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猝不及防席捲全國,被凍懵了之後才發現#北京體感溫度低過北極#,在這數九寒天裏,能夠溫暖我們的除了物理手段,精神食糧一樣必不可少。

好在冬至不只帶來了冷意,還帶來了一股“暖風”。

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2020年藝術新作·冬暖主題影展」於2020年12月21日拉開了帷幕。在北京UME影城(華星IMAX店)開啓的第三屆“冬暖影展”,正把優秀的華語藝術電影帶到觀衆面前。

本屆影展的開幕影片選擇了張楊導演的新作紀錄片《火山》,鏡頭下的大理小鎮生活盡收眼底,恬靜、愜意、悠長的餘味在迴盪。

這同樣也是“冬暖影展”的內在意義。

《火山》

在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如今走過三年時間的“冬暖影展”把藝術電影視角下的人生百態,直接帶到大衆語境之下。

全國7個城市進行影片展映,把12部不同的故事片呈現在觀衆眼前,以“童語”、“心願”、“歷程”三個主題單元去展現社會羣體的生活面貌,這本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活躍在國內舞臺的影展多不勝數,而在冬日寒意中以電影的方式回饋溫暖的,“冬日影展”可謂獨此一家,把受衆有限的藝術片送上大銀幕,讓觀衆多一絲機會去獲得力量,也讓電影多一個可能去療愈人心,這就是“冬日影展”的意義所在。

除了能看到張楊的《火山》,《野馬分鬃》《光之子》《藍色列車》等多部小衆類型片也將一一出現在銀幕之上。

兒童視角下的成人世界、現實生活中的個體抗爭、複雜社會里的兩性關係,都在這12部影片中流淌開來。每一部電影都像構造了一個全新世界,等待着觀衆走進,等待着有人叫醒。全國藝聯的影院在這個冬日格外溫暖。

在這12部影單裏,有一部處女作顯得尤其亮眼,那就是《郊區的鳥》

郊區的鳥 (2020)

導演/編劇: 仇晟

主演: 李淳 / 黃璐 / 龔子涵 / 鄧競 / 劉琦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上映日期: 2018-07-24(FIRST青年影展)片長: 118分鐘 / 113分鐘(中國大陸)又名: Suburban Birds

入圍第12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藝術探索多個獎項,並最終摘得最佳劇情片大獎;入選第7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電影人單元金豹獎;獲得2019年舊金山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榮膺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亞洲電影NETPAC獎……

在各大影展大放異彩,《郊區的鳥》這來頭可算不小。

《郊區的鳥》在FIRST青年影展

作爲青年導演仇晟的長片處女作,這部有關於童年經歷、過去未來、失憶記憶的“尋找向”電影向觀衆述說着離奇的故事。

之所以稱爲“尋找向”是由於故事開始於一名失蹤的同學,在長達16年的時間跨度中,時空旅程和地面沉降的超現實主義有着迷離的質感,詩意在不自覺中散發出來。

一羣小學生踏入郊區,爲了一個不確定的結果;

成年測繪隊走近郊區,爲了調查地面沉降事件。

不同的目的讓兩撥在時空上交錯的人羣意外“相遇”,故事就這樣發生,而謎題也就此被埋下。

電影一分爲二,2001年與2017年兩個時空的故事割裂開來。

來源於導演記憶的童年故事部分,以失敗的遠征尋找告一段落,“尋找胖子”的事件沒了下文;而延伸到成年部分的靈感則來源於卡夫卡的小說《城堡》,同樣的尋找歷程與不同的尋找目的變得饒有趣味,敘事上的留白和錯位,讓電影充滿可讀性。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導演仇晟雖尚未被觀衆熟識,但本片的創作團隊不容小覷:

出演過《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妖貓傳》的華裔男演員李淳在片中飾演男主夏昊

《推拿》《盲山》中有着出色表演的黃璐出演影片女主

本片的聲音指導與剪輯指導正是與楊德昌、侯孝賢等國內大導合作過的杜篤之廖慶松

本片主演黃璐&李淳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飾演小夏昊的小演員龔子涵,他用流暢自然的演技把這一角色詮釋得甚是出彩,還因此獲得了第12屆FIRST影展最佳演員提名。

從時空的界限變得模糊開始,影片進入到了一個抽象化的意識中。

成年測繪隊慢慢走向分裂之路,童年夥伴結伴遠征卻無疾而終,存在於現實中的郊區的鳥飛來又飛回,關於“尋找” 的失落在電影中時刻發生

意象元素在《郊區的鳥》中使用頗多,鳥蛋、望遠鏡、泡泡糖、流浪狗,相互呼應的符號就像電影傳遞的暗號一般。

它們象徵着什麼?又透露着什麼?

細碎的片段和重疊的時空關係,讓電影看似高深莫測。但導演仇晟透露,詩意是電影語言,但真實卻是故事之眼。

“唯一真實的樂園是失去的樂園。”

仇晟決定用這句話來介紹這部影片。

各種物件成了載體,故事也沒有圓滿的結局,時空架構成爲電影最直接的映像。那藏在故事背後的情感,又怎麼去理解呢?

如果以簡單化的語言去概括這部電影,“兩個時空的遙望”或許有點道理,不過更深層次的意境表達,還是要走入故事之中去盡力理解,比如夏昊尋找藍色的鳥,小夏昊尋找失蹤的同學,時間裂縫之中存在的關聯,只有切實體會才能獲知一二。

非專業的兒童演員也是本片一大亮點,在孩子視角的故事中,鏡頭就像不存在一般,紀錄片式的語言讓故事變得愈發好看。這次旅程就像沒有安排的遠足一般,隨性自然,這樣拍出來的感覺更加真實動人。

關於謎語和夢境,電影以開放式的答案去留白,讓觀影者在自我的理解中回想點點滴滴。童年的煩惱和成年的選擇,正是這場時空旅程中一以貫之的表達,失落和孤獨時隱時現,電影中潛藏着的是零碎的細節。

沒有宏大的敘事,有的是出現在電影中的疑問:

“什麼東西最長又最短,最快也最慢,一大塊但可以切開,很重要卻經常被人忘記?”

這是一個找不到具體答案的問題,也是電影所暗示的主題。

看過本片的一些觀衆把《郊區的鳥》評爲“工科生的浪漫”,認爲仇晟用他自己的表達方式營造了藝術性的浪漫氛圍。

本科是清華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的純正工科生仇晟,用一種模糊化的理性邏輯,去拆解時間和空間,給故事影像賦予詩意浪漫。這種文學行動的表達讓人慾罷還休,最終被故事本身給戳中。

被提到最多的,就是過去、現在與未來。這三重階段性的時間符號在電影之中來回流轉,以望遠鏡的鏡頭去眺望,成爲溝通時空的橋樑。鳥類視角的跟拍、頻繁出現的推拉回移,在鏡頭感上各種似曾相識迴盪腦海,恍惚之間想起了洪尚秀與阿彼察邦。

在本屆“冬暖影展”中,《郊區的鳥》將回歸全國藝聯的大銀幕,再一次與更多的觀衆見面,用一場奇妙的時空之旅來詮釋浪漫與詩意

至於會打動多少觀影者的心,這個未知數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電影終於向我們走來。

在格外寒冷的冬季,幸好還有這樣的影片守候在影院裏,等你開啓一次浪漫之旅。

《郊區的鳥》將在全國藝聯主辦的冬暖影展與百老匯院線合作進行百場放映活動。

褪去電影節的光環之後,本片以一種普通的姿態走進影院面對大衆,百場放映活動足以表明全國藝聯對於影片的重視,投入時間成本與物力成本只爲多一些觀衆看到,《郊區的鳥》值得更多關注

藝術片的發行與面世不是一件容易事,沒有商業類型片的號召力,沒有大製作成本的支撐力,有的只是主創團隊對電影的心血,“冬暖影展”正是把更多可能性帶給觀衆,百場放映活動也在把影像的力量傳遞下去。

· THE END ·

這是“不散” 第1389 期 原創文章,降溫也要看電影

相聚有時 / 電影不散

不散其他平臺豆瓣 | 知乎 | 微博 | 頭條號 | 網易號 | 搜狐號等

【加入 不散官方微信羣暢聊電影】

添加微信busanfenzhuli或418947138

備註“不散+所在城市名

——— 不散觀影團· 往期回顧 ———

點擊下方查看更多

第103期《送你一朵小紅花》北京+成都

第102期《溫暖的抱抱》北京+上海+廣州

第101期《心靈奇旅》北京3D

第100期《拆彈專家2》北京+廣州+南京+杭州+長沙

第99期《神奇女俠1984》武漢激光IMAX+南京激光IMAX+深圳杜比廳

第98期《晴雅集》深圳CINITY+重慶

CINITY+武漢杜比廳+南京+北京杜比廳(主創:導演郭敬明、主演汪鐸、王子文、孫晨竣、春夏)

第97期《光語者》北京IMAX+上海+廣州+成都(主創:導演孫輝、主演劉楊、製片人盧武、聯合出品人饒子君)

第96期《夏日往事》北京(主創:導演孫時、製片人補菀詩瑪、演員付小仙、胡洪宇、黃晉祺)

第95期《烏海》三亞·海南島電影節特別放映x亞洲首映(主創:導演周子陽、主演黃軒、王韶華)

第94期《沐浴之王》北京(主創:導演易小星、主演喬杉)

第93期《隱形人》成都IMAX

第92期《五彩繽紛》北京(主創:導演胡安、嘉賓陸支羽)

第91期《棒!少年》北京(主創:導演許慧晶)

第90期《瘋狂原始人2》成都IMAX

第89期《月滿巴黎·侯麥百年電影展》廣州

第88期《日光之下》北京(主創:導演梁鳴、製片人孫楊、攝影指導何山)

第87期《一秒鐘》北京(主創:導演張藝謀、張譯、劉浩存)

第86期《除暴》北京杜比廳

第85期《末日逃生》北京杜比廳+上海

第84期《掬水月在手》北京杜比廳

第83期《海獸之子》北京

第82期《氣球》北京巨幕廳+成都(主創:導演 萬瑪才旦)

第81期《冬去冬又來》北京(主創:導演 邢健)

第80期《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北京

第79期《光》北京杜比廳

第78期《風平浪靜》北京IMAX+上海4K+成都(主創:製片人 頓河)

第77期《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北京

第76期《金剛川》北京(主創:導演 管虎、郭帆、路陽,主演 張譯、吳京、魏晨、邱天 等全陣容)

第75期《再見吧!少年》北京+廣州+成都

第74期《一點就到家》北京

第73期《姜子牙》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南京+杭州 全國7城 IMAX+3D(主創:導演程騰、王昕)

第72期《急先鋒》北京2場

第71期《我和我的家鄉》北京(主創:甯浩、葛優、張佔義、張子賢)

第70期《菊次郎的夏天》北京

第69期《重生·音樂劇》深圳

第68期《藍色防線》北京+上海+成都(主創:導演劉欣、剪輯李楠)

第67期《麥路人》北京+廣州+深圳(主創:劉雅瑟)

第66期《死無對證》北京

第65期《信條》北京+上海+成都+深圳6場IMAX(品牌:漢米爾頓)

第64期《小婦人》北京+上海

第63期《漫長的告別》北京

第62期《蕎麥瘋長》北京+上海(主創:導演徐展雄、製片人藤井樹)

第61期《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北京+廣州IMAX

第60期《八佰》北京+上海+廣州+成都

第59期《旺扎的雨靴》北京

第58期《1917》北京IMAX

第57期《星際穿越》北京IMAX

第56期《奪冠 / 中國女排》北京(主創:導演陳可辛、主演白浪)

第55期《緊急救援》北京+上海+廣州(彭于晏、王彥霖、辛芷蕾、藍盈瑩、王雨甜、徐洋、陳家樂、李岷城、張國強、導演林超賢 等全陣容)

第54期《爲家而戰》北京

第53期《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北京

第52期《熊出沒·狂野大陸》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主創:總導演丁亮、第七部導演邵和麒、熊大、熊二、光頭強)

第51期《美麗人生》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K修復)

第50期《寵愛》北京

第49期《親愛的新年好》北京+上海(主創:白百何、張子楓、魏大勳、編劇丁丁張)

第48期《特警隊》北京(主創:凌瀟肅、賈乃亮、金晨、張雲龍、劉俊孝、導演丁晟)

第47期《解放·終局營救》北京(主創:鍾漢良、週一圍、鍾楚曦、王迅、王鏘、傅亨、導演李少紅/常曉陽)

第46期《教授與瘋子》北京

第45期《迪麗麗的奇幻巴黎》北京+上海(主創:導演米歇爾·歐斯洛)

第44期《半個喜劇》北京(主創:任素汐、吳昱翰、劉迅、湯敏、導演周申/劉露)

第43期《被光抓走的人》上海

第42期《唐頓莊園》北京+上海

第41期《勇敢者遊戲2:再戰巔峯》北京+上海

第40期《星際探索》北京2場

第39期《南方車站的聚會》北京(主創:胡歌、桂綸鎂、導演刁亦男)

第38期《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全國票碼

第37期《利刃出鞘》北京+上海+廣州+成都

第36期《衣櫃裏的冒險王》北京+武漢

第35期《平原上的夏洛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

第34期《霹靂嬌娃》北京

第33期《盜夢特攻隊》北京+上海第32期《他們已不再變老》北京

第31期《大約在冬季》成都+南京

第30期《海上鋼琴師》上海+成都(4K修復)

第29期《決戰中途島》北京+上海+廣州

第28期《六慾天》北京2場(主創:導演祖峯)

第27期《受益人》成都+濟南+瀋陽(主創:大鵬、柳巖、導演申奧)

第26期《越域重生》北京

第25期《終結者:黑暗命運》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5城8場)

第24期《雙子殺手》北京CINITY+上海60幀+廣州60幀

第23期《攀登者》成都(主創:吳京、井柏然、張譯、王景春、何琳)

第22期《中國機長》上海(主創:張涵予、杜江、歐豪、袁泉、高戈、雅枚、導演劉偉強 等全陣容)

第21期《雪人奇緣》北京

第20期《小小的願望》北京

第19期《羅小黑戰記》北京

第18期《冷血追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

第17期《騾子》北京

第16期《共同命運》北京(導演:曲江濤、鄧斐)

第15期《徒手攀巖》北京

第14期《鋌而走險》北京(主創:大鵬 、歐豪)

第13期《昆蟲總動員2》北京+上海

第12期《憤怒的小鳥2》北京

第11期《烈火英雄》北京+上海+廣州(主創:黃曉明、杜江、歐豪、譚卓、楊紫、印小天、高戈、導演陳國輝 等全陣容)第10期《未來機器城》北京親子場(主創:導演安恪溫 / 龍子喬、配音石班瑜)

第9期《哪吒之魔童降世》北京+上海+廣州

第8期《看不見的小孩》北京(主創:泰國導演伊薩拉·納迪、女主裴蒂·赫格莉)

第7期《素人特工》北京(主創:王大陸、張榕容)

第6期《蜘蛛俠:英雄遠征》上海

第5期《監護風雲》北京

第4期《X戰警:黑鳳凰》上海+廣州IMAX

第3期《絕殺慕尼黑》廣州

第2期《哥斯拉2》北京

第1期《何以爲家》北京+上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