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7戰機是一款遠近聞名的,十分優秀的戰鬥機,它脫胎於米格-21,是我們的第一款,具備了兩倍音速飛行的戰鬥機。從1965年沈飛製造的第一架殲7下線之後,到目前殲7已經服役了55年之久。儘管如此,殲7仍舊肩負着重要的防空重任,目前殲7和殲8在空軍的序列中,仍服役着700-800架之多。隨着四代機將11、殲16和殲10系列的快速成軍,殲7也由主力機型下降爲輔助機型,更重要的作用,便是保持着空軍的編制和規模,不再擔任一線的防空警戒重任。

殲7型號戰機,除了我軍歷史上有大量裝備之外,外銷的數量也是很有規模的,據不完全統計,殲7系列外銷的數量超過了500架,例如,巴基斯坦陸陸續續採購了大約150架殲7,半島北部採購了大約180架殲7,埃及採購了74架,伊拉克也採購了90多架殲7,尼日利亞也採購了15架殲7NI,殲7系列戰機,已經成爲了多個國家的空中主力,甚至於實力最強的美軍,也採購了一箇中隊的殲7,不過是當作“藍軍”來使用了。那麼,和現在的性能更強的四代機五代機相比,殲7系列型號的性能不堪一提,那麼,爲什麼性能較落後的殲7系列,能擁有如此優秀的外銷成績,而性能更強的殲10系列,卻是0外銷成績呢?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提殲7的優秀之處了。和五代機四代機相比,儘管在性能上殲7遠不能相提並論,但殲7卻擁有着製造成本低(以殲7G爲例,2010年時候的出口價僅爲300萬美元左右)、重量輕、機動性較好和使用及維護方便以及火力強等特點,非常適用於一些經濟能力差,缺少國防預算經費的國家使用。從殲7的外銷成績來看,也不難發現,殲7的主要客戶是非洲和西亞的第三世界國家,比如阿爾巴尼亞、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緬甸、約旦、坦桑尼亞、埃及、蘇丹、津巴布韋等等。這些國家都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經濟不發達,國防預算低。因此,製造成本低和維護方便、火力較強的殲7,就成爲了空中主力的不二之選。

相比之下,現代的四代機和五代機,由於性能先進,使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材料,製造成本那是“一飛沖天”直線上升,以目前我國主推的外銷機型FC-20來說,其外銷價格達到了4000萬美元,更不用說更加昂貴的雙發四代機和五代機了,這樣的價格已經大大超出了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預算範圍,並且維護和使用起來也比殲7高一個等級,所以即便是原先的殲7用戶,有意購買FC-20,也不得不望而卻步,經濟實力稍強一些的尼日利亞以及有換裝更先進戰機需求的巴基斯坦,或許會成爲FC-20的首個海外用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