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傾倒萬人,其中戀情令人動情!曲中的姑娘嫁到伊犁,是因爲美麗的那拉提嗎?應有其他原因!然而,在2000多年前,有一位少女嫁到伊犁,就不是因爲那拉提的美麗和杏花的甜蜜!她擔負着國家重任,成爲首位記載姓名的和親公主!

公元前139年,張騫受西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與大月氏人結盟夾擊匈奴,可是無功而回。隨後漢武帝展開反擊匈奴的戰爭,在佔領河套地區後,又發動河西之戰並節節勝利佔領到羅布泊一帶。公元前119年,張騫向漢武帝建議聯合烏孫國以抗匈奴。三年後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向烏孫建議返回敦煌祁連間故地,以便與漢朝共同對抗匈奴。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遊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烏孫國是一個氏族血緣組織與初期國家行政、軍事組織緊密結合的宗法奴隸制社會。當時烏孫國國家分裂。經過一番周折,烏孫國開始考慮與漢結盟。

匈奴對於烏孫與漢朝往來十分生氣,要進攻烏孫。烏孫王獵驕靡很惶恐,就派使者獻馬給漢朝,並願娶漢朝公主,兩國結爲聯盟。漢武帝與羣臣商議後決定必須先納聘禮,然後遣送公主。烏孫王很快送來一千匹馬作爲聘禮。那麼,派哪位公主去和親呢?漢武帝怎捨得自己的親生女兒遠嫁千里之外,他想到了江都王劉建的遺孤劉細君。

劉細君的生父劉建是個十分荒唐的親王,在做江都王世子時,就與父王的美人私通,服喪期間,更是與父王的10多個姬妾淫亂。公元前121年,劉建因想當皇帝的言行暴露而自縊身亡,其妻子也因爲同謀罪被斬首。劉細君因年齡尚小得到赦免,成爲孤兒被叔祖父漢武帝收養在宮中。劉細君10多歲時不僅出落得風姿綽約,而且擅長樂器。不幸的童年使劉細君多愁善感,是一位骨感的揚州美人。

劉細君是漢代第一個有名字記載的和親公主。此前雖已有四位公主遠嫁,但均沒能留下名字。分別是漢高帝以家人子爲公主嫁匈奴冒頓單于,漢惠帝以宗女爲公主嫁冒頓單于,漢文帝遣宗女公主嫁匈奴老上單于,漢景帝遣公主嫁匈奴軍臣單于。公元前105年 ,漢武帝派劉細君作爲聯姻的公主,啓程嫁給獵驕靡,千里迢迢,一路顛簸。

匈奴單于得知烏孫與西漢結親後,趕緊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獵驕靡。細君到達烏孫時,匈奴公主已佔據地位較高的“左夫人”之位,劉細君只能屈居“右夫人”。這不但可見烏孫國在漢與匈奴兩國中的兩難處境,也可想而知劉細君嫁到烏孫後的艱難氛圍!

看到年老的獵驕靡,加上語言不通,劉細君很是悲傷,嘆歌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王延。穹廬爲室兮旃爲牆,以肉爲食兮酪爲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爲黃鵠兮歸故鄉。”這首《悲愁歌》千古流傳至今。

漢武帝知道劉細君住不慣帳篷,令隨嫁的工匠在夏都,也就是現在的昭蘇草原修建了一座漢式宮殿供她居住,並每隔一年就派使臣前往探望。劉細君在一年中與獵驕靡也有幾次聚會,喝酒喫飯,她用財物、絲織品等賞給獵驕靡周邊的人。她被稱爲“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膚色白淨美麗得如同馬奶酒一樣的公主”。

烏孫跟匈奴一樣,實行收繼婚,這是原始部落羣婚制的遺存,羣婚制沒有配偶的觀念,婦女屬於整個部落的男子。寡婦由繼承者或夫家親屬收繼。暮年的獵驕靡對劉細君也善解人意,想讓孫子軍須靡在自己死後繼續迎娶劉細君。如此這般,獵驕靡是想給劉細君一個好安排!

但這不符合漢族風俗。從小受孔孟之道教育的劉細君難以接受,並上書給漢武帝。漢武帝回信說:“隨從烏孫國風俗,漢朝想要與烏孫聯合消滅匈奴”。獵驕靡不久去世,軍須靡代立爲王。 劉細君與軍須靡結婚後生有一女,名叫少夫。劉細君爲了漢朝忍辱負重!

公元前101年,只在烏孫生活五年的劉細君在生下女兒後不久病逝。 劉細君死後,漢朝又派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爲公主嫁給軍須靡,繼續維持着聯姻關係。軍須靡死後,其弟翁歸靡爲昆莫,娶解憂公主。劉解憂比細君公主活得要長久,通過她的努力,漢朝對於烏孫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加。

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的動人故事流傳至今!那拉提草原確實很美,伊犁的故事更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