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進程中,似乎每一次重大疫情,都將衍生出一次時代的顛覆。

600多年前,“黑死病”橫掃歐洲,卻意外催生了文藝復興。

丨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200多年前,“天花”天劫降世,卻成爲了工業革命契機。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但2020年,似乎有那麼點坎坷。在行業洗牌和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個人和企業不得不實行緊縮政策。就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在放緩步伐,穩步求存,爲抗疫讓步的時候。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組織正在悄然滋長。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舊疫未平,新“疫”又起

自今年前2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爲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超過1.4萬億。這部分普惠信貸需求的滿足,離不開新金融機構提供的數字信貸服務。在金融抗疫中,銀行業金融機構是主力軍,新金融機構則是不可或缺的有力補充。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遺憾的是,反催收組織的出現和“714高炮”,猶如肆虐的新冠病毒,正在摧毀新金融的生存根基,也在破壞金融抗疫統一戰線。

受制於嚴苛的監管環境,以及相關制度建設的缺失,新金融機構並沒有抵禦這類病毒的防護工事。新金融機構甚至不得不短暫地向反催收機構妥協,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一切廝殺,都與利益有關

所謂博弈,皆是人性糾纏

其實在過去幾年,隨着催收相關政策的持續加碼,催收行業發展環境日漸惡化,催收行業就已然有部分人開始構思所謂的“新出路”。

而今年疫情,對於他們來說,正是期待已久的導火索,四月初,一家催收公司發現,自己的員工裏,約有5%的人無故離崗,去向不知,經過調查,一個隱藏的組織浮出水面——反催收聯盟。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而這些離崗的人其實則已然投奔敵營,成爲了行業從業者口中的“叛徒”。他們利用自己對於傳統催收業務的掌握,和對於業內信息的清晰洞察,開發出一系列反催收套路。

據調查瞭解,這批叛逃的催收員,大部分都是一二線城市,且工作經驗低於三年的催收員,催收難度的陡增,工作壓力的加大,再加之反催收組織承若的鉅額利潤誘惑,他們緊繃的神經似乎成爲說服他們“投敵”的最好藉口,大部分人甚至都沒有經過多少思想鬥爭,便已然站在自己曾經的同行、同事、甚至朋友的對立面,不死不休。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催收與反催收,戰役升級

陣營雙方在短兵相接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兩個組織間的相互滲透,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臥底,內鬼,告密者,這些抗戰電影裏才能看到的劇情,其實每天都在催收與反催收陣營發生,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看似涇渭分明,實則“水乳交融”。

在催收的隊伍中,存在着一些“內鬼”,他們給反催收陣營提供情報,穿針引線,並參與“分贓”。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據知情人透露,有些“雙面間諜”甚至監守自盜,竊取借款人以及對應金融機構信息,在借款人和金融機構陷入僵局之時出面調停:給自己介紹的借貸人面額免息,只還本金,大家達成雙贏。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有些金融機構迫於期限壓力,只能委曲求全,而所謂的雙贏,也只是反催收人冠冕堂皇之辭。金融機構首當其衝成爲了被收割的韭菜,而僥倖逃脫利息的借貸者,在被收取高額服務費之外,自己仍然要承擔巨大的違規風險和失信損失,並且,這一筆欠款償還並不受法律保護,換言之,一旦這個違規行業被連根拔起,借貸人所有的違規償還,其利息和失信風險仍然需要自己承擔。情節更嚴重的,甚至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判處三到七年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等,顯然得不償失。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何以終章?

數字金融與反催收,兩者看似對立,實則同源,皆屬於時代產物,區別在於,一個對於社會和互金融有着正向影響,而另一個,卻在逐步蠶食互聯網金融的根基。所謂正義聯盟,雙贏使者,實爲老賴深淵,金融蛀蟲。那麼,要如何才能讓這個意識形態畸形的組織不復立錐之地?

丨圖片來源:pexels素材庫

既然是時代的產物,自然要用時代的武器來反制。數字金融發展至今,不過短短數年,卻已經爲社會,人民帶來數不盡的便利。但是相較於其他行業,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目前而言僅僅是一個初始階段,沉澱尚淺。在亂局之下,一些投機者找到了可乘之機,但隨着數字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對於反催收套路的剖析和應對措施將會愈加全面,在不久的將來,金融公司和催收機構針對老賴以及反催收機構的防治將會愈漸全面,監管部門的摸底調查也將水落石出,一場線上線下的聯合整治行動,必將讓違法者得到應有的懲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