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进程中,似乎每一次重大疫情,都将衍生出一次时代的颠覆。

600多年前,“黑死病”横扫欧洲,却意外催生了文艺复兴。

丨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200多年前,“天花”天劫降世,却成为了工业革命契机。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但2020年,似乎有那么点坎坷。在行业洗牌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个人和企业不得不实行紧缩政策。就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放缓步伐,稳步求存,为抗疫让步的时候。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组织正在悄然滋长。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旧疫未平,新“疫”又起

自今年前2月,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超过1.4万亿。这部分普惠信贷需求的满足,离不开新金融机构提供的数字信贷服务。在金融抗疫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主力军,新金融机构则是不可或缺的有力补充。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遗憾的是,反催收组织的出现和“714高炮”,犹如肆虐的新冠病毒,正在摧毁新金融的生存根基,也在破坏金融抗疫统一战线。

受制于严苛的监管环境,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的缺失,新金融机构并没有抵御这类病毒的防护工事。新金融机构甚至不得不短暂地向反催收机构妥协,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一切厮杀,都与利益有关

所谓博弈,皆是人性纠缠

其实在过去几年,随着催收相关政策的持续加码,催收行业发展环境日渐恶化,催收行业就已然有部分人开始构思所谓的“新出路”。

而今年疫情,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期待已久的导火索,四月初,一家催收公司发现,自己的员工里,约有5%的人无故离岗,去向不知,经过调查,一个隐藏的组织浮出水面——反催收联盟。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而这些离岗的人其实则已然投奔敌营,成为了行业从业者口中的“叛徒”。他们利用自己对于传统催收业务的掌握,和对于业内信息的清晰洞察,开发出一系列反催收套路。

据调查了解,这批叛逃的催收员,大部分都是一二线城市,且工作经验低于三年的催收员,催收难度的陡增,工作压力的加大,再加之反催收组织承若的巨额利润诱惑,他们紧绷的神经似乎成为说服他们“投敌”的最好借口,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经过多少思想斗争,便已然站在自己曾经的同行、同事、甚至朋友的对立面,不死不休。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催收与反催收,战役升级

阵营双方在短兵相接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两个组织间的相互渗透,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卧底,内鬼,告密者,这些抗战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剧情,其实每天都在催收与反催收阵营发生,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看似泾渭分明,实则“水乳交融”。

在催收的队伍中,存在着一些“内鬼”,他们给反催收阵营提供情报,穿针引线,并参与“分赃”。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据知情人透露,有些“双面间谍”甚至监守自盗,窃取借款人以及对应金融机构信息,在借款人和金融机构陷入僵局之时出面调停:给自己介绍的借贷人面额免息,只还本金,大家达成双赢。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有些金融机构迫于期限压力,只能委曲求全,而所谓的双赢,也只是反催收人冠冕堂皇之辞。金融机构首当其冲成为了被收割的韭菜,而侥幸逃脱利息的借贷者,在被收取高额服务费之外,自己仍然要承担巨大的违规风险和失信损失,并且,这一笔欠款偿还并不受法律保护,换言之,一旦这个违规行业被连根拔起,借贷人所有的违规偿还,其利息和失信风险仍然需要自己承担。情节更严重的,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判处三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显然得不偿失。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何以终章?

数字金融与反催收,两者看似对立,实则同源,皆属于时代产物,区别在于,一个对于社会和互金融有着正向影响,而另一个,却在逐步蚕食互联网金融的根基。所谓正义联盟,双赢使者,实为老赖深渊,金融蛀虫。那么,要如何才能让这个意识形态畸形的组织不复立锥之地?

丨图片来源:pexels素材库

既然是时代的产物,自然要用时代的武器来反制。数字金融发展至今,不过短短数年,却已经为社会,人民带来数不尽的便利。但是相较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而言仅仅是一个初始阶段,沉淀尚浅。在乱局之下,一些投机者找到了可乘之机,但随着数字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反催收套路的剖析和应对措施将会愈加全面,在不久的将来,金融公司和催收机构针对老赖以及反催收机构的防治将会愈渐全面,监管部门的摸底调查也将水落石出,一场线上线下的联合整治行动,必将让违法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