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社會進步的歷史見證,爲後人研究歷史提供重要依據。在四川博物館中,有一件特殊的文物,名字叫“龜蟾魚陶燈”,最讓人感到奇特的是,這件文物由三種動物組成,但經過研究,專家卻說:“它是個有殘缺的文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四川博物院位於成都市浣花溪歷史文化風景區,它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共分爲三層,第一層以四川漢代陶石藝術展爲主,第二層展覽精品書畫和瓷器,第三層以民風民俗物品爲主,館內收藏文物26萬餘件,珍貴文物5萬餘件。

在遊覽四川博物院時,我們可以看到象首耳獸面紋銅罍、臘梅雙禽圖、唐代人首雞身瓷俑等珍貴文物,其中,象首耳獸面紋銅罍是四川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它通高69.4釐米,口徑爲21.8釐米,整體造型大方又精美,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但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並不是“象首耳獸面紋銅罍”,而是“龜蟾魚陶燈”。

龜蟾魚陶燈是一件造型詭異的陶燈,看到這件陶燈,很多遊客會感到很有趣,因爲第一眼看到它,我們會認爲它是一隻大螃蟹,它將兩隻大大的爪子舉起,似乎要發動攻擊,但仔細觀察後,就會發現這件文物不是螃蟹,而是由三種動物組成的怪燈。

這件陶燈的上部分是兩條鴛鴦魚,構成高舉的“魚鰭捧燈”造型,魚鰭上面託着燈碗,中間部分是蟾蜍,又大又圓的眼睛,看上去很呆萌,下面是隻大烏龜,被蟾蜍踩在腳下,也就是說,這件器物是動物的結合體,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龜蟾魚陶燈卻是一個殘缺品。

我們可以看到,右邊的魚鰭有一個燈碗,左邊的魚鰭上的燈碗丟失了。除此之外,蟾蜍和烏龜的背部都有一個洞,專家們認爲,這個洞上應該也有油碗,但現在燈碗丟失,卻找不到了。

看到造型獨特的“龜蟾魚陶燈”,遊客們會非常好奇,這件陶燈有什麼意義呢?原來,“龜蟾魚陶燈”上的三種動物分有不同的寓意:

第一種:烏龜

在遊覽名勝古蹟時,我們經常會看到石碑,這些石碑的底座是一隻烏龜樣的動物。這隻烏龜樣的動物名叫“贔屓”,在神話故事中,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龍第六子的樣子似烏龜,它力大無窮,很喜歡負重,給人一種穩重之感。從身份上看,贔屓非常尊貴,所以它是吉祥、長壽的象徵,而“龜蟾魚陶燈”的贔屓,還有穩定底座的作用。

第二種:蟾蜍

“月裏蟾蜍出廣寒,光明有耀並人間。”廣寒宮又被稱爲“蟾宮”,蟾代表月亮,月亮象徵浪漫,當蟾蜍和燈相結合後,我們也可感受到古人的浪漫情懷,除此之外,蟾蜍還寓意長生,這個與蟾蜍的冬眠習慣有關。

第三種:鴛鴦魚

鴛鴦魚的體型很像孔雀魚,體態比較粗壯,主要由三種顏色組成體色,看上去十分漂亮。衆所周知,鴛鴦是愛情的象徵,而鴛鴦魚代表夫妻恩恩愛愛,永不分離。

“龜蟾魚陶燈”是由烏龜、蟾蜍、鴛鴦魚三種動物構成,這直接證明這件文物的寓意非常好,雖然它的造型有些搞笑,還是個殘缺物品,但因爲好的寓意加持,“龜蟾魚陶燈”還是成爲四川博物館最受關注的文物之一。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四川博物館,一定要去看一看它,沾一沾好運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