖然金融業至今依然是英國的主要經濟支柱和優勢行業,但近年來也面臨來自其他國家的激烈競爭。脫歐後,歐盟原來在倫敦開展的一些金融業務將轉移到其他歐盟國家,倫敦金融業的地位將受到削弱。面對金融市場的新形勢、新挑戰,只有拓展業務領域、促進業務創新,才能鞏固和發展英國在全球金融業中的中心地位,而人民幣地位的上升爲英國提供了天賜良機。近年來,人民幣業務在全球市場快速上升,敏銳的英國人及時抓住機遇,將倫敦打造成取代香港的世界第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成爲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目前,中國幾家大型銀行都在倫敦開設了清算分行,使倫敦的人民幣交易量大幅上升。

有關數據顯示,到去年底爲止,倫敦的人民幣交易量已佔到全球離岸人民幣交易總量的近44%。倫敦金融界的高層人士認爲,英國將利用獨特的時區優勢,實現對亞洲、歐洲和美洲等地區主要工作時段的業務覆蓋,使其成爲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重要平臺。由於倫敦在人民幣業務上的捷足先登,隨着未來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進一步上升,必將爲倫敦的金融中心注入新的活力,其競爭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