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它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湖北云梦一个名为睡虎地的地方出土一批秦简后,意外破解秦朝“服徭役”的秘密,原来秦朝的服徭役竟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结束数百年的割据局面,开创全新格局。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发展上,对内实行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对方北匈奴,修建万里长城,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这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在研究秦朝历史的过程中,很多读者都十分好奇,秦朝究竟实施仁政,还是苛政?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秦朝的男子努力耕作,但家中却没有足够的粮食,女子不停地纺织,依旧穿着破旧的衣服,因为百姓需要将大部分的钱,上交给国家,所以百姓的生活比较困苦,日子并不好过。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发现秦朝实施的是苛政,因为百姓的幸福指数不高,但事情真的是如此吗?想要寻找最真实的答案,我们还需找到可信的证据。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城正在利用冬闲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这天傍晚一位文物工作者像往常一样走小路回家,当他看到工程队挖到的排水渠时,他觉得泥土有些奇怪,里面还有很多古砖,他参加过古墓发掘工作,根据以往的经验,他觉得挖出古砖地下应该存在古墓,所以他连忙将消息上报。

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经过实地勘察,工作人员确定该地存在的古墓为秦朝时期修建的,并将其取名为“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

古墓已经遭到破坏,工作人员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刚开始清理时,工作人员出土铁器、漆木器、陶器等物品,但这些器物看上去都很普通,似乎没有研究的价值,当他们认为这座古墓只是普通的墓葬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负责清理四号墓的工作人员竟发现多枚竹简,上面可以看到清晰的文字。

考古工作人员立即将出土的竹简带回研究所,经过研究确定墓主的名字叫“喜”,他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五年,他17岁那年去服徭役,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成为安陆御史,后期又调任为安陆令史等职务,从职务性质上看,他属于基层官员,正因如此,他见证秦始皇从登基到统一六国的全过程。

喜墓地出土的竹简上面约有四万字,完整地记录他的生平工作,但谁也没想到,记录生平工作的竹简竟颠覆后人对秦朝历史的认知,原来秦朝实施的不是“苛政”,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仁政”。秦朝的百姓服徭役期间,他们不仅有工资,还会包吃包住,虽然第一次服徭役的时间为一年,可往后的每年只需要做一个月,并且男女都需要去。

服徭役具有强制性,但如果对方真的不想去,可以花钱找人顶替,并且每家不能同时出现两位服徭役的人,充分地考虑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

在服徭役的过程中,服役人员要是欠官服钱财,官方可以通过工钱抵扣的方式将债务追回来,从服徭役的时间上看,秦朝人一生服役的时间很多,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相信很多读者都有写日记的习惯,用来记录每天的生活,而“喜”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后人看到他的一生。当喜去世后,他的后人将竹简放在他的身旁,所以我们才能因为喜记录的习惯,却了解秦朝的制度。

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不仅还原秦朝法律最根本的状态,还为我们验证了秦朝实施仁政还是苛政的谜题,如果各位读者对它感兴趣,可以多查阅相关资料,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