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穿行於太行山間的紅旗渠總乾渠。新華社發

河南擁有深厚的革命歷史、豐富的紅色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河南視察,親臨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蘭考、大別山精神的重要發源地新縣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從2013年開始,河南深入挖掘豐富的紅色資源和革命傳統文化,打造了焦裕祿幹部學院、紅旗渠幹部學院、大別山幹部學院和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新鄉先進羣體教育基地、南水北調精神教育基地等“三學院三基地”,形成了特色化建設、體系化發展的黨性教育特色平臺。

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特色培訓

着眼“用足用活紅色資源、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河南切實加強“三學院三基地”建設,搭建集研究、保護、開發、傳承爲一體的黨性教育平臺,推動豐厚的紅色資源轉化爲生動的黨性教育資源。

一是優化教學設計,加強專業化。圍繞獨有資源的核心要義,緊扣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科學構建黨性教育課程體系。堅持從源頭入手加大課程研發設計,強化問題導向、實踐導向、效果導向,紮實做好需求調研,遵循黨員幹部成長髮展規律,針對不同領域、階段的學員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編寫教學大綱,規範教學內容,打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精品課程,開發了近百個寓情於景的現場教學點,不斷增強培訓課程吸引力,提高幹部參訓積極性。比如,焦裕祿幹部學院結合縣委書記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開發形成“貫徹‘四有’要求、做焦裕祿式縣委書記”等核心課程,編寫《跟焦裕祿學做縣委書記》等主體教材,在全國樹立了縣委書記培訓的一面旗幟。紅旗渠幹部學院針對基層黨組織書記開展艱苦創業精神教育、大別山幹部學院針對中青年幹部開展忠誠教育、新鄉先進羣體教育基地針對農村黨支部書記開展富而思源教育等,初步形成了主題突出、內涵豐富的黨性教育特色。

二是創新培訓模式,體現特色化。以調動學員主觀能動性爲主線,唱響“理論講授、現場體驗、互動交流、深度點評”四部曲,形成課堂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體察教學、實踐鍛鍊、音像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感與悟的結合。堅持以理論講授引導引航,打造“焦裕祿精神與黨的羣衆路線”等精品課程,深刻回答事關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爲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強大思想武器。堅持以現場體驗提高學習效果,開發“探尋紅色足跡、接受羣衆教育”系列情景黨課,以實地實景實情再現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以震撼場景激發使命擔當。堅持以互動研討碰撞思想,以真人真事真情強化學員參與感,引導學員在思辨中感悟精神價值。堅持以深度點評昇華黨性,在紅旗渠紀念館圍繞“黨的領導無所不在”進行案例分析,強化學員對革命精神的認知了解和情感體驗,使其在學思踐悟中昇華思想、提高覺悟。

三是健全運行機制,加快一體化。“三學院三基地”堅持開門辦學,立足河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深化教師、教材、教學法改革創新,促進合作辦學深度融合,辦學質量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得到拓展,形成了“三縱三橫”同頻共振、整體聯動的運行機制。“三縱”突出同步同向發力,省、市、縣三級黨委主導謀劃,三級組織部門牽頭實施,三級黨校協調促進,聯動開展專題教育培訓。“三橫”突出內外聯動發力,加強與中央黨校和浦東、井岡山、延安幹部學院等機構的交流,全面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加強與省委黨校、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合,全面提升教學科研質量;加強“三學院三基地”之間的協調聯動,相互取長補短,全力謀劃更大發展空間。

聚焦主課主業,提升教育品質

黨性教育只有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將理論講授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知與行的有機統一。“三學院三基地”不斷創新黨性教育方式方法,將理論學習與親身體驗相結合,讓學員在身臨其境中不斷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廣大黨員幹部從焦裕祿身上學到了“心中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和“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從紅旗渠英模事蹟中感受到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情壯志,從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中悟出了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不勝不休的執着精神,進一步堅定了見賢思齊、奮發作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堅定主動看齊的意識。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先進模範標註着時代的精神高度。典型是最直接、最直觀的教材,榜樣是看得見並且最有說服力的案例。通過培訓帶來強烈的思想震撼和靈魂洗禮,進一步促進黨員幹部向焦裕祿、史來賀等對標,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提升思想境界、增強素質能力、改善作風形象,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光輝業績。

增強服務羣衆的自覺。如何在實踐中錘鍊黨性、增長才幹,在離羣衆最近的地方服務羣衆,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黨性教育的重中之重。通過培訓,使黨員幹部看到了焦裕祿親民愛民的公僕精神,感受到了林縣黨委矢志不渝解決最大民生問題的使命擔當,體悟到了大別山軍民不辱使命、獻身祖國的赤膽忠心,從而進一步堅定對照先進模範找差距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爲服務人民全力以赴,爲人民利益和幸福殫精竭慮。

激發攻堅克難的動力。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尤其需要煥發幹事創業的昂揚鬥志。通過培訓有效提振黨員幹部的精氣神,進一步激發昂揚向上、不甘落後的幹事創業勁頭,特別是面對國際複雜嚴峻的外部條件和國內改革轉型的艱鉅任務,各級黨員幹部努力把奮鬥精神轉化爲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羣衆,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服務羣衆的最前沿砥礪品質,匯聚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注重實際效果,發揮協同效應

實踐是認識的起點,也是認識的歸宿。河南以“三學院三基地”爲載體,用足用活紅色資源、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接受先進思想、高尚精神、優良作風的薰陶教育,繼而把寶貴精神財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形成幹部教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一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河南結合時代特點和發展實際,充分利用本地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與自然生態資源,以市場需求爲導向、以重點項目爲抓手、以內容創新爲核心,進一步優化紅色文化和旅遊資源,促進文化遺產發掘和保護,拓展紅色旅遊發展空間,打造紅色文化旅遊精品區,提高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效率。特別是推動紅色文化與老區發展、鄉村振興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認真實施《河南省發展紅色旅遊規劃綱要》《河南省紅色旅遊發展規劃》《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支持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進一步加強紅色基因庫建設,提升革命精神影響力,加快紅色文化傳承創新,打造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不斷推進紅色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蘭考縣大力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大力推進綠化工程建設,構建特色產業生態系統,奏響了一曲轉型發展奮進曲。老區新縣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產業”,用紅色資源譜寫發展新篇,把特有的紅色旅遊和自然資源轉化爲發展的財富和優勢,帶領羣衆在實現“兩個更好”征程中展現新作爲。在紅旗渠精神的激勵引導下,林州(林縣)譜寫出“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創業四部曲,推動林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二是提升河南對外形象。隨着“三學院三基地”培訓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省外黨員幹部來河南接受培訓,不少單位在“三學院三基地”接受完培訓後,還積極推薦給同系統的其他單位。從實際效果看,“三學院三基地”多維度挖掘河南的紅色文化資源,彰顯出河南紅色文化的資源豐富、底蘊深厚、影響深遠,對於樹立河南良好形象、展示河南獨特魅力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省外黨員幹部通過培訓走進河南、瞭解河南,看到河南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感受到各級黨員幹部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增進了對中原大地的感情和中原人民的友誼,爲河南的可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三是強化黨性教育示範效應。只有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氛圍,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紅色資源纔會釋放更大的活力。近年來,河南在建好用好“三學院三基地”的基礎上,又先後建成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何家衝學院等特色黨性教育基地,初步形成立足中原、面向全國的特色黨性教育陣地體系,不斷推動黨性教育基地內涵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同時,持續加強對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的理論研究,推出一批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打造一批人們喜聞樂見的優質黨課和經典案例,切實把紅色基因融入文藝作品創作生產全過程。推進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發展優勢轉化,創作推出豫劇《焦裕祿》、話劇《紅旗渠》、教學劇《旗幟頌》、舞臺劇《紅色大別山》、紀錄片《初心永恆》、教材《焦裕祿精神簡明讀本》等一批精品力作,推動紅色文化大衆化、形象化,給人們以情感滋養、道德教化和價值引領,不斷增強黨性教育的感染力、號召力、說服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