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誕平

距離拜登上臺不到二十天,國臺辦再度釋出大陸可能訂定《國家統一法》的訊息。從各種跡象分析,今年三月的兩會中,很可能就會完成立法程序。一旦通過,勢將意味統一的腳步加快。

國臺辦在2020年12月4日憲法日當天,發佈一張關於國家統一規定的宣傳海報;16日的記者會中,面對新華社詢問這是否意味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指出,“憲法關於國家統一的規定是明確的,我們將堅決貫徹執行”。兩週之後,朱鳳蓮答覆同樣問題時再度表示,“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必然實現。我們將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儘管她始終沒有證實,但也並未否認,再加上半個月內官媒記者兩度提問,當然絕非偶然;外界因此普遍認爲,大陸有意釋放訊號。

事實上,2001年大陸全國兩會期間,上海團代表張仲禮就曾提案,建議儘速制定《國家統一法》,使統一臺灣能夠有法可依;2004年開始,大陸學界與軍方將領又一再提出研訂統一法的建議;當年五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響應英國華僑建議制定統一法時表示:“我們會認真考慮”,這是中共領導人首度就此公開表態;隨後國臺辦發言人李維一在記者會上指出,有關促進兩岸統一的建議,包括以法律手段,中國政府都會認真考慮並予以採納。不過,2005年三月通過的卻是《反分裂國家法》,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維持兩岸現狀,不直接標明統一,較易減少國際社會抵制,當然是重要因素。

《反分裂國家法》早期確曾發揮一定程度的作用,爲什麼現在還要制定《國家統一法》?大致與幾個背景因素有關:

第一,《反分裂國家法》雖然也標榜“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但主要重點在反對和遏止“臺獨”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不是積極主動的“促統”,既沒有國家統一的路徑和時程,也缺乏制裁反統一分子的相關規定,所以其邊際效應逐年遞減。

特別是蔡英文全面執政後,不但在施政上全面“去中國化”,在媒體上把中共極力“妖魔化”,並始終堅持“聯美抗中”路線,把大陸當成“敵國外患”,將主張統一的言論視爲異端;在這樣的狀況下,非但臺灣支持統一的民意越來越少,兩岸也越來越疏離。

2020年7月公佈的年度統獨民調顯示,儘管主張“維持現狀”仍是民意主流;但“偏向統一”的民衆只有5.1%、“儘快統一”只剩0.7%,創下歷年最低;而“偏向獨立”的比例則達到27.7%,創下歷史新高,“儘快獨立”也有7.4%。在此同時,自認爲是“臺灣人”的比例達到67%,創歷年新高,而自認爲“既是臺灣人又是中國人”的比例則爲27.5%,跌到新低。

支持統一的臺灣年輕人越來越少。

更危險的是,在民進黨的蠱惑下,多數的臺灣民衆,尤其是年輕人,普遍相信只要臺灣不宣佈獨立,大陸就不會統一臺灣,而且大陸若對臺灣動武,美國一定會出兵協助臺灣。這種氛圍不但使臺獨分子越來越囂張,也造成臺灣支持統一的主張越來越勢微。推出《國家統一法》,對反統一分子明確課以刑責,而對支持統一人士予以獎勵,將可扭轉目前的歪風逆勢。

第二,對大陸而言,就算目前還沒有出現“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但民進黨執政確實很可能“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而且按照臺灣當前民意的趨勢,如果不及時遏止導正,一旦民進黨長期執政,“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機率也勢將越來越高。這恐怕是大陸急於要將國家統一“法制化”的主要因素。

衆所皆知,2021年是中共成立百年,2022年則是中共第20屆全代會,都具有重大時代意義。習近平先前已經說過“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制定《國家統一法》不但可以彰顯加速解決臺灣問題的決心,也將是以習近平爲核心的領導班子的政治號召。

另外,最近幾年來,民進黨當局推動多項“仇中”“反中”法案,蓄意將大陸定位爲“敵國外患”;不僅隱然已有從“實質臺獨”朝向“法理臺獨”的跡象,而且使和平統一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國家統一法》的制定,除了“以法制法”的考慮,同時明確劃定“紅線”,減少民進黨當局的誤判,並透過明確規範對臺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必要措施”的範圍和條件,發揮威懾作用。如果民進黨當局還是繼續走“聯美抗中”路線、試圖“以武謀獨”,讓和平統一絕望,大陸就可能依照《憲法》和《國家統一法》規定對臺動武。

大陸方面制定《國家統一法》,不僅是威懾臺灣,也無異向美國提出警告。

第三,特朗普任內從貿易、科技到國際,極力遏制中國,並積極拉攏臺灣,不但通過多項“友臺法案”,提高雙方官員互訪層級,還派軍艦、軍機多次巡弋臺灣周遭海、空域,爲臺灣撐腰,並藉機軍售臺灣大批武器裝備,使得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如今,雖然特朗普即將下臺,但“遏制中國”仍將是拜登未來對大陸的主調,美國對臺軍售的數量與質量仍將持續提升;而民進黨政府“聯美抗中”的路線更不會改變,這當然會使大陸當局覺得必須採取更加明確、更加堅定、更加強硬的立場,讓拜登政府清楚瞭解大陸的底線和決心。再者,拜登作風雖然“可預測性”較高,但美國以臺灣爲籌碼與大陸較勁的手段勢將持續,再加上“脫鉤中國”、產業鏈重組、印太戰略等美國倡議的動作,臺灣都企圖扮演一定角色,大陸方面制定《國家統一法》,不僅是威懾臺灣,也無異向美國提出警告,宣示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

預料今年三月的兩會期間,《國家統一法》將會通過,內容雖然還不清楚,但可能包括幾點:

——適用範圍是中國境內行政區內的各省份及地區領域,而非針對臺灣一地。

——不訂出統一的明確時間表,但有清晰的統一進程,以“適當時間”保持彈性。

——明確訂出和平與非和平統一的條件及時機。

——針對支持與頑抗統一者,訂出獎懲規定。

(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