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鳳翥山下,汭鞫大地,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龍泉山水秀美如畫,猶如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處處彰顯着崇信小城的繁華風貌……

平涼市委部署的“強化政治建設,推進組織創先、機制創新、作風創優”爲主要內容的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開展以來,崇信縣認真貫徹“擔當、創新、突破、提升”總要求,堅持把實施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放到全縣改革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與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融入融合、滲透貫通、協同推進,全縣各級各部門,無論是在哪個崗位,擔任什麼職位,黨員幹部都衝鋒在一線,勇於擔當,攻堅克難,像一面面鮮紅的旗幟,映照着汭鞫大地。

滿城公園滿城花 一城山水半城香

強化政治建設 築牢發展“根基”

崇信縣以黨的政治建設統攬全局工作,將工作中心下移,重心下沉,精幹力量向下傾斜,切實爲人民羣衆謀福祉、改善民生、增強動能、增加收入,讓人民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由衷的提升。

“有村黨支部做靠山,我們就有信心摘掉窮帽子,拔掉窮根子,過上好日子!”在被問到艱苦環境中怎樣發展生產時,西劉村村民朱建設回答的鏗鏘有力。

從省列深度貧困村蛻變爲有着戲曲茶社、休閒蒙古包、休憩亭、魚塘等設施的美麗鄉村,西劉村黨員羣衆認識到,要想脫貧致富,改變貧困面貌,就得有一個能帶領羣衆致富的好班子。

村上黨員羣衆通過“公推直選”,把在村內威望高、善於做羣衆工作、帶領羣衆致富能力強的趙建榮選進村班子。

新的村黨支部班子立足村情實際,用“務實、擔當、思變”的紮實作風,把新思想、新任務、新要求轉化爲脫貧致富的力量源泉,打造出了一個集生態種植、生態養殖、休閒娛樂、鄉村旅遊於一體的旅遊觀光園。

新窯鎮西劉村綠源美生態苑

“一個髒亂差,村裏人都不願意待的窮山溝,現在面貌一新,吸引周邊很多人來旅遊,鄉村旅遊帶動了羣衆脫貧致富,下一步我們不敢減慢步伐,要在奔小康的的路上齊頭並進。”西劉村黨支部書記趙建榮介紹到。

聚焦築牢黨的政治建設之“根”,不斷夯實黨員幹部的信仰之“基”,補足黨員幹部的精神之“鈣”。崇信縣自上而下,從縣委常委班子到基層黨支部,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着一級幹,緊跟時代步伐,勇於自我革命,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不斷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在全縣上下形成了黨建引領聚合力、砥礪奮進促發展的良好環境。

縣委主要領導帶頭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進組織創先 強化脫貧“堡壘”

村黨組織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橋頭堡”,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直接推動者、組織者、實踐者。崇信縣圍繞脫貧攻堅、重大項目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中心工作,堅持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示範帶動作用突出、黨員羣衆公認的黨建綜合示範點。

曾經“一個崖面兩個孔,一把火、兩頭燒的鍋臺連着土炕”的黃土窯洞,隨着歷史的變遷,被人們拋棄捨離,如今搖身一變,成爲紅牛的生長地。

在黃寨鎮甘莊村,一排排錯落有致的窯洞,經過精心改造展現出新的容顏,新涼棚、草料棚、電動牛體刷、恆溫水槽各類設施一應俱全,一頭頭毛色純紅、膘肥體壯的崇信紅牛悠然咀嚼着草料,此起彼伏的“哞……哞”歡叫聲,演奏着一首鄉村振興“進行曲”。

“我養了13頭牛,今年賣了6頭牛,加上能繁母牛補助,今年收入將近8萬元,這比在外打工強多了。”45歲的養殖戶侯萬生介紹到。

農民黨員侯萬生是甘莊村窯洞養牛的養殖大戶,他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利用自家的幾孔廢舊窯洞養了13頭牛,養牛以後家裏的收入大大提高了。他告訴記者:“村上經常請養殖技術員到我們養殖戶家裏逐個上門指導,幫我們積極協調貸款,解決了很多後顧之憂,現在就想着一心致富!”

“養牛之後,他的小汽車也買上了,也建了新房子,村裏很多人跟着他搞起了養殖,好政策如“水”,產業如“魚”,水活則魚大,村黨支部堅持“放水養魚”發展思路,相信更多的人會加入進來。”甘莊村村黨支部書記侯卓介紹到。

在甘莊村黨支部的輻射帶動下,附近的茜窪、白新莊、大麥溝等6村32戶(貧困戶17戶)羣衆維修改造窯洞395孔,飼養紅牛1710頭,預計年可實現增收400萬元。

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崇信縣大力推廣“黨組織+”和“四鏈富民”成功做法,跨村成立4個產業型黨組織,組建81個專業化黨小組,建成25個黨員創業帶富基地,形成了“黨組織+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黨建引領發展模式,目前,全縣已建成姚窪——平頭溝、涼水泉——高年等5個窯洞生態養牛示範帶,累計改造廢棄窯洞821孔,飼養紅牛3430頭,輻射帶動935戶貧困戶依託養牛脫貧致富。

崇信縣黃寨鎮甘莊村窯洞養牛示範帶

推進機制創新 提升服務“能力”

“以前正常上班時間,羣衆到村裏來辦事,也不一定找得到人,更別說週末了。村幹部專職化以來,要求喫住在村,24小時都有人值班,不讓老老百姓走冤枉路”。12月26日,正值週末,前來辦事的村民吳興南看了一眼熱鬧的會議室後告訴記者。像這樣的週末,在柏樹鎮木家坡村時常都會上演。

“實行村幹部專職化管理後,嚴格實行坐班值班制,徹底改變了過去村幹部‘半工半農’的管理模式,村幹部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帶領羣衆致富上,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班子服務意識、凝聚力、戰鬥力更強了。”木家坡村黨支部書記吳等文介紹到。

好中選優、優中選能、能中選強,崇信縣按照“試點探索、完善制度、全面推行”的工作要求,根據基層實際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需要,研究制定了推行村幹部專職化管理的實施方案和村幹部日常管理辦法,通過推行問題村全員調整、一般村重點優化、先進村培訓提升“三種模式”,52個村實行了專職化管理,66個村實現了“一肩挑”,考錄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16名,全縣79個村考聘了大學生村文書,村幹部平均年齡下降8.5歲,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135人。同時,培育“三個帶頭人”1292名,建立了“1+N”幫帶機制,幫帶困難羣衆5230人。

“實行專職化後,村幹部的薪資待遇,從原本每月不到2000元,提高到了3000多元,年度考覈爲優秀等次的村幹部,還享受對應崗位每季度基礎薪酬總額30%的浮動獎勵,報酬提高了,有了保障,他們帶頭髮展產業、幹事創業的勁頭就更足了。”崇信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李紅軍介紹到。

近年來,崇信縣把強化基礎保障作爲基層黨建重點任務來抓,縣財政每年列支600多萬元專門用於基層黨建工作,有效保障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正常開展活動需要。同時,推行“基礎薪酬+績效薪酬”結構工資制,黨支部書記年報酬最高達到4.5萬元,其他村幹部年報酬平均達到3萬元。社區辦公經費達到10萬元,村級辦公經費提高到5萬元,村、社幹部年報酬提高到3萬元和0.9萬元,有效激發了基層幹部在崗願爲、在崗有爲的積極性。

崇信縣木林鄉桃花嶺村專職黨組織書記楊竣涵走訪貧困戶

推進作風創優 聚集增收“合力”  

崇信縣以“鐵人”精神爲指引,按照“抓工作首先抓黨建、抓黨建關鍵抓班子,抓落實首先抓幹部、抓幹部關鍵抓作風”的總抓法,以建成“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縣、新型工業化創新發展縣、現代循環農業示範縣、宜居宜遊宜創業的生態文明縣”爲總目標,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博學善思、厚積薄發,推動思維理念大轉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升能力,高點定位、抬高標杆,全面解決部分黨員幹部工作生活中“慵懶散”“推拖繞” “不擔當、不作爲”等突出問題,以思想的破冰引領改革突圍。

柏樹鎮張灣村王永剛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創業搞養殖,但由於前期資金短缺,修不起標準化豬舍,這可愁壞了他!

鎮村幹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組織工作人員上門講解相關的養殖政策,王永剛藉助閒置宅基地盤活利用這一利好政策,將自家的舊莊基進行改造用作圈棚,創辦了崇信縣博煜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原來的舊莊基上修建標準化溫棚圈舍2座700平方米,實現年銷售收入50萬元,並帶動了周邊10多戶羣衆發展生豬養殖產業。

“都沒有敢想合作社這麼快建起來,縣上和鎮上幹部工作很務實,給我講政策、幫我規劃地方、帶我辦手續,我目前有存欄母豬320頭左右,其中經產母豬50頭,後備母豬是10頭左右,明年還準備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的羣衆增收致富。”柏樹鎮張灣村創業大學生王永剛高興的說到。

仲夏過後,在錦屏鎮梁坡水街龍泉夜市,在夜間變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從選址到開市運營只用了短短兩週時間,“夜品崇信、夜購崇信、夜娛崇信、夜遊崇信、夜宿崇信”5項體驗消費活動讓受疫情影響的經濟迅速復甦,增加了就業創業渠道,更爲市民生活增姿添彩,激發了城市的活力。

梁仲軍是錦屏鎮人,原來作砂石料生意,佔壓資金很厲害,受疫情影響,今年生意更難做。他在7月10日知道縣上發展夜間經濟的有關政策後,與兩位朋友經過合計,稍做準備後,他們的“三兄弟烤肉店”就於7月13日開業,一共投資不多幾萬元就開始了新的創業行動。剛開始每晚營業額就有兩三千元,16日開始上升到七千多元,每天下午五點開始營業,子夜一點左右結束。對這次創業,從計劃到實施到正常經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梁仲軍直言連自己都感覺有點不敢相信。

崇信縣錦屏鎮梁坡水街龍泉夜市

以小切口推進幹部觀念大轉變,崇信縣各級黨組織大興創新實幹之風,求真務實之風,雷厲風行之風,高效快速推動落實,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快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弘揚了崇信精神、幹出了崇信特點、創造了崇信速度、匯聚了崇信力量。同時,縣上將基本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千方百計穩就業,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努力實現充分就業。 

同時,該縣大力推行“不來即享”政策,梳理適用不同行業的扶持政策,提供“一對一”“點對點”服務,持續採用“跟蹤+助力”方式,爲各行各業“量體裁衣”,助力重點工程儘快發揮出“經濟引擎”和“新增長極”作用。

崇信東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楊家溝生豬繁殖場項目是崇信縣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位於黃花鄉楊家溝村,在項目落地過程中,黃花鄉靈活施策、先行一步,全面落實“保姆式”服務,當好“店小二”,爲項目實施提供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服務,爲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強保障。

項目負責人郝惠東告訴記者:“楊家溝繁殖場總投資1.3億元,9月5日開始投資建設,短短兩個月工程就完成了50%,這得益於縣鄉村三級的大力支持,每一步進展都享受跟蹤式服務,這讓我們有信心在計劃的時間內完成建設任務。”

崇信縣召開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暨集體約談會

實施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這一加強基層黨建創新性實踐載體,在崇信縣各級黨組織中生根開花,結出豐碩果實。該縣把“一強三創”行動融入到當前的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閒置宅基地盤活利、招商引資、牛果產業發展等中心工作之中,各級黨員幹部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拼勁幹勁,以腳踏實地、雷厲風行、真抓實幹的良好作風,爲建成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縣、新型工業化創新發展縣、現代循環農業示範縣、宜居宜遊宜創業的生態文明縣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來源:中國甘肅網(1月8日)本網記者 靳佩佩 通訊員 黃福晟 吳文斌 文/圖

審覈:縣融媒體中心/戴鵬飛

編輯:縣融媒體中心/梁 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