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先生

撰文 | 葉水送

昨天,美國癌症統計年度報告(Cancer Statistics, 2021)在新冠疫情肆虐下也如期而至。

同近些年的結論一樣:美國腫瘤患者的死亡率逐年下降,即使因爲新冠疫情嚴重,這一比例的下降趨勢也未改變。這份報告預計2021年美國會新增190萬癌症患者,60萬人因腫瘤死亡。

01

中美抗癌之路正朝着兩個方向分化

1991-2018年間,美國因腫瘤導致的死亡下降了31%,僅2017年至2018年,這一比例就下降了2.4%,爲近年最大降幅。

近30年,美國的癌症死亡率之所以持續下降,主要與控煙行動有關。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成年人中吸菸比例爲15.1%,而在10年前(2005)這一比例爲20.9%,因此由吸菸導致的肺癌患者人數大爲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美國腫瘤治療與篩查技術一直在進步,但這份報告仍是強調控煙對腫瘤防控的作用巨大。

與美國患癌人數穩定下降不同的是,中國的癌症流行情況正朝着另一個不可歸的方向在狂奔。

目前,中國是全球癌症患者最多,因癌症導致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且每年癌症負擔仍在持續增加。近10多年來,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令人不安的是,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增長的天花板。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人數300萬,佔全球癌症死亡總人數的30%。

爲何中國的癌症人數高居不下?我們可以通過吸菸比例來分析一下,在中國,成年男性的吸菸比例高達50.1%(2015年),僅2020年,中國的肺癌患者就新增了82萬,因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71萬。

這也是爲什麼近些年國內各地在大力地控煙,具體成效如何?根據2020年京滬兩地公佈的數據,2019年北京市成人吸菸率爲20.3%,上海15歲及以上成人現在吸菸率爲19.9%(2018年數據),可謂成果卓著,但由控煙行動帶來的患癌人數下降,我們可能需要在數年甚至數十年後才能看到,因此控煙行動絲毫不能鬆懈。

02

新冠加重腫瘤患者風險?其實沒那麼簡單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無論對中美腫瘤患者來說,都是難熬之年。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很多腫瘤患者在家裏硬抗,終究導致病情惡化。同樣地,美國腫瘤患者也因爲新冠疫情,去醫院就醫的比例大爲下降。

上週出現了一個罕見的病例:一名腫瘤患者在感染新冠後,癌細胞奇蹟地消失了,新冠病毒也沒有了(注:今天二條內容會詳細分析可能的原因)。就在很多人認爲對抗惡性腫瘤,我們或許可以採取以毒攻毒的方式,此次美國腫瘤學會專門出具了一份特刊,介紹疫情下腫瘤患者的生存狀態。報告的結論正好相反:新冠肺炎會加重大多數腫瘤患者的病情。

絕大多數癌症患者沒有上述這個病例這樣的好運氣。感染新冠後,他們面臨的風險更大,死亡率更高,但腫瘤與新冠的關係,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楚的,具體要分腫瘤類型、個人自身健康狀況。

這份報告稱,新冠病人如果同時也是腫瘤患者,相比於普通患者會有更高的風險以及死亡率,尤其是對那些肺癌、血液癌患者,或者是剛經歷過治療的癌症患者。不過也有研究發現,新冠腫瘤患者所患的腫瘤類型與其死亡率沒有相關性。

報告還指出一點,新冠腫瘤患者是否有吸菸史風險更高。腫瘤與新冠之間的關係之所以如此複雜,主要與新冠、腫瘤均與年齡、吸菸、肥胖等因素密切相關。

爲了理清其中的關係,美國癌症研究所正在進行一項爲期兩年、總共涉及2000人的研究。與此同時,美國腫瘤學會也在收集相關的數據。

03

疫情之下,癌症患者“消失”了

疫情之下,很多癌症患者因爲擔心在醫院感染新冠病毒,或者因爲醫院醫療資源緊張,病情被耽擱了。

根據美國一家電子醫學記錄公司的數據,2020年3月至4月,乳腺癌、直腸癌以及宮頸癌的篩查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80-90%。雖然這一比例此後有所增長,但仍比疫情前下降了29-36%。

很顯然,這並非因爲腫瘤患者人數下降了,而是他們擔心在醫院存在被感染的風險。美國疾控中心還公佈一個數據,2020年2月至4月期間,HPV疫苗的接種下降了73%。

在一項調查中,79%的癌症患者稱自己因爲疫情貽誤了腫瘤治療。事實上,這裏還沒有考慮到有色人羣的比例。由於有色人羣,尤其是黑人在經濟上更加脆弱,因此帶來的影響也會更大。

在美國,有關癌症的臨牀試驗也因爲疫情受到了影響,大約60%的項目由於患者入組和檢查受阻而被迫停止。

事實上,新冠對腫瘤帶來的影響我們短期還很難看到,新冠疫情帶來的診斷、治療等時機貽誤,我們只有從一箇中長期的時間尺度才能看到對腫瘤患者帶來的影響。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預估,新冠疫情會導致未來10年,乳腺癌和直腸癌的死亡率增加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