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貧困一直是一個重大的社會難題。

  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用了幾百年也沒能徹底解決這個難題。

  中華民族自古追求豐衣足食,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也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懷,但只有到了當代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得以讓夢想變爲現實,把嚮往化爲奇蹟。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標。圖爲雲南曲靖市師宗縣五龍鄉南丹山腳下一排排整齊漂亮的搬遷房。 人民圖片 徐守畢/攝

  暮色漸濃,天空飄起小雨。俄科羅村村民和坡益剛從苞谷田裏勞作回家,就聽到一陣敲門聲。

  敲門的是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社科聯副主席祝培榮。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怒江州俄科羅村拉谷片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隊隊長。這已是他第四次來和坡益家,爲的還是那件事——搬家。

  作爲“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看天一條縫,看地一道溝,出門靠溜索,種地像攀巖”曾是怒江州的真實寫照。和坡益的家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行路難、增收更難。種菜、養雞、幹零活,就是一家人喫飯的全部指望。但安土重遷的思想根深蒂固,說起搬,“捨不得也放不下”。

  爲了解除老鄉的後顧之憂,挪窮窩、斷窮根,2020年2月,怒江州組建了15支“揹包工作隊”進村入組動員搬遷。祝培榮所在的工作隊是其中之一。他們時常要走幾十裏山路,才能找到“最後一戶”,自帶行李,邊幹農活邊做工作。揹包裏“背”的不僅是被褥,更是政策和責任。

  “下去之後什麼都要買,沒有錢可咋辦?”和坡益不放心。

  祝培榮拿出傈漢雙語版的政策文件和安置點的戶型圖,用傈僳語講政策、算大賬,“安置點有扶貧車間、有公益崗位,任你們選擇”。

  思考良久,和坡益終於同意下山看看。站在寬敞明亮的新房前,和坡益動心了,馬上領了鑰匙。妻子很快申請到一份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

  真心暖人心。“十三五”期間,怒江州納入國家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爲95859人,已全部搬遷入住。

  “黨員幹部用腳下的泥、身上的汗、心中的情,換來貧困羣衆更好的生活,值!”祝培榮說。

  這份責任,其來有自。

  2015年11月,北京京西賓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這裏舉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會上,22箇中西部省區市主要負責人,在脫貧攻堅責任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向黨中央立下“軍令狀”。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的觀點,“要注重選派一批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

  2020年11月16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平江鎮巴魯村網格員劉園(右)走訪結對幫扶戶時,與村民韋福琴覈對生產生活情況。32歲的共產黨員、退伍軍人劉園是榕江縣退役軍人局的一名侗族幹部,她2019年11月到巴魯村擔任網格員後,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在擔任網格員的一年多時間裏,劉園忙着爲未就業村民推薦崗位,協助搬遷戶舊棚拆除,投入復墾複綠等工作,腳踏實地履行工作職責;同時,還積極主動爲村民辦實事、解難題,關心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以熱情和敬業的精神贏得了羣衆的信賴。2019年,劉園被貴州省評爲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 新華社記者 楊楹/攝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

  對於扶貧幹部如何開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也常常給他們支招:扶貧幹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裏幹,同羣衆一起幹,不能蜻蜓點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

  軍隊在參與脫貧攻堅中,堅持進村入戶宣傳黨的惠民富民政策,傳遞黨的聲音,引導羣衆堅定聽黨話、跟黨走、脫貧困、奔小康。圖爲2018年10月,青海省軍區藏漢雙語小分隊深入藏鄉牧區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和惠民政策。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供圖

  打攻堅戰、啃硬骨頭,沒有嚴明的紀律和過硬作風不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決不搞花拳繡腿,決不擺花架子”。“要實施最嚴格的考覈評估,開展督查巡查,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要嚴肅問責”。

  過硬的作風在脫貧攻堅一線錘鍊,青年幹部瞭解了基層,學會了做羣衆工作,在實踐鍛鍊中快速成長。

  一雙雙泥鞋,丈量着山間的路;一本本筆記,記載着心裏的暖。有人“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人克服病痛堅持上崗,甚至有人將生命獻給了脫貧事業……

  2020年3月,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得到加強,基層幹部通過開展貧困識別、精準幫扶,本領明顯提高,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如今,不少“揹包工作隊”隊員成了村民最信賴的朋友,“黨派來的好乾部”、“脫貧致富的領路人”得到大家由衷讚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