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項目關乎百姓生活。在去年召開的南京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500餘位市人大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中公佈的12件民生實事候選項目進行票決,選出最終實施的10件,這是南京歷史上首次在人代會上通過人大代表投票方式決定政府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去年12月30日下午,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對市政府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年審”,10項民生實事全部完成,並且39個子項目超半數提前、超額完成。

昨天,經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票決,南京市人民政府2021年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已經產生,一起來看看將對市民生活帶來哪些利好。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推進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擴建項目建設,啓動市疾控中心功能提升項目;建立進口冷鏈食品數據鏈追溯體系;基層新招錄醫務人員全科培訓應培盡培;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崗位培訓5000人次以上;8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設立中醫閣。

加強醫療保障服務

探索建立實施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制度;全面推廣使用醫保電子憑證;在公共場所新增500 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開展救護培訓10萬人。

強化居住管理服務

上線運營“智慧家園”物業監管與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主城區老舊小區和零散片區基本管理全覆蓋;加強住宅工程質量管理;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650萬平方米,基本建成260萬平方米;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08個;修訂完善共有產權保障房管理辦法。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新建擴建幼兒園30所,增加學位10000個;新開辦義務教育學校12所,增加學位18000個;推進校園智慧技防建設、中小學普通教室照明改造提升全覆蓋;制定推廣中小學營養午餐標準。

增強養老服務能力

出臺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問題的有效措施;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免費培訓5萬人次;新增養老機構牀位3000張;建成市頤養中心一期工程;新增街鎮醫養結合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2個;完成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3000戶。

深化就業創業服務

新增大學生就業30萬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萬人,幫助殘疾人就業不少於500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萬人次;開展農業科技成果對接,引進推廣新品種50個;對高素質農民和農業農村科技服務人員進行科技培訓3000人次;培育“高素質農民”8000名。

優化交通出行條件

重點圍繞保障房片區、城郊接合部,優化公交線路30條;改造公交站臺100個;優化交通紅綠燈設置;新建公共停車場18處,新增泊位5000個;完成147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新改建農路橋樑12座;實施15處小微堵點改造;繼續推進22個主城跨區域斷頭路項目建設。

改善城鄉公共環境

推進噪聲污染防治;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日;新建改建污水管網30公里;開展無障礙設施違法事項專項整治行動;創建215個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公廁60座;完善城市公廁導向指示系統。

強化公共安全保障

實施16處積淹水片區整治;實施64項骨幹河道、31項非骨幹河道、22座水庫消險工程建設;開展反詐專項治理行動;持續打通消防“生命通道”。

建設文旅公共空間

建成少兒圖書室(閱讀空間)100個;建成南京城牆博物館並對外開放;建設美麗宜居鄉村475個;完成20處街角景觀設施提升、小微公共空間打造、小型城市客廳設置。

來源: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孔芳芳

編輯:思源

相關文章