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地產大爆炸”

新年伊始,多家房企新總裁上任,掀起一波總裁上新潮。

伴隨着金科控股的一紙公告,地產總裁圈又將多出一張新面孔:

1977年出生的楊程鈞成爲金科下一任總裁。

楊程鈞,原是金科雲廣區域公司董事長,在金科18年因爲執行力強、善於思考籌謀,且經歷過的公司業績目標完成情況都比較好,從而獲得了這個新的晉升機會

金科的總裁,一向都是從內部提拔。

楊程均的上一任,是喻林強,他是金科的老臣,亦是金科的鐵桿粉;再上任蔣思海早在1998年就進入金科。

01

大概是2019年融信官宣85後餘麗娟爲融信集團總裁後,從內部培養總裁越來越成爲房企的一個可選項。

2019年9月,中梁總裁黃春雷辭職創業,其一手培養的得意門生——87年的李和慄被提拔爲地產集團執行總裁。

2020年2月,顏建國辭任中海地產執行總裁後, 79年的張智超被提拔了上來,從海之子到中海總裁,張智超只用了18年。

而到了今年,開年才14天,已經有兩家房企總裁是從內部提拔:

奧園集團副總裁兼CFO陳志斌升任奧園執行總裁兼CFO,合照中右一爲陳志斌。

新城控股董事兼聯席總裁梁志誠接棒總裁之位。

意識到招人找不來忠誠度,能力再強的空降兵也可能遭遇水土不服,錯失寶貴的市場機會後,不少房企已經開始着手人才培養計劃:

2018年陽光城開始實施“光合工程”,預計每年都要培養1000名有潛質、有發展前途的員工;

而碧桂園早在2013年就啓動了“未來領袖”招聘計劃,截止2019年末,這項計劃已經爲碧桂園培養了34名區域總裁/副總裁。

隨着內部人才培養計劃逐漸落地,預計未來地產圈TOP30的總裁,都將是以內部升遷爲主。

02

頭部房企有能力、也有實力做人才戰略規劃,中小房企的總裁大多仍是空降。

光是這半個月,地產圈就已經有兩個總裁履新:

高力集團董事長李剛履新復地集團執行總裁;

原旭輝集團總裁助理兼武漢事業部總經理周青履新上坤集團執行總裁。

這亦是2021年地產總裁圈的新面孔。

其中,李剛是2002年的中海“海之子”,本科就讀於清華,碩士就讀於哈工大的教育背景,到現在都拿得出手。

中海8年,2010年李剛追隨袁春加入龍湖,用時7年完成從中層管理者到城市總的轉變,又加入旭輝擔任南京事業部總經理。

2019年,李剛受高力控股老闆高仕軍邀請加入力高,擔任集團董事長一職,後由於種種原因去年10月選擇辭職,再耗時3個月才選擇加盟復地,擔任執行總裁。

另一張總裁新面孔周青的背景也很有意思。

周青是2004年的“萬科新動力”,2011年從蘇南萬科營銷高級經理跳槽旭輝任營銷總監,再升至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再至旭輝集團總裁助理、武漢事業部總經理。

然後是2021年,在朱靜的盛情邀請下,周青加入上坤擔任執行總裁。

回看這兩位總裁的職業發展路徑,會發現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們在校招時去了地產界的“黃埔軍校”:

一個是萬科新動力,一個是中海海之子。

他們升任總裁,都是以旭輝區域總爲跳板:

一個是南京事業部,一個是武漢事業部。

03

這絕非偶然。

因爲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當年的“新動力”和“海之子”,吸引的都是彼時畢業生中的佼佼者。

萬科新動力計劃是從1999年開始,至今已經有21年,爲行業培養了2600名人才,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會從中誕生一名總裁:

2019年,是禹洲執行總裁許珂;

2020年,是協信執行總裁佘潤廷;

2021年,是上坤執行總裁周青。

而中海海之子校招計劃起步雖比萬科晚了兩年,但截止目前也爲地產圈貢獻了兩名總裁:

2020年,是中海執行總裁張智超;

2021年,是復地執行總裁李剛。

如果把範圍擴大,因爲萬科系人才和中海系人才在地產圈最受歡迎,這些年地產圈的一些明星職業經理人,如莫斌、朱榮斌、張海民、袁春、張晉元等,都是從這些房企裏面走出……

如果泛及行業,又會發現,不少中小房企的總裁,都是以頭部房企爲跳板,再去第二階梯房企鍍金,最後空降至中小房企,完成總裁升遷路徑。

在這樣的升遷路徑下,你可能想象不到,旭輝居然是近幾年誕生總裁最多的千億房企,據不完全統計有6名。

現弘陽總裁蔣達強;

現龍光執行總裁傅明磊;

現辰景地產聯席董事長兼總裁侯波;

美好置業聯席總裁何飛;

包括上文提到的周青和李剛都有旭輝背景。

事實上,除了旭輝,中小房企也喜歡到同爲千億房企的正榮挖總裁,比如:

三巽前總裁王本龍;

中奧地產總裁田永盛;

愛家執行總裁段靜等。

而如果算上副總裁那就更多了,比如康橋副總裁肖春和、新力常務副總裁劉翔、祥生副總裁郭政、中奧地產副總裁李光等等。

不過,有旭輝背景的總裁多是從旭輝區域總上位到其他房企擔任總裁,而正榮背景的總裁則多是從集團層面出走的,客觀上也反映了兩家企業老闆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

04

通過覆盤近兩年總裁圈出現的新面孔,炸天團還發現了幾個有意思的事:

一是,隨着一些元老級高管的離職,高管的年齡層越來越年輕化。

比如,2018年底,融信14年老臣吳劍離職後,半年後他們提拔的餘麗娟是一名85後,並且隨着餘麗娟上位,融信的高管層已經大部分都是80後。

中梁也是如此,繼元老級人物黃春雷辭任後,新提拔起來的聯席總裁李和慄和陳紅亮也均是80後。

昨日發生人事變動的金科也是,新一屆董事會候選人名單,已經找不到現任董事長蔣思海和總裁喻林強的名字,新董事候選人更趨年輕化,其中80後5人,佔比71.4%。

房企提拔年輕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購房羣體越來越年輕;

在職場上也是年輕人更懂年輕人。

二是,三道紅線下,懂財務的高管將越發受重用。

房企這兩年可謂水深火熱, 一邊是融資渠道層層掐緊現金流緊張,一邊是三道紅線降負債降槓桿的壓力。

爲了變“紅”爲“綠”,2021一開年,奧園就任命了陳志斌這位有財務背景的執行總裁。

放眼行業,陳志斌不是唯一的財務出身的總裁,早在2019年9月,龍光原來地產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賴卓斌便獲任總裁。

更早之前,是萬科董事長兼總裁鬱亮和原綠城總裁曹舟南,這兩個人均是財務出身。

扛不住壓力,看下一個機會,扛得住壓力,加薪升職走上人生巔峯,將是未來財務人員的兩個動向。

三是,北京的往上海走,上海的往深圳跳,漸成爲這兩年高管流動的趨勢。

原泰禾副總裁李亮履新弘陽,原鴻坤總裁袁春履新弘陽任聯席總裁,就是從北京調到上海;而吳劍履新龍光,陳凱加盟卓越,就是從上海跳到深圳。

這背後,主要是當地的活力與薪水,據說在人力市場,上海高管的薪水可以做到北京的1.5倍,廣深高管的薪水可以給到北京的2倍。

當然,這只是一種趨勢,當新東家開出的薪資待遇,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時,高管們從北上廣深往其他省會城市走的有,從省會城市往地級市走的也不稀奇。

因爲大多數房企在把總部遷到北上光深前,他們只是一些區域深耕房企,不過這些年房企該起來的都起來了,高管間的流動,大多隻在北、上、深三城之間進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