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走進一座城市,最快了解它的方式莫過於拜訪當地的博物館。因爲博物館收藏的珍貴文物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涿州市博物館有一件特殊的文物,它是一個彩繪陶神燈,但讓所有見到它的人疑惑的是,這件物品的用途至今成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04年5月,涿州開發區河北凌雲工業集團新廠正在施工,在挖地基的過程中,一位工人竟挖出了幾塊古磚,看到這樣的情況後,施工隊長立即讓工人停止施工,並聯系當地的文物部門。考古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後,進行現場勘查,確定該地存在古墓羣。

經過兩個多月的清理,專家們共發掘5座墓葬,位於東側的一號墓規模最大,所以工作人員認爲它是墓主的墓室。古墓羣內共出土陪葬器具49件,其中38件是彩繪陶器。工作人員爲更好地研究出土文物,將它們裝入文物保護箱運回研究所。在研究出土的文物時,一件造型奇特的彩繪陶器,成功吸引衆人的注意。

這件彩繪陶器的體型巨大,它通高1.30米,底座直徑爲0.45米,色彩又十分鮮明,製作工藝精湛,我們可以感到受漢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水平,器物的整體由四組疊置,共有七層,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七層的裝飾各有不同。

第一層是底座四周塑造了飛鴿、玉兔,以及漢代角抵戲中“東海黃公打虎”;第二層裝飾着猴子爬樹,疊羅漢等;第三層的陶俑在展示馬術;第四層和第五層比較相似,上面是伎樂百戲人物俑;第六層和第七層房子不同造型的青神樹,而最頂端放置一盤口器,讓這件器物變得更加神祕。

看到這件器物後,文物專家們十分好奇,它的真正用途是什麼,經過激烈的討論,共出現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冥器

漢代是我國崇尚厚葬的一個朝代,他們相信“視死如生”的觀念,正因如此,墓主的後人會在陵墓內放入大量的陪葬品,而冥器就是下葬時帶入地下的隨葬器物。部分專家認爲,這個器物描繪的是死後的世界,它和現代世界一樣精彩,但沒有具體的功能,應該是個擺設。

第二種觀點:祭器

古人用來陪葬的器物有很多種,但除了自己選擇一部分外,後人還會幫其選擇一部分,所以它很有可能是一個祭器,這類器物寄託家屬、朋友對死者的思念,也表達了其後人對墓主的尊重之心。

第三種觀點:

通過研究這件器物的造型,專家又提出一個比較靠譜的說法,這件器物很有可能是一盞燈,最頂端的盤口器是用來盛放燈油的,類似於現代的碗,墓中黑暗,放置燈可以用來照明,畢竟古人認爲死後的世界和現實世界一樣,但如果它是一盞燈,巨大的體型會導致使用不方便,也就是說,它不具有實用性。

專家們經過不斷的研究,最終將這件器物取名爲“彩繪陶神燈”,雖然它的名字裏面帶“燈”,但真正的作用還是沒有被揭祕。隨着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專家們會出土更多器物,相信在出土器物的身上,我們會尋找到最多的證據和資料,並最終破解“彩繪陶神燈”的用途之謎。

如今“彩繪陶神燈”被收藏在涿州市博物館,被一個長方形玻璃罩保護者,如果各位讀者感興趣,可以去陶韻絢彩展廳看一看,近距離感受這件文物獨有的歷史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